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國五條;房地產國五條的背景和目的
所謂“國五條”的細化規則出臺了,簡單來說包括:
1、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
2、二手房按20%增值額收取所得稅;
3、提高購房資格門檻;
4、增加保障房供應;
5、三年內住房信息聯網。
這些措施會對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在買房和租房方面分別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個人分析如下:
1、二手房按20%增值額收取所得稅;
二手房按20%增值額收稅,即收取了炒房者20%的炒房收益。
表明政府希望住房回歸到居住功能而非當前的投資功能。試想股市收取20%的收益印花稅,還有多少人會炒股呢?因此該條政策必然打壓大量以投資為目的炒房客的購房需求,從供需角度說,即購房需求下降,對房價有下降影響。
當然對于已經持有二手房的炒房者來說,政策預期已經很明確了:不要想通過炒房獲取收益。
有了這樣的政策預期,聰明的炒房者應該會逐漸退出樓市轉移到股市等其他投資市場,當然二手房的供應應該會逐步上升,即供給增大。
當然這條政策有個前提:政府能夠明確知道二手房出售的增值額,不然白搭。
上面有人提到,賣房者會將20%增值額稅通過房價上漲的方式轉移到買房者手中,但是當前房價已經奇高。以一套成本300w,賣出400w房屋來說,收益100w,上稅20w。賣房者要想收益不變為100w,要么上購房者直接給其20w,總購房價420w,即房價相對原來上漲(20/400)% = 5%;要么提高房屋總價25w,總購房價425,即房價相對原來上漲(25/400)% = 6.25%。
個人感覺,購房者是不可能接受房價已經如此之高情況下的還要暴漲。因此賣家想推廣將稅收成本轉移到購房者身上可能性較低。
2、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
該條主要是減少了購房需求,對抑制房價上漲有作用。
但是這里面存在情況是:
對二套房有剛需用戶來說,其購房難度增大。
對炒房客來說,購房成本增大,減少了購房需求,有用。
結合第1條,由于房屋投資功能會逐漸消失,那么這條政策越往后對于抑制炒房者購房需求的效果越來越明顯,因為大量炒房客會隨著房屋投資屬性消失轉移到其他投資市場(股市、債券等),那么二套房需求方中剛需用戶的比例越來越大,因此后期這條政策效果應該不是很好。
3、提高購房資格門檻;
這條跟1、2條本質一樣是抑制炒房客的購房需求,對抑制房價上漲有效。
4、增加保障房供應;
該條是增加住房供給,對抑制房價上漲是有效的。
總的來說新國五條應該對房價抑制作用應該有效果,可能存在短期房價波動,但是房屋投資功能被抑制的預期已經很明顯,必然導致大量炒房者被驅趕到其他投資市場,如股市,因此對樓市應該是長期利空,對股市是長期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