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王五電視劇,大刀王五電視劇全集免費觀看
大刀王五:譚嗣同把兄弟,霍元甲給他收尸,青龍偃月刀被扔煉鐵爐
前面講了滄州十大武術名家之一的霍元甲,今天再談談他的前輩,也算跟他是忘年交的另一位武術大師——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也是滄州人,入選民間十分流行的晚清十大高手譜,跟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術大師齊名。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談一下大刀王五,他的一生又充滿著哪些神秘之處呢?
楊角風談晚清民國(原走向共和)第102期:大刀王五:與譚嗣同結拜,給李鴻章對手當保鏢,霍元甲給他收的尸!
一、
大刀王五這個人物并非是杜撰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在歷史上存在過的高手,原名王正誼。
都說“亂世出英雄”,越混亂的世道,越是英雄輩出的年代,比如秦末、隋唐、三國時期。
而中國向來是一個崇尚英雄和俠士的國家,美國因為歷史太短,沒辦法才人為創造出很多漫威英雄,從這一點上看,兩個國家還是比較像的。
清朝末年,清政府飽受洋人欺凌,轉過身來又來欺負老百姓。也正是這段時間,民間浮現出很多行俠仗義之士,尤其是滄州、天津、北京一帶。
而王正誼就是其中一個,他算得上是一代豪俠了,名氣上也比霍元甲啊,燕子李三等高得多。畢竟霍元甲力氣大不假,實戰能力究竟如何,并無詳細記載,如今留下的傳說大都有夸張的成分在里面。而燕子李三,雖然名氣比較大,但畢竟干的那些事不怎么地道。說好聽點叫劫富濟貧,說難聽點,不就是一個武藝高強的小偷嗎?
而且,由于燕子李三偷出了名氣,一時間冒出來一堆燕子李三,凡是偷東西的都自稱李三,無形中也敗壞了他的名聲。
但大刀王五不這樣,由于出身貧寒,三歲喪父。所以王正誼從小就堅定了信念,要習得一身武藝,既能養家糊口,又能保護家人,還能行俠仗義。
就這樣,他先拜肖和成為師學習一些武術的基本功,隨后拜師雙刀李鳳崗,并學有所成。
二、
李鳳崗是滄州一片有名的武術大師,好使一對雙刀,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拜師門下的!
王正誼為了能學到上乘的武藝,即使吃了多次閉門羹,他還是不肯放棄,硬是跪在李鳳崗門口就是不走。李鳳崗也終于被這小子的誠心所打動,最后開了口,收了他為徒。
由于王正誼拜師后,在眾多師兄弟里面排行老五,所以人稱“小五子”,這也是后來他被人們稱為“大刀王五”的原因所在。
小時候,我(楊角風)看過一本連環畫,講的就是大刀王五的故事。
這本連環畫講的大刀王五年幼時并沒有喪父,在同治年間的正月十五上元節這一天。王五跟自己的父親倆人耍獅子助興,結果不小心觸犯到了洋教堂,后來在洋教士指使的黑毛陷害下,王五一家家破人亡。
為了找黑毛報仇,王五拜師學藝,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終于學有所成。后來他一路追黑毛到京師,報了仇,后來他組建了鏢局,成了一個鏢師。在戊戌變法的時候跟譚嗣同關系好,譚嗣同被抓后,他還曾設法劫法場,設法救光緒帝。再后來他加入了義和團,手持百斤重的青龍偃月刀,既能擋又能砍洋人……
雖說連環畫的故事有十分夸張的部分,但大部分內容還算屬實,大刀王五并沒有得罪洋教堂,家人也沒有被迫害。但是他學藝有成后,確實成了一個鏢師,后來有了積蓄后,自己成立了“源順鏢局”。
雖說鏢局不大,但是王五仗義疏財,喜歡結交江湖義士,在京城也算小有名氣,位列京城八大鏢局之一。
三、
王五的“源順鏢局”之所以能在京城立足,主要是立下了這么四條規矩:
第一,重要的鏢車都是大刀王五親自押送。
第二,凡是來訪的朋友,只要口中提到“大刀王五”這四個字的,都要熱情款待,甚至走的時候還送盤纏。
第三,每年的冬夏兩季,鏢局會給貧苦人家施舍衣物,冬天是棉衣,夏天是單衣。
第四,每年過年的時候,鏢局的馬車上會裝滿年貨,分發給窮人過年。
正是由于大刀王五行俠仗義、除強扶弱、劫富濟貧,從而深受百姓愛戴,以至于給王五送了“尚武”、“濟貧”兩個匾額。
梁啟超也在《飲冰室詩話》中曾贊大刀王五:
“王五生平以除強扶弱為事。 ”
然而,真正讓大刀王五名揚天下的事件,并非完全是他的鏢局,還有他的一個壯舉!
由于甲午戰爭失敗,朝野上下一片哀怨聲,這時候有位御史安維峻上疏。認為甲午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就是李鴻章,力陳議和之弊,反對簽訂馬關條約,要求嚴懲誤國者!
當然,御史彈劾李鴻章,實際上是表達對清廷的不滿,畢竟太后和皇上沒錯,錯的都是下面的人。只是慈禧太后不是傻子,自然聽出了這御史話中有話,于是把他革職戍邊了。
其他人都避之不及,唯獨大刀王五義憤填膺,不怕得罪李鴻章,主動提出,自己要護送安維峻一路到達戍邊地。
四、
而“大刀王五”真正被人叫開的原因,則在于他棄掉了雙刀,改使單刀之后。
在運營鏢局的期間,大刀王五覺得使用雙刀一直比較虛,于是他又再拜“山西董”為師,改學單刀。
而且他使的那把單刀叫青龍偃月刀,跟關羽使得八十斤重那一把一樣,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這一把更重,達到了一百多斤。
在鏢局開張一周年的時候,大刀王五結識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譚嗣同。最開始,譚嗣同是拜他為師的,但后來不知道咋的,倆人越聊越投機,也不顧年齡差距,竟然拜了把兄弟。
大刀王五教授譚嗣同單刀和七星劍,譚嗣同則給大刀王五講變法圖強的內容。倆人還在一起經常切磋,兩個人的思想也開始互相影響。王五希望能到東北買塊地搞養殖,甚至還能自立為山大王,然后繼續干事業。譚嗣同則給大刀王五宣傳變法的主張,甚至寫了一首《贈舞人詩》給王五,讓他加入到維新變法中來。
在戊戌變法期間,大刀王五更是成為了譚嗣同的私人保鏢,跟隨其左右……
可惜,好景不長,戊戌變法很快就失敗了,當時大刀王五托關系讓譚嗣同快逃,但被譚嗣同一口拒絕。隨后,不甘心的王五,又試圖買通獄卒,聯絡江湖好漢,營救譚嗣同,也以失敗告終。
再到后來,大刀王五還策劃劫法場、救光緒帝,以及試圖刺殺榮祿等導致戊戌變法失敗的大臣,都以失敗告終。
五、
譚嗣同在獄中的時候,留下了一首詩,至今被人們傳頌: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
而這句詩中的兩昆侖,一個是指康有為,另外一個就是指大刀王五,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有所解釋:
“兩昆侖者,其一指南海(康有為),其一乃俠客大刀王五。 ”
由此可見兩個人的感情之深!
有民間傳說譚嗣同行刑時,劊子手就是大刀王五,他違抗命令,沒有用鈍刀砍譚嗣同,而是用的快刀,一刀結果了他性命。
其實并不是,譚嗣同確實是被鈍刀砍死的,足足砍了30多刀,臨終前也忍受了無比的痛苦。當時大刀王五也組織了人員打算劫法場,怎奈這個法場是慈禧太后親自指示的,守衛森嚴,根本毫無勝算。
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好兄弟被鈍刀砍死,大刀王五的心情,可想而知。隨后,王五又冒著極大的風險為譚嗣同收尸,將尸體入殮以后,王五還在自己的居所密設靈堂,祭奠了七天,并把棺材送往瀏陽安葬。
這之后,大刀王五一方面繼續聯絡武林人士,為推動變法繼續努力。另一方面,也對清廷倍感失望,有要推翻大清的想法,既然是聯絡武林人士,自然有很多高手跟他有交流了。
這其中就有一個人跟大刀王五交情很深,他叫霍恩第,霍元甲的父親,也是一個鏢師。
六、
就這樣,大刀王五經常跟霍恩第切磋武藝,自然跟霍元甲也熟悉了起來,成了一對忘年交!
時間過得很快,譚嗣同被殺后不久,義和團運動興起了,大師兄張德成久慕王五之為人,由天津趕赴京城,親臨源順鏢局,懇請王五出山。
沒曾想到,王五竟然一口答應了……
王五所帶領的隊伍對紀律要求比較嚴格,而當時參加義和團的有很多人就是為了乘機搶點錢的,結果被王五整得很慘。后來他帶領大刀隊,在天津一帶八國聯軍,刀砍洋人,一場戰役下來,王五盯著滴血的大刀講到:
“這把刀,今天才成為真正的刀,因為它開了洋葷,沾了鬼血,我王五也不虛稱大刀王五了,對得起這把刀,也對得起祖宗了。 ”
可是,用大刀對槍炮,就算武藝再高,也抵不過啊,很快他的隊伍就被打散了,王五也回到了鏢局。
畢竟王五也算是義和團的一個小頭目,不僅洋人恨他,清廷也變了臉開始圍剿義和團殘余部眾。
隨著八國聯軍進京,很多逃難的百姓也躲在了源順鏢局內,本來王五完全可以逃脫。可惜為了這一百多名無辜百姓,他主動站了出來,承認了自己參加了義和團,還刀劈了洋鬼子。
當時來抓捕他的清軍捕頭也很感動,嘆了一口氣,讓他放心,絕對不會為難這些百姓的:
“是條漢子,你放心吧!”
就這樣,大刀王五被捕了,隨后被扭送到了德軍那里,在之后,腦袋就被砍了,還被掛到了城墻門上示眾。
于是懸掛大刀王五首級的地方,有清軍在把守,王五家人根本無法給其收尸。霍元甲聞訊趕來,趁著夜色,摘下了他的頭顱,送還了王五家人。
那一夜,霍元甲直直地站在王五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里,徹夜未眠。
大刀王五是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中,經歷過實戰的人物,死在他刀下的洋人有關記載是二十個左右。所以,他的綜合實力,也名列晚清武林高手譜的第一名。
他死后,還留下了一柄青龍偃月刀,這把刀一直被王家人保存到1958年,隨后被人扔進了煉鐵爐,煉成了一坨廢渣。
而跟著王五的這把青龍偃月刀一同扔進煉鐵爐的,還有一把劍,是譚嗣同的寶劍,也是大刀王五送給譚嗣同的。
至于那把刀究竟有沒有100多斤重,這就無從查證了,既然都能被人相中煉鐵,我想,應該,或許,大概,有吧!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晚清民國人物,楊角風談晚清民國人物系列文章繼續更新中,喜歡就請關注吧!
新版《霍元甲》,除了“走鏢”,“大刀王五”或成另一大亮點
霍元甲又被拍成電視劇了。
作為“北霍元甲、南黃飛鴻”的主人公,這兩位大俠被搬上屏幕的頻率確實不低,所以,每當有關于他們的新版影視劇出現,帶給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這一次會有(能有)什么不同?
比如黃飛鴻,在李連杰之前,不管是扮演次數最多的關德興,還是“大家”劉家良的義弟劉家輝,或者TVB老戲骨谷峰等等,他們版本的“黃飛鴻”,大多都是一副不茍言笑、非常嚴肅的模樣。
所以,李連杰版的“黃飛鴻”就讓人眼前一亮,嚴肅大氣中,又不故作深沉,甚至在十三姨的巧妙風情里,“黃飛鴻”變成了一個很善解人意的性情中人。
加上在動作場面上,一改過去那種機械,或者明顯的“過招”痕跡,李連杰的出招霸氣、剛烈、強勁之外,又自帶瀟灑飄逸,不僅打得合理,還打得好看。
所以李連杰版的“黃飛鴻”,被影迷們評論為最為精彩,又最為經典的系列。
那么,這一次的“霍元甲”又是怎樣的呢?一句話:“熟悉”之外卻也不乏亮點。
最熟悉的當屬主演趙文卓,他和李連杰一樣,演過黃飛鴻,也演過霍元甲。
趙文卓1993年剛剛出道,就和李連杰合作了《方世玉》,并因此被徐克青睞,得以擔綱主演《黃飛鴻之王者之風》,成為最年輕的成年黃飛鴻的扮演者。
而早在2001年,趙文卓就出演過電視劇《霍元甲》,扮演的也是霍元甲,時隔18年,再次飾演同一人物,相信趙文卓已經有了不同的理解。
新版《霍元甲》的亮點之一,也正是因為這一點。
出道就和李連杰結緣,不僅也接連出演了李連杰飾演過的經典電影人物,在動作上的風格也有些接近李連杰,所以趙文卓被認為或許就是“李連杰的接班人”。
但是,雖然在動作上,趙文卓的瀟灑自如非常的神似李連杰,但在對于人物的刻畫上,卻被評論為不夠細膩,這種評論相信趙文卓也會聽在耳里。
于是在新版《霍元甲》的預告片里,趙文卓的表演看起來已經明顯的區別于18年前,在更加精彩的動作場面之外,趙文卓的眉宇間,乃至嘴角,都多了許多恰到好處的細微刻畫。
顯然,對于霍元甲這個人物的理解,趙文卓的領會深刻了許多。
還有,看劇情簡介,這一版的《霍元甲》是從霍元甲連夜為“王五收斂遺體”開始,這又給人對于開頭故事的想象空間。
因為以往的版本,雖然大多都提到了王五,但也大多只是一筆帶過,而大刀王五的壯烈故事,卻是被影迷們深深的敬佩。
所以,新版的故事開頭,如果描繪了那一場,讓大刀王五壯烈身亡的戰斗,相必讓人震撼。
除此之外,新版還設計了一個“霍元甲走鏢”的劇情,而且還不是一個簡單的過渡,在走鏢的過程中,霍元甲還面臨著仇家的圈套,期間自然少不了眾多的懸疑,還有“破局”的武打場面。
這種設計值得贊賞,一句話:跳出了以往霍元甲“不是打擂臺,就是挑擂臺”的“俗套”。
畢竟“審美疲勞”是很致命的,有所創新,注入新鮮的東西,永遠都是改編影視劇的亮點,和一大“絕招”。
當然,除了演員、故事之外,背后的投入也是關乎電視劇質量的關鍵,而對于這一點,新版《霍元甲》似乎并不需要擔心。
因為這又是一部愛奇藝的自制劇,遠的不說,就今年的《黃金瞳》《新白娘子傳奇》,再到時下正在熱播的《破冰行動》,就劇集本身呈現出來的效果,可見愛奇藝在制作費上確實很大方。
所以,雖然還是熟悉的味道,但新版《霍元甲》卻能帶給人不一樣的感覺,不過是否是個突破,目前還難以定論。
但不管如何,“大俠從未遠去”才是《霍元甲》的核心體現,歷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