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電視劇-德川家康電視劇在線播放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573年1月25日:日本戰國時代的一方統帥武田信玄于三河國濱松市的三方原之戰中擊敗德川家康。
首先,要簡單說幾個概念。
第一,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是中國的村戰級別嗎?
所謂村戰,就是村子之間打群架。
中國南方宗族比較強大,遇到重大問題時往往全村宗族一起去打架。
這種規模的打群架,雙方少則出動幾百人,多則上千人,甚至近萬人。
比如清末香港新界的地方宗族,反對英國人使用他們的祖傳土地,就集中了2600人,同英軍激戰6日。
日本戰國時期,確實有的戰斗規模很小。兩個大名只出動幾百人甚至一二百人,進行戰斗。
這些人多是職業武士,一般也不會拼的你死我活,只要分出勝負就不打了。
按照日本的傳統,戰斗都是世襲武士的任務,同老百姓沒有任何關系。
經常是這邊兩波武士殺得血流成河,那邊農民在田地里埋頭耕種,熟視無睹。
這主要是鄰近的大名多有通婚聯姻,說起來都是一家人。
他們只是因為一些利益進行爭奪,沒必要魚死網破,讓第三方軍閥得力。
不過,到了戰國中后期就不同了。
出現了強大的軍閥大名,試圖武力統一全國。此時,各大名為了自保,都傾全力出名,征召了很多農民。
桶狹間合戰,織田信長軍5000人,今川義元軍25000到45000之間。
長篠合戰,武田勝賴15000人,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聯軍共38000人。
小牧山長久手合戰,時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差不多10萬人,而德川家康30000人。
到了豐臣秀吉第一次侵略朝鮮的文祿之役,日本一共出動9個軍團共14萬人的部隊。
其實,日本的軍事潛力還遠不止如此。日本戰國后期,人口至少超過1200萬人。
按照人口比例來說,日本全國至少可以出兵七八十萬。當年三國時期蜀漢人口才90萬,也長期出兵8萬人。
第二,戰國武士、大名絕非忠貞不二。
其實,亂世期間完全忠貞不二的人,一般在電視劇中活不過三集。
后來的武士道精神,其實是江戶時代和平時期,德川幕府逐步宣傳而成的。
戰國時代前后,日本武士和大名往往翻臉比翻書還快。
早在室町幕府時期,天皇分為南北朝,幕府自己都兄弟互殺,父子相殘,大將軍隨時倒戈敵人。
幕府自己如此沒節操,大名和武士們自然也有樣學樣。為了爭奪莊園領地,各地戰亂不斷,盟友、武士叛變如家常便飯一樣,什么都做得出來。
而且武士中的資深家臣,往往會架空甚至操縱大名,比敵人還危險。
即便是武田家如此強大,大名也受到家臣武士的控制。
甲斐國各種叛亂被武田信虎擺平。武田信虎這么有能力,仍然搞不定家臣武士,被兒子聯合家臣而流放。
武田信玄由于能力突出,大體得到家臣支持。然而,他的兒子武田勝賴就不被家臣當回事。到了武田義信時,想提前接信玄的班,就遭到了家臣們的一致反對,只好試圖叛亂,失敗后自盡。
第三,日本戰國為什么流行鐵炮?
鐵炮就是。
當年的還很原始,射程近、精度差、射速慢、陰雨和大風天無法使用。
中國明朝也曾仿制過,但主要在南方使用,北方則用三眼銃等傳統火銃。
這是因為,大明認為在類似于日本的北方,不實用。
然而,日本流行是有原因的。一來日本的弓箭水平比較差,直射距離只有幾十秒,還不如;二來弓箭是武士的專利,需要幾年的訓練才能掌握。而農民士兵也可以掌握,訓練一二個月就可以操縱自如。弓箭手無法大量編組,有幾百人就很牛了。手要多少有多少,編組10萬人也不困難;三來戰國大多數作戰以攻城守城為主。在守城中,具有強大的威力,大部分弱點不存在了。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農民訓練一二個月,手持一支,可以一槍擊斃訓練10年的武士。
那么,就算死了10個農民手,只要能夠打死1個武士,在大名看來也是賺了。
我們言歸正傳。
三方原合戰,其實就是德川家康、織田信長聯軍,與武田信玄主力在遠江敷知郡的三方原臺地交戰。
此戰是日本戰國時期,鼎鼎有名的野戰之一,以德川家康慘敗告終。
在這之前,三方關系還算不錯。
德川家和武田家聯手,瓜分了今川家的領土。期間,兩家爭奪今川家領土,發生矛盾。
而北條家又從側后威逼武田家,試圖救援今川家。
此時的德川家竟然和北條家達成和解,又同武田家北部的上杉家、西部的織田家聯合。
這樣一來,武田家等于是四面都是敵人,獨自對抗德川家的大聯盟。
武田家不是傻蛋,隨即也開始反制,爭取北條家作為盟友。
至此,德川家和武田家其實已經翻臉,只是沒有正式開戰而已。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相鄰軍事強者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恰好此時,武田信玄兒媳,也就是織田信長養女遠山夫人病逝。由此,雙方的聯姻消失。
武田信玄認為此刻織田家被其他敵人牽制,無法大規模增援德川家,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于是,武田信玄在1573年出兵2萬7000人,加上北條的援軍2000人,共有3萬大軍,開始全面進攻德川家康。
相比起來,德川家康的實力就弱多了,可以拿出1萬8000人。
織田家的增援部隊大概3000人,總數為2萬人左右。
武田家的軍隊,以戰斗力強悍聞名全國,又有3萬對2萬的兵力優勢,此戰志在必得。
而武田信玄身經百戰,是優秀的指揮官,手下名將眾多,更不好對付。
顯然,局勢對德川家康很不利。
雙方經過一系列作戰后,12月22日在三方原完成兵力集結。
雙方都使用了精銳主力,武田軍第一陣為小山田信茂、山縣昌景以及內藤昌豐。
第二陣為小幡信貞、馬場信春及武田勝賴。第三陣為武田信玄的本陣。陣形為魚鱗陣。
德川軍則是鶴翼陣,左翼為石川數正、本多忠勝、松平家忠及小笠原長忠;
右翼為酒井忠次、瀧川一益、平手汎秀及佐久間信盛。中央為大將德川家康。
雙方對峙了一段時間,武田軍發現德川家沒有什么進攻的意圖,就主動發動攻勢。
小山田信茂的3500人,以遠距離武器,開始攻擊守城的左翼石川數正部隊。
由于攻擊猛烈,石川數正很快遭受重創,被迫撤退。
此時,德川家康發現局勢對自己不利,下達了總攻擊的命令。
德川家大軍猛烈進攻,武田家山縣昌景、小山田信茂兩隊傷亡慘重,只得向后逃走。
武田家變陣迅速,第二陣的武田勝賴大軍就迎接上來。
勝賴軍隊是主力部隊,戰斗力強悍,數量又多,一舉重挫德川大軍。
雙方激烈對攻期間,武田家全線猛攻,連負責掩護運輸部隊的小股軍隊,也全部上陣,可以說孤注一擲了。
雙方激戰2個小時,德川家畢竟兵力較弱,戰斗力也差了一截,到了下午6點開始全線潰敗。
當時德川軍損失過大,軍隊已經崩潰。武田軍直接沖入本隊,試圖活捉德川家康。
萬般危急下,德川家將夏目吉信選擇穿著德川鎧甲的盔甲和馬匹,帶著一部分士兵,向側翼逃竄,吸引敵人尾追。
德川家康借此機會,迅速逃走。
而夏目吉信這隊人被武田大軍追上,全部砍成了肉醬。
發現這是替身后,武田軍繼續追擊家康,一度追到面前幾十米。
危難中,大將本多忠真果斷率領一部士兵留下殿后。
同夏目一樣,本多忠真既然留下,也就沒準備活命。
他率領士兵和武田家血戰到死,盡量拖延了時間,結果全軍被殺死,本多忠真也陣亡。
借助2個家臣的舍命相救,家康好不容易逃出戰場。
一說,期間,由于敵人不斷射箭和開槍,家康自認為必死,一度嚇得大小便失禁。
自然,也有種說法,家康始終很鎮定,還親自對敵人射箭。
增援的織田軍數量太少,也不是武田家的對手,被猛擊中大將平手汎秀戰死。
此戰德川家家慘敗,損失了2000人,武田家損失了幾百人。
損失似乎都不大,主要是后續武田家并沒有再進攻,只持續了2個小時攻勢而已。
為什么不追擊的原因有很多。
其一是,武田信玄的肺病突然惡化,奄奄一息。
主帥無法指揮作戰,攻勢減緩了。兩個月后在野田城之戰擊退德川的守備之后,武田信玄病情惡化,被迫撤退,最終死在歸路中。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