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楊方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 受訪者 供圖
楊方的家鄉在西雙版納州州府景洪市。她的記憶中,小時候的傣族村寨里,傣醫藥靠師徒、父子口傳心授,或在寺廟里學習。如今,傣醫藥已融入西雙版納、德宏等傣族地區的民眾日常生活。
“傣藥常用的香櫞、滇橄欖、刺五加、苦涼果等,已成傣家人餐桌上的美味,益氣健脾又清熱解毒。”楊方說,傣醫藥藥食同源的理念在當地深入人心。
談及傣醫藥,從傣藥制劑到傣醫療法,從內調到藥食同源,從事醫務工作30年、主攻消化內科的楊方總能娓娓道來。
“受地域、人口基數等多種因素影響,傣醫藥影響力和醫藥產值產量遠不及藏醫藥、蒙醫藥等。”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楊方持續關注傣醫藥發展。在她看來,研發創新不足、成果轉化率與市場占有率低、傳承與推廣不暢等成為制約傣醫藥發展的“瓶頸”。
履職期間,楊方圍繞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傣藥種植、人才培養及醫保政策等方面建言獻策。
中傣醫科在西雙版納州所有鄉鎮衛生院實現基本全覆蓋、西雙版納州雨林制藥“珠子肝泰片”等4個藥品獲批國藥準字、開展35種傣藥材標準研究……如今,在各方努力下,療效確切、使用方便、費用實惠的傣醫藥越來越受民眾追捧。
楊方介紹,為促進傣醫藥發展,提高傣醫藥服務能力,近年來,西雙版納州衛生健康委每年舉辦培訓班,進行系統性的傣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從傣醫基礎理論、傣醫適宜技術、醫保政策等方面為一線醫務人員賦能。
楊方表示,她將持續關注基層醫療衛生領域,希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千年傣醫藥智慧,更好地服務民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