志愿者清理河邊垃圾。利通區水務局供圖
為讓“臭水溝”遠離居民生活,2017年起,利通區啟動清水溝綜合治理工程,向污染源果斷“亮劍”。治理中,當地堅持“黨政主抓、社會參與、河長負責、屬地管理”原則,統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田基本建設等專項行動,形成合力共建格局;拆除溝道管理紅線內住房72戶、違法建筑物6.1萬平方米,關停養殖場29家,清理各類垃圾3.2萬噸;完成溝道清淤25.8公里、溝道砌護32.7公里,造林綠化總面積達935畝。
與此同時,利通區建立“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合執法機制,聚焦工業企業污水、農業面源污染、入河排污口等關鍵問題開展綜合整治。通過封堵7個排污口,推動沿線1座生活污水處理廠、1座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出水水質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從源頭上切斷了污染源頭。為守住入黃水質最后一道關口,當地還在清水溝末端入黃排水口建成人工濕地,采用“傳統濕地+強化處理+系統監測”模式,加裝高效水體凈化系統,實現水體二次凈化。
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清水溝入黃穩定保持地表水Ⅳ類以上標準;2022年,水質進一步提升至Ⅲ類以上,黑臭水體現象全面消除。如今的清水溝,徹底褪去“臟亂差”舊貌,以“水清、岸綠、景美”的新姿態成為引黃灌區的亮麗風景線,沿線興起的房地產項目、游樂設施,更讓這里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幸福河”。2024年,清水溝治理案例成功入選全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典型案例。
目前清水溝沿線設有各級河長23人、保潔員32人,并創新將河湖管護與就業幫扶結合:連續三年配置防溺水安全巡查員343名,優先招募勞務移民和低收入群眾,既筑牢安全防線,又帶動增收,溺水事故大幅下降。
利通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推動河湖治理從工程化向系統化、精細化轉變,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生態樣板,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