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墊資(房產墊資過橋的流程)
拼命工作幾年,攢了一定的積蓄,將將夠得著的時候,房價就給你來一波跳漲,之后就是又一個3-5年的輪回,周而復始。
房價就是奔跑的“驢”前面掛著的“蘿卜”,驢跑著跑著生產力就來了,GDP也跟上了,社會就發展起來了,絕大部分人是逃不開這個宿命的。
只有一小部分人,他們早早看破背后的規律,具備執行力、抗壓能力、低調、沉穩、智慧,做到知行合一,最終成為那個掛“蘿卜”的人。
買房而言,努力工作,靠自己勤勤懇懇=老破小,掏空3代人6個錢包=改善次新,再往上基本就看命了。
做加法,還是乘法?
① 進1步/退0.5步,對應為:工資積蓄/房價的上漲及通脹(大部分人)
② 進3步/退1步,對應為:投入杠桿/利息支出(小眾)
如果用滾雪球的思路看待上述的①和②,第一輪的差距其實不大,但如果第二輪、第三輪,你會發現差距將以幾何倍增長!
我們從不提倡高風險高收益,欲望無限,物極必反。現金流決定杠桿率,學會合理利用杠桿是每個人財富之路的必修課。
近幾年受疫情影響,水漲船高,貸款政策對中小微企業持續放水,而經營貸不論在額度和利率以及靈活性等方面,已完全碾壓房貸按揭,因此很多人選擇了全款墊資買房,再抵押歸還墊資的方案。下文詳述兩個案例:
案例一:1變2
AB夫妻,均為知名互聯網公司中層管理,家庭年收入80w,典型中產,上海持有一套800w房產/250w按揭,上海戶口,有房票,名下有殼公司,手上50w現金。
訴求:新購一套學區房,收入的70%能覆蓋月供
方案:提前準備公司,老資產二押300w+墊資450w+手上50w現金=全款購入第二套780w房產→新產證抵押500w歸還墊資
結論:新增一套780w房產,同時新增了800w的負債,綜合利率為年化4.5%,先息后本,月供支出大約新增3w,算上老產證原有的250w按揭,年還款總計支出大約在50w左右,80w的家庭年收入足以覆蓋且有盈余,屬于中低風險杠桿。
案例二:全款墊資,替代首房首貸
AB夫妻,A公務員,B民企一般職工,家庭年收入30w,上海無房,有購房資格,沒有公司,手上100w現金。
訴求:入一套上車盤,但不想用首房首貸
方案:提前規劃公司,100w現金+200w墊資=全款購入300w房產→新產證抵押200w歸還墊資,另配了50w隨借隨還的信用貸款,用于支付稅費以及后續資金儲備。
結論:新增一套300w房產,新增200w負債,利率為年化4.25%,先息后本,月供支出大約7000元,相比收入屬于低風險杠桿。未使用房貸,這樣之后置換改善仍算首房首貸。
總結一下吧,近期各個城市購房政策開始松動,首套房貸利率也是剛剛下調20bp(相當于打了96折…),但一線城市仍未有大動作,以上海地區為例,主要掣肘的仍在于房貸的“三價取低”導致按揭可貸額度普遍不夠,全款(墊資)抵押的優勢得以顯現,額度充足、利率低且不占用首房首貸;
相對劣勢存在于不能使用公積金,且穩定性沒有房貸30年那么長,需要有轉貸思維(目前經營貸最長10年不歸本,產品升級——超長年限10年不歸本,利率降至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