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房產新政策出臺-蘇州房產新政策出臺最新消息
視頻加載中...
5月11日下午,蘇州市教育局召開2024年蘇州市各級各類中小學幼兒園入學入園招生新聞通氣會,發布中小學幼兒園入學入園招生政策。蘇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項春雷介紹了招生政策總體情況及各學段招生入學工作要點。
蘇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工作人員沈一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蘇州基礎教育招生入學政策有幾個重要變化:學前教育階段積極響應國家人口政策,在充分保障3-6歲幼兒教育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幼兒園面向2-3歲幼兒提供托育服務。義務教育階段按照“市民化待遇、人性化管理、親情化服務”的要求,實施企業外來用工子女入學便利化改革,強化企業外來用工子女入學保障。普通高中階段繼續開展六區部分四星級普通高中和熱點高中面向六區跨區招生,在去年基礎上增加400個左右的招生計劃,進一步推動優質普通高中資源在更大范圍輻射。此外,今年蘇州將開始探索實施校園足球等項目的整建制升學。
完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優化普惠性學前資源配置
保障學前教育普惠資源供給。建立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幼兒園學位供給調整機制,穩步推進普惠性幼兒園服務區制度,確保本地戶籍人員子女入園,最大限度地滿足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園需求。
鼓勵支持幼兒園開設托班。積極響應國家人口政策,在充分保障3-6歲幼兒教育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幼兒園面向2-3歲幼兒提供托育服務,不斷提高公辦幼兒園開托率。
穩妥進行現存看護點分類治理工作。未完成提檔升級的看護點不得招生,落實關停看護點內幼兒的分流安置。繼續鞏固無證園清理銷號成果,堅決杜絕無證園抬頭。凡沒有登記注冊或不具備舉辦幼兒園基本條件的單位,一律不得擅自招生,堅決予以依法取締。
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入學權利
堅持公民同招、免試就近。全面實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公辦民辦學校都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同步登記報名、同步招生錄取、同步注冊學籍,堅決杜絕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嚴格遵守免試入學規定,不得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各類測試面試,嚴禁將學科競賽成績、考級證明(證書)等以及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文化課考試結果、培訓證書作為招生參考或依據。公辦學校要保障每個符合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都能免試就近入學。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所有報名人員全部實行電腦隨機派位錄取;報名人數未超過招生計劃數的,一次性全部錄取。
強化隨遷子女入學保障。結合“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按照積分入學管理辦法等有關文件的具體要求,依法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機會公平,讓符合要求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或以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方式入學就讀,保障其享有基本教育公共服務。不斷擴充和挖掘公辦學校資源,通過積分入學跨鄉鎮(街道)調劑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公辦學校吸納力度,確保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學位)比例或數量不斷增長。推進外來工子弟學校專項治理,穩妥有序做好學生分流安置工作。按照“市民化待遇、人性化管理、親情化服務”要求,實施企業外來用工子女入學便利化改革,強化企業外來用工子女入學保障。
優化入學服務措施。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理念,以服務學生、方便家長為宗旨,優化服務措施,完善服務辦法。義務教育學校入學可通過蘇周到APP中“入學一件事”欄目進行信息采集、報名。通過“入學一件事”,推進區域內戶籍、房產、居住證、社保等入學相關信息共享,實現招生資訊發布、網上報名、信息采集、材料審核和錄取等一網通辦,切實為群眾提供便利。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和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則,全面清理取消學前教育經歷、超過正常入學年齡證明等無謂證明材料。鼓勵各地按照“自愿申請、有序開展、公平公正”原則,結合招生工作實際,出臺多孩子女同校就讀具體實施辦法,優化服務流程。
加強中招工作統籌管理,促進普通高中優質多樣特色發展
合理制定高中招生計劃。根據市區高中段學校辦學規模、布局結構、生源變化與發展方向,科學編制下達招生計劃,促進普職健康協調發展,各地各校的招生計劃均需經市教育局審核后,由市教育考試院統一公布。為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高中階段學校多樣特色發展,推動優質普通高中資源在更大范圍輻射,規范普通高中招生行為,引導生源合理流動,2024年,蘇州繼續開展六區部分四星級普通高中(含校區)和熱點高中面向六區跨區招生,整體提升普通高中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市教育局結合實際統一劃定跨區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做好指標生分配錄取工作。今年繼續實施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初中的相關規定。四星級高中指標生比例為招生計劃的70%,工業園區星海實驗高級中學招生計劃的35%作為指標生。指標生計劃按照符合條件的畢業生人數均衡分配到統招區域內各初中校(含完中、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初中部),采用填報志愿、依據計劃、按分錄取的原則組織實施。各地應結合實際劃定指標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自2023級初一年級開始,享受指標生政策須滿足地段生認定或積分入學等其他相關要求且在其服務片區初中連續在籍在讀滿三年。
探索自主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繼續實施四星級普通高中面向學校所在區域的自主招生,實行自主招生的學校要綜合考慮在基礎學科、體育、藝術、科技創新等方面有一定特長的學生,各校面向所在區域進行自主招生的名額不得超過學校當年招生計劃總數的5%。參加自主招生學生的中考成績不得低于各統招區域劃定的自主招生最低控制分數線。學生的中考成績納入自主招生錄取綜合成績計算,綜合成績的計算方法為:綜合成績=中考成績(折算成百分制)*70%+面試成績(折算成百分制)*30%,且具體實施自主招生的四星級普通高中校和相應實施辦法由學校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確定,報市教育局批準。自主招生的面試評價在中考文化考試結束后、成績公布前的時間段內統一進行,每位學生限報一所學校。
規范普通高中各類實驗項目建設。繼續規范開展普通高中藝術、體育、空乘、國際課程實驗項目和面向普通類高考的課程基地實驗項目建設,創新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加大優秀成果培育與推廣應用力度。各實驗項目要制定科學合理、標準明確、操作簡便的招生簡章和實施方案,由學校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確定,報市教育局批準后施行,錄取結果向社會公示。除高品質示范高中落實育人方式改革,開展學段貫通培養的需要外,面向普通類高考的課程基地實驗項目的報名、面試和錄取,參照四星級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辦法面向學校統招區域進行。根據相關規定,市教育局牽頭組織各實驗項目年度評估工作。
強化特殊群體關愛幫扶,確保教育公共服務底線公平
針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少年,全面推進融合教育,加強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布點和內涵建設,逐步配備專職資源教師,依法對其開展教育評估認定,明確科學安置方式并予以落實,確保特殊群體入學機會公平和教育過程公平。提高特需學生教育普及程度,積極推進特殊教育向兩頭延伸,努力為適齡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少年提供優質的融合教育服務。
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園應創造條件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特殊教育需要的適齡兒童提供融合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堅持普校主體,普特融合,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安置方式,就近安排適齡輕度殘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教育行政部門應統籌安排中、重度殘障兒童少年至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因重度失能、需專人護理等原因不能到學校就讀的適齡殘障兒童少年,應協同殘聯等相關單位,通過送教(康)上門、送教(康)進康復機構或殘疾人之家等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實施義務教育,送教學生學籍建在當地特教學?;蚱胀▽W校,納入統一管理。
高中階段,支持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接收殘障學生隨班就讀,為特需學生參加中考提供合理便利,著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持有殘疾證的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少年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針對經濟困難和特殊家庭,根據省市有關文件政策,采取切實措施扶貧幫困,切實保障貧困家庭的子女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嚴肅招生入學工作紀律,努力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主動加強信息公開,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及時向社會公布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方案及實施細則、所有公辦學校的報名入學辦法和民辦學校的招生方案(含招生計劃、招生范圍、收費標準等)、學校招生入學工作咨詢和監督舉報電話、信訪接待部門地址等,同時認真做好電話咨詢、施教區公示、來訪接待等服務工作。
大力推進“陽光招生”,建立完善招生入學監督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十個嚴禁”相關要求。對于違規違紀招生、虛假宣傳的學校,視情節輕重給予約談、通報批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減少下一年度招生計劃、停止當年招生直至停止辦學等處理。對于非起始年級掐尖招生的民辦學校,可采取削減下一年度招生計劃的懲處辦法。對監管不到位、履職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地區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營造規范有序、令行禁止的良好生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顧秋萍 文/視頻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