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供需比(房子供需比高好還是低好)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做出最新定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在政治局會議的前幾日,央行有關人士也公開表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深刻變化”。那么,最高層對房地產做出如此表態,到底意味著什么?
過去20多年來,我國房價持續飛漲,樓市供不應求是房價上漲的基礎,這種需求既包括房屋的居住需求,也包括各種投資以及投機性需求。但是最近幾年,國內樓市迎來拐點,房子越來越賣不動,房價也開始下跌,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最高層做出房地產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判斷。
《心居》劇照
這個判斷至少蘊含著兩層含義,第一,最高層面首次確認,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告別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樓市開始進入供需平衡甚至供過于求的新階段,房價繼續像過去那樣大漲已經不太可能。第二層含義則在于,房地產供求關系發生重大改變之后,過去在樓市過熱時期出臺的一些調控打壓政策,就有可能會慢慢松綁,房地產市場還將迎來新一輪刺激。
2003年,我國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正式將房地產確認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的房地產發展模式,也從保障房為主的新加坡模式,切換為市場化為主的模式。以此為起點,中國房地產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狂飆之旅,迄今正好20年。
從供給的角度來看。過去20年里,我國房地產投資機器高速運轉,快速建造了大量住房,我國的住房供應很快就從短缺轉向過剩。上世紀90年代,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8平方米左右。按照統計局的數據,截止2020年,我國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41.76平方米。
《安家》劇照
央行在2019年曾經做過一次調查,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占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相比之下,美國的住房擁有率為63.7%,我國的住房擁有率比當時的美國高出了三十多個百分點。無論從怎樣的角度來看,我國的住房供應已經是非常充裕。
從需求層面來看。過去20年,支撐我國住房需求高速增長的,主要是我國快速推進的城鎮化。上世紀90年代,我國城鎮化比例不到30%,經過20多年轟轟烈烈的城鎮化之后,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65%。高速發展的城鎮化,為房地產市場貢獻出了巨大的需求,不過,隨著城鎮化進入下半場甚至尾聲,由此產生的需求也就大幅放緩。
除了正常的居住需求之外,我國房地產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投資需求。由于房價上漲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很多人都將房產作為最重要的資產配置,除了居住之外,還要盡可能擁有一套甚至多套投資性住房。按照央行的數據,我國戶均擁有住房1.5套,可以看出投資性住房的比例之高。
《公主小屋》劇照
不過,隨著最近幾年房價下跌,住房的財富效應越來越弱,尤其是我國的租金回報率很低,一線城市的回報率只有1%出頭,甚至無法覆蓋房貸成本,房產作為投資性資產的回報率就越來越低。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就不再將房產作為資產配置的首選,樓市的投資性需求也開始大幅萎縮。
從房地產市場的整體來看,供給持續增加,需求越來越少,所以,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當住房不再短缺甚至過剩之后,供求關系的影響很快體現在市場上。房子從過去的搶手變為滯銷,再到銷量大跌——2022年,我國的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年下降24.3%,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6.7%。價格也開始明顯下跌,尤其是最近,堅挺的一線樓市甚至開始領跌。
在這樣的背景下,最高層對我國房地產市場做出供求關系發生重大改變的最新定調,既是對房地產市場的重要總結,更是意味著樓市的刺激將進入新的階段。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對房地產開始一輪又一輪的史詩級救市,但是效果并不明顯。隨著最高層對我國房地產供求關系發出最新定調,這就意味著,未來我國房地產的刺激政策可能還會繼續升級。過去一些對房地產市場的限制政策,有可能會陸續迎來松綁。
《溫暖的甜蜜的》劇照
管理層近期其實已經做出了類似表態,7月14日,央行表示,“考慮到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深刻變化,過去在市場長期過熱階段陸續出臺的政策存在邊際優化空間”。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表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
在政治局會議之后,住建部迅速做出了回應,要求各地落實降低首付,以及“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認房不認貸”。這是過去遏制投資性住房而推出的重要限制性措施。認房不認貸之后,意味著政策層面對二套房的限制開始慢慢松綁。這可能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過去在房地產調控時期推出的很多限制性政策,都有可能會被慢慢解除。比如現在市場最關注的,一線城市的限購政策是否會被解除。
不過,即使解除限購,也并不意味著房價會再度大漲,最多也就能起到一個短期刺激效應,在樓市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之后,放松限購也改變不了樓市的長期趨勢。就像當年人口政策放松二孩,很多人原本預計會出現人口大爆炸,但是出生人口也只在當年出現了小幅反彈,隨后就不可避免地繼續下滑,直到人口負增長。
作者:謝九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