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最愛(電視劇最愛你的人是我)
說真的,一直覺得在“懸疑”這塊,日劇通常都能給出不俗的表現,無論是十多年前的《神探伽利略》,還是幾年前的《為了N》,以及最近的《非自然死亡》,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部高質量的推理劇出現在觀眾眼前。觀眾在隨著這些劇中的主人公不停“燒腦”的同時,總會被其中精巧的伏筆、高能的劇情所驚嘆。
《最愛》還沒播出的時候,我就對這部電視劇充滿了期待。該劇的導演冢原亞由子、山本剛義,以及編劇奧寺佐渡子,都是《為了N》的主創團隊,而且冢原亞由子還曾經執導了《非自然死亡》這部大熱推理劇。如此“高光”的制作班底,再加上吉高由里子的美貌加持,這不妥妥的就是一個“爆款”該有的樣子嗎!
懷揣著期待的心情,等到《最愛》終于開播了。從開場那一幕,女主額頭沾血的冷艷一瞥,然后劇情展開,將十五年前的一場悲劇呈現開來,一直到十五年后,改名的女主成了社長,男主如愿成為警察,而兩個當初的懵懂戀人,將要因為案件進行激烈交鋒。到了這里,劇情始終保持著緊湊的節奏,既烘托出了兩人的情感,也為案件的走向打好了伏筆,眼看著這部劇就要成為高能懸疑劇的時候,劇情好像開始“莫名其妙”了起來。
之后,伴隨劇集播出,一個又一個的問號從我的腦袋里面冒出來。女主父親當年案發第二天就死了,是否另有隱情?受害人的父親如何在十五年后,精準找到改名換姓的女主?后藤(戴眼鏡的男理事)為什么要自作主張給受害人父親“封口費”,他知道些什么?女記者為什么就盯著女主公司不放,女主母親或是女人本人跟這個女記者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
然而,直到快要大結局了,這些疑問都沒有得到解釋,一切都像是理所應當的,就這么發生了。我心想,好吧,這樣也沒什么,只是一些細枝末節,并不很影響整體走向。
但是,一直到了最后,當牽涉到三名受害人的幾個案件,一致鎖定到加瀨(男律師)身上時,我就真的是無言以對了。編劇為了增加懸疑、為了強行反轉,硬生生地將一位最不應該犯案的人,打造成了一個集埋尸、、誤殺于一體的,三次涉案的兇手,這樣編,真的好嗎?
可能有觀眾會問,為什么加瀨最不像兇手?原因很簡單,他是一名律師,應該知道,遇到這三次事件時,從法律的角度出發,怎么做才是最合理的,而且最最最重要的就是,他,根本沒有動機。
首先說說十五年前的案件。當時的加瀨只是女主母親這邊的代表律師,跟女主和她父親接觸應該并不多,甚至我們看到他也只是在跟女主父親談女主未來的大學安排,我實在從里面看不出來,加瀨對女主父親這邊有多么深的情感。而且,發現案發時,作為一名律師,最合理的解決辦法就是報警,受害人是先實施犯罪的,弟弟純粹是自衛并且還是未成年,報警對這一家根本沒有什么過于不良的影響。可是,他就是被女主父親三言兩語給說服了,不但不報警,還參與隱藏尸體。這個動機,這個操作,就很不能讓人信服。
再說受害人父親被殺這個。且不說,受害人的父親根本就沒有證據證明受害人是弟弟殺的,而且還是那么個情況,就算警方查到弟弟,弟弟也會因為當時自衛和未成年而不受指控,這一點,其實后面的劇情就是這么演的。那么,這位律師很顯然是清楚這些的,那么他殺老頭的動機是什么呢?為了不暴露弟弟?可是后面弟弟也暴露了啊!為了保護弟弟?問題是弟弟根本不會受指控,那他還保護個什么勁兒!而且,他這次和十五年前不一樣,這次可是直接啊。這,是不是就有點扯啊。
至于女記者墜樓,這完全是個意外,也不知道為什么,加瀨就是不報警。其實還是想說說這個女記者,她出于正義要揭露女主公司的違規操作,這一點沒什么問題。問題是,在她還沒有任何實證甚至是線索的時候,就一直緊盯著女主,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要知道,她當初的遭遇跟女主可是一點關系沒有,再怎么著也不應該遷怒女主,所以這個女記者的行事動機也很讓人摸不著頭腦。還有啊,就是女記者既然要報道就直接報道好了,還提前讓女主這邊知道是什么個意思,這么做完全不合邏輯啊。
總的來說吧,編劇這么寫就像是為了制造沖突而沖突、為了反轉而反轉,既不講邏輯,也不合情理。整體看下來,有些不符合預期、有些讓人失望。
對了,還有,這三個案件,或者說整部劇,究竟跟劇名《最愛》有什么關系?加瀨最愛公司?還是最愛女主?另外就是加瀨最后怎么著了,到最后好像也沒個結果,就光看到男主和女主發糖了……
你是怎么解讀這個劇名的,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