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22屆東博會開幕。會議現場,AI生成了東博會開幕式紀要。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
看點四:“AI會展智能體”提升參展體驗
本屆東博會推出中國國內首個全面支持8種東盟國家語言的“AI會展智能體”,實現智能客服、商機撮合及會議安排等17類功能,顯著提升會展效率與參展體驗。開幕式上,AI元素貫穿全程:AI機器人迎賓互動,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陳剛佩戴智能眼鏡進行“無稿”致辭,依托實時顯示技術流暢發言;尾聲環節,AI數字人登臺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韋韜互動,迅速生成開幕式熱詞、總結等內容,凸顯“科技賦能會展”的創新實踐。
看點五:東盟展品凸顯產業升級
今年的東博會,東盟展區不僅有柬埔寨大米、貓屎咖啡、貓山王榴蓮等往屆“明星產品”,更涌現出越來越多科技元素。如馬來西亞邀約了一批高科技企業亮相,帶來了涵蓋衛星通信、綠色能源開發、AI 場景化應用等領域的前沿技術與解決方案。七個東盟國家包館或半包館參展,約30%為新企業或新產品首秀,折射出區域產業升級與多元化趨勢。
看點六:月球樣品與大國重器亮相
嫦娥五號采集的月球土壤樣品將首次在東博會公開亮相,其相關研究已發現月球新礦物“嫦娥石”。同時,“雪龍2”號破冰船與“蛟龍號”深潛器模型也將展出,展現中國在極地與深海科考領域的最新進展。這些成果展示,有望拓展中國與東盟在極地、深海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科研合作。
東博會歷經22載發展,已從最初的貨物貿易平臺,躍升為中國與東盟間數字合作與制度共建的重要樞紐。通過東博會,雙方正積極構建數字共享、技術協同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新格局,為區域乃至全球發展注入穩定性和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