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義電視劇(李建義電視劇軍區首長)
《我的親爹和后爸》播出 張譯張國立李建義演繹另類父子情
電視劇《我的親爹和后爸》昨晚起在東方衛視播出,該劇圍繞兒子和兩個父親之間的故事展開,張譯、張國立、李建義演繹變身“父子鐵三角”演繹另類父子情。
《士兵突擊》《雞毛飛上天》《守護麗人》……張譯扮演的多個小人物深入人心,這回在新劇《我的親爹和后爸》中,他終于“翻身”演了回成功人士——大學教授李梁。劇中,張譯不僅西裝革履,站上三尺講臺,成為受人尊重的大學講師。同時,他還化身暢銷書作者,以文字為載體,向大眾傳播“心靈雞湯”。
《我的親爹和后爸》圍繞三個男人——兒子和其“親爹”“后爸”之間的故事展開,多年未歸的父親突然出現在兒子面前,生父與繼父、血緣與親情該如何抉擇作為切入點,進一步探討家庭、贍養與親情之間的“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一邊是養育自己的繼父李東山(李建義飾),一邊是有血緣關系的親生父親李易生(張國立飾),“兒子”張譯如何抉擇成為全劇最大的焦點。此外,該劇除了探討父子關系,還針對中年危機、夕陽戀、贍養關系等社會熱點進行分析和探討。
劇中,張國立飾演了張譯的親生父親,由于缺席了孩子的成長而深感內疚,多年后他突然回歸,一心想要彌補子女,卻頻繁引發爭端,導致與李梁兄妹的矛盾不斷加深。據悉,戲中的張國立著裝時尚,言談舉止則像個“老小孩”,經常好心辦壞事,時常上演的吵架、肢體沖突等,更日益加深了張國立與張譯的父子矛盾。
與個性活潑的張國立相比,由李建義飾演的養父李東山則幾乎具備了所有影視作品中“老好人”的特質,耿直憨厚,樸實善良。喪妻之后,他獨自撫養兒子。在他的悉心呵護下,張譯成長為一名社會精英,家庭幸福美滿。(曾樂)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我的親爹和后爸》今晚開播
由張譯、張國立、李建義等主演的電視劇《我的親爹和后爸》今晚即將接檔《幕后之王》在東方衛視播出。劇集圍繞大學教授李梁(張譯飾)與性格迥異的兩位“父親”——生父李易生(張國立飾)、繼父李東山(李建義飾)之間復雜的親情關系,講述了一個個飽含溫暖與生活氣息的故事。
不同于以往主打“婆媳、夫妻關系”的家庭劇,《我的親爹和后爸》圍繞了兒子和兩個父親之間的故事展開,劇中張國立飾演了李梁的親生父親李易生,由于缺席了孩子的成長深感內疚,多年后突然回歸,一心想要彌補子女,沒想到卻頻繁引發爭端,與李梁兄妹的矛盾也不斷加深。劇中,李易生著裝時尚,但言談舉止卻像個“老小孩”。與個性活潑的李易生相比,由李建義飾演的李東山則幾乎具備了所有影視作品中“老好人”的特質,耿直憨厚,樸實善良……喪妻之后,他獨自撫養兒子。在他的悉心呵護下,李梁成長為一名社會精英。本該坐享天倫之樂的他,卻在生日聚會上見到了多年未見的李易生,一場關于親情的強烈碰撞隨即展開。
據悉,拍攝時期,由張譯、張國立、李建義組成的“李家鐵三角”也化身劇組搞笑擔當。在拍攝花絮中,張譯童心大發,與飾演其女兒的小演員玩紙飛機、猜丁殼等。張國立也暴露出“幼稚”的一面,頭戴豹紋絲巾,腰間別著一串香蕉,跳起妖嬈舞蹈。李建義則將劇組提供的道具變成“玩具”,將搟面杖當作金箍棒。(記者 蔡慕嘉)
李建義:演太監出名,同時還是“國寶級”配音,至今只得過兩次獎
說起李建義,最讓觀眾印象深刻和意難平的,大概就是《天下第一》里面的“曹公公”了吧?
對于中國武俠劇和李建義,網絡上流傳著這么一句話:“2005年,曹督主的天罡童子功被歸海一刀一招擊潰,自此中國武俠劇倒退20年。”
除了演員的身份之外,他還是一名優秀的配音演員,曾在《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電視劇中一人給多個角色配音。
然而,就是這么一位優秀的老戲骨至今卻只得到過兩次獎項。
1959年,李建義出生在北京。
家里只是北京一戶普通的人家,甚至可以說有點貧寒。
兄妹5個都嗷嗷待哺,父母只能將李建義過繼給沒有孩子的姐姐。
年齡最小的李建義不明白自己怎么成了姑姑的兒子,每天就是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去玩。
日子久了,感受到姑姑一家對他這么好,李建義暗暗發誓以后一定要賺大錢報答他們。
時間線拉到李建義五六歲左右的時候,正要進爺爺家門時迎面出來一位老人家。
那個人身穿藍色長衫頭戴粗毛線帽子,在他看來帽子有點像女人戴的那一種。懂禮貌的李建義上去和對方打招呼:“奶奶好。”
姑姑臉色閃過一絲驚慌,連忙阻止他:“別叫奶奶也要叫公公。”
他雖然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叫,但還是聽話的改口。
在擦肩而過后,李建義好奇地盯著對方的背影。
這個人走路的姿勢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樣,腳總是輕巧巧地落下像怕驚擾什么人一樣。
年幼的李建義還不太理解太監的意思,只是對方的背影和走路的姿勢印在了他的腦海里。
他還不能預料到,這個偶然的相遇會給他以后帶來多大的幫助。
李建義讀中學的時候老師覺得他嗓音條件不錯,推舉他當了學校的播音員。
磁性的嗓音在一眾學生里面確實很吸引人,也吸引了學校的一位體育老師。
他覺得李建義是個好苗子,可以推薦給自己的朋友李太林。
李太林是一位非常有天賦的播音員,倆人認識的時候他正在負責煤礦文工團的招生培訓,在聽完李建義嗓音條件后果斷地收下了這個學生。
那個時候李建義家里只能溫飽,根本沒錢做多余的學費,老師愛才心切決定不收他一分錢。
知道他家里的情況之后還經常留他在家里吃飯。
姑姑一家是家人,李太林是恩人。
就在這樣的時間里,李建義愛上了演藝,
夢想就是以后能夠考上戲劇院校當一名優秀的演員。
只是還沒來得及實現愿望,現實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年高考取消了,對于李建義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沒辦法繼續學習的他只好進印刷廠當了一名工人。
在印刷廠的日子里,他總想著有一天自己還能參加高考。
于是,他白天把工作做完之后晚上挑燈夜讀,學習播音基本功。
1977年高考恢復后,李建義覺得自己又有希望了。
經過一年的準備,他信心滿滿地趕到學校參加考試,剛進入考試他就心虛了。
整個考場的人都穿得光鮮亮麗像未來的明星,自己還穿著臟兮兮的工作服格格不入。
他被安排到了最后一個上臺,他就坐在一邊觀察別人的表演,等大半的人都表演結束后他也找回了自信。
李建義順利的完成所有考試,順利的收到錄取通知書。
那個年代出一個大學生就是光耀門楣的事,就連左鄰右舍都為他高興。
高興完了一個問題也擺在眼前,家里本來就是勉強糊口,怎么支付得起大學的學費?
那個年代的人窮是真的窮,但也很善良質樸。
從左鄰右舍到廠里的工友,從學校的老師到恩師李太林,每個人出一把力湊齊了所需的學費和在校的糧票,齊心協力將李建義“推”入了大學的校門。
剛上第一堂課老師就告訴了他一個壞消息。
聲樂課老師告訴他:“你的聲音不能打遠,這樣很影響你的表演。”
舊時期沒有耳麥這一說,純粹靠一副肉嗓子把聲音清清楚楚地送到每個角落,最后一排的觀眾也能聽得清演員說的每一個字。
不能打遠就代表他的聲音傳遞不到后排,一部分觀眾不能聽見你在表演什么,這對于演員來說是致命的。
李建義沒有放棄,既然聲音條件有限制那他就更刻苦地去鍛煉,用后天的努力彌補先天的不足。
別人練習兩個小時,他就練習四個小時。
畢業的時候不管在什么場合表演,他都能將自己說的每一個字都傳遞到觀眾耳朵里。
1982年,李建義從上戲畢業后被分配到國家話劇院。
剛進入劇院的他只能做一些瑣碎的雜活,只有閑下來的時候才能觀看一下前輩們的表演,但也從中也學到了很多。
除此之外他還會私下接一些配音工作,一方面是為了鍛煉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賺錢補貼家用。
實踐才能更好地磨練一個人。
1984年,李建義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角色,在電影《二零八客機》中飾演配角蔣一鳴。
演完戲后他高興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恩師李太林。
沒想到恩師看了他的表演后,劈頭蓋臉一頓罵:“你這演的什么?功夫沒學到位就想著當明星了?”
李建義本來還有點小驕傲,被恩師痛批之后立馬歇了心思。
后面再有邀約他全都拒絕了,一心撲在話劇上磨練演技。
一個演員不一定能夠演好話劇,但一個話劇演員一定能夠演好戲。
越小的舞臺越能體現出演員的功力,每年他只能出演幾部話劇。
話劇經不起一點馬虎,每個作品都要經過幾個月的打磨,為了能夠飾演好角色他連配音工作都不接了。
1994年,李建義收到了《三國演義》導演王林的邀請,新的轉折來了。
已經畢業12年的他出演的角色寥寥無幾,但導演還是毫不在意地邀他參演了。
在《三國演義》中飾演陳宮的李建義,除了是演員外,他還是主要配音演員。
經過統計,他在這一部戲里擔任了42個角色的配音。
學識淵博的王朗王司徒,惴惴不安的魯肅,還有粗魯的李逵等角色配音,都出自他一個人。
十年磨一劍,李建義用潛心苦修證明了自己,也獲得了恩師的肯定。
也是從《三國演義》這部戲開始許多角色紛沓而來,雖然多是配角的戲份,但李建義已經很滿足了。
角色的選擇上不在乎主次,只在乎是否精彩。
李建義被人叫做“天下第一太監”不是貶義,他一生中前后飾演過五次太監的角色,每一次都很出彩。
從微微翹起的蘭花指到捏著嗓子尖細的嗓音,從外八字的走路姿勢到面對皇帝的伏低做小,活靈活現地把太監的特征展示出來。
也是因為小時候對真太監的走路和神態記憶猶新,才讓他能更好地拿捏角色。
在飾演的太監角色中,《少年太子》里的吳良輔以及《天下第一》東廠都督曹正淳最讓人記憶猶新。
2003年,李建義憑借《少年天子》吳良輔的角色榮獲春燕獎最佳男配獎,這也是他電視劇電影生涯唯一獲得的獎項。
戲中的他老奸巨猾,旁人永遠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但和佟妃隱忍的感情戲又讓他變得有血有肉,矛盾又真實的人格讓他獲得了大眾的認可。
在《天下第一》中,東廠都督曹正淳又是不同的角色。
同樣的太監,但是曹正淳更多的是和“鐵膽神侯”朱無視的對手戲。
曹正淳是劇中數一數二的高手,一手天罡童子功玩得滴水不露。
他想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他是壞人吧,但是對皇上又忠心耿耿。
雖說李建義演的曹正淳心狠手辣,但是長大后才明白,整部劇的經歷那可是缺他不可。
小時候只顧著看劇情,忽略了不少的經典臺詞,比如朱鐵膽怒斥他:“拿素心要挾本王,你還是不是男子漢?”
李建義飾演的曹正淳嘿嘿一笑,手指輕輕地虛空一點:“你說得不錯,我根本就不是男子漢,我是太監。”
雖說現在看來有點搞笑,但是李建義無論是在細節、心境還是表情上都拿捏得十分到位。
在劇中還有一個片段,是他抓到了偷偷入宮的上官海棠,剛要下手就被從天而降的歸海一刀擊退一步。
后來就有觀眾笑稱:“曹正淳這一退,讓中國武俠劇倒退20年。”
這一部戲就像分水嶺,之前的打戲拳拳到肉,動作銜接完美。
之后的戲就開始了慢鏡頭模式,拳頭也是綿軟無力。
這種說法也是對老藝人們的一種認可,之前的打戲有多敬業多精彩,就對比出現在的退步有多明顯和劃水。
也正是因為這部劇,曹正淳的扮演者李建義也就被人叫做“天下第一太監”。
對于這個稱號他哭笑不得地表示:“我就是一個演員。”
就是這樣一個演技精湛又兢兢業業的老戲骨,竟然還要被張國立批評,這又是怎么一回事?
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幾乎每個明星都有屬于自己的社交賬號。
新一代的明星可以獲得更多的曝光量,老一代的藝人們也可以和戲迷朋友們交流,偏偏李建義是個例外。
張國立見到他就批評他:“你不玩電腦也不玩手機,就一個社交賬號你還老不上,你的粉絲都對你有意見了。”
翻看李老師的社交賬號,發現都是一些工作的宣傳,很久才有一次生活記錄。
也是在這次被“批評”之后,他才開始密集地更新動態。
時常發一些可愛的剪刀手照片,62歲還像個小孩一樣。
每次發動態的時候因為打字慢,都是伴侶和孩子幫他完成的。
伴侶還會時不時地埋怨他不學打字,嘴上說嫌棄手上還是繼續幫他編輯。
老兩口就是這樣吵吵鬧鬧,又恩恩愛愛地過了近一輩子。
提起自己的老伴,李建義也是一臉笑意。
李建義老師的妻子叫劉偉,在上大學之前倆人就確立了戀愛關系。
在他去讀書的時間里擔起了照顧姑姑一家的重擔,逢年過節就去看兩位老人,照顧得井井有條。
李建義畢業之后還沒分房,只能蝸居在單位宿舍,但是他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家。
倆人又等了彼此四年的時間,等有了房子才結婚。
1995年,單位開始籌備新房的建造,李建義一看房子有著落了,就趕緊拉著女友去登記結婚。
那時候兩方家長都體諒孩子生活難,雙方家長朋友在一起吃個飯就算成家了。
成家登記之后又因為房子還要一年才能建好,所以倆人繼續過著異地的生活,但好歹已經確立夫妻關系了。
就這樣,李建義把等了自己8年的姑娘娶回了家。
對于自己這位妻子,李建義心懷感恩的同時,也是有愧疚的。
結婚不久后,妻子為他生下一個女兒,而李建義很快就將重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就在他有妻有女,家庭圓滿時,姑姑卻病倒了。
妻子一邊要給孩子把屎把尿,另一邊還要照顧老人。
為了不讓李建義在工作上分心,她沒有喊過一句苦,一直到他姑姑去世。
好在劉偉的任勞任怨換得李建義的將心比心,出道至今他沒有過緋聞,與妻子至今恩愛如初。
這樣德藝雙馨的好演員,可不是只能演“太監”。
2016年,李建義在《人民的名義》中出演了季昌明的角色。
這是一個“中立”的角色,不夠好總是在裝糊涂,但是又壞得不徹底,有時也會鐵面無私。
也正是因為這部劇,讓李建義向觀眾證明了,他不止是會演“太監”的角色。
2022年,李建義在熱播劇《人世間》里扮演一位老書記。
雖然仍舊是配角,但是舉手投足間的細節彰顯演技。
在他心里覺得,做為一名演員不必在乎戲份多少,只在意自己能不能把角色的精髓演繹出來。
即使10年磨一劍,到頭來讓人印象深刻的只是一個配角的形象。
他因演太監出名,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員。
他演技在線,一生卻只得過兩次獎項,一次是“最佳男配角”,一次還是話劇表演獎。
當觀眾對他演技贊不絕口,給他冠上各種名頭時,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我只是個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