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老電視劇好看-什么老電視劇好看又好看
這是我心中近30年最好的10部年代劇,《孽債》第9,《人世間》第7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大家習慣了10秒一個笑點,10分鐘一個反轉,這使得很多劇遭到了冷遇。
比如情景喜劇,一集45分鐘加起來的笑點并不多,還不如刷短視頻來得實在,所以這類劇很難出精品了。
再比如年代劇,用細水長流的方式講述一個緩慢的故事簡直是一種奢侈,沒人耐心拍,更沒人耐心看。
但就是在越來越快中,我們內心反而慢一點,靜一點,這類看似不討喜的“慢”劇反而會變成一種情感剛需。
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皮哥心目中近30年來10部最好的國產年代劇,給它們排個名,聊聊這些劇幕后的那些故事。
10、《激情燃燒的歲月》丨2001年
《激情燃燒的歲月》于2001年10月在北京衛視播出,收視率一度達到了17%,創造了地方臺的收視奇跡。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中篇小說《父親進城》,據說張紀中第一次看完劇本梗概的時候在家里痛哭流涕,當下就決定擔任制片人并找來康洪雷執導。
康洪雷后來拍攝了我們熟悉的《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他最擅長拍攝軍旅題材,在他的撮合下孫海英和呂麗萍在劇中飾演了一對相愛相殺的夫妻,兩人風風雨雨走過了幾十年,看哭了很多人。
劇中故事發生在解放后,孫海英飾演的某團團長石光榮在歡呼聲中進城,他對呂麗萍飾演的文工團演員褚琴一見鐘情,兩人最后走到了一起。
但激情燃燒的歲月過后是涓涓細流的生活,這對水火不相容的夫妻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悲喜劇。
這部劇當年播出后引發了巨大反響,有一家報紙專門派記者找以前的老同志研討,一個老同志不屑地說他們年輕時根本不是石光榮那樣的,劇里是歪曲事實,老同志的老婆立馬接過話茬說他們當年就是這個德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后來孫海英和呂麗萍在2003年的春晚舞臺上以該劇為藍本表演了小品《激情依舊》,而兩位演員也因為這部劇結緣最終成為夫妻。
當然這部21年前的劇是有時代局限性的,用現在的眼光看,該劇的故事就是一個女孩不得已下,嫁給領導的故事,劇中石光榮的大男子主義太過極端,讓很多人看了不舒服,但瑕不掩瑜,它依然是一部足夠經典的年代劇。
09、《孽債》丨1994年
“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沒有我的家。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快30年過去了,很多人已經忘記了《孽債》的故事情節,但它的這首主題曲卻久久在人們心中回蕩,當年聽這首歌的時候,年幼的我就有一種流淚的沖動,后來長大了才知道,這部劇講述的內容比主題曲還要虐心。
《孽債》講述了5個孩子從西雙版納來到上海尋找親生父母的故事,當年他們的父母來到云南當知青,多年后返回了上海,留下的孩子就成了一輩子還不清的孽債,時代的悲劇和個人的命運相互交織,觀眾受到了巨大的情感沖擊。
《孽債》最初是以滬語形式播出的方言劇,但一經播出就受到熱捧,收視率一度達到了42.63%,在它的沖擊下,94版《三國演義》在上海的收視率一度從15%跌到了8.6%。
在該劇播出期間,有一次因為愛心演唱會暫停播出,電視臺多次打字幕和觀眾說明情況,依然有不少人打電話請求播出,再晚都可以等。
后來上海電視臺為了滿足觀眾,放棄了200萬的廣告費,每晚改為兩集連播,這在國產電視劇史上是頭一遭。
《孽債》在上海地區大獲成功后,又改成普通話版本在全國播出,引發了極大的轟動,即使2005年該劇在上海臺重播,依然以3.6%的收視率成為單日電視劇收視之冠,可見大家對它有多么喜歡。
08、《父母愛情》丨2014年
正午陽光出品了很多精品的年代劇,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屬這部《父母愛情》了。
本劇由孔笙執導,郭濤和梅婷主演,講述了海軍軍官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安杰相濡以沫共度50年的愛情故事,該劇于2014年2月在央視播出引發巨大反響,豆瓣評分高達9.5分。
當時婆媳劇、宮斗劇、古偶劇充斥在電視熒屏上,《父母愛情》顯得獨樹一幟,全劇沒有狗血的劇情和激烈的戲劇沖突,就是用娓娓道來的口吻把家庭瑣事拍得細膩動人。
郭濤飾演的軍官外形上略顯違和,好在那個憨厚勁兒很喜人,而梅婷飾演的安杰則是大放異彩,她把富家大小姐到母親的轉變演得流暢自然,獲得飛天視后也是實至名歸。
有人批評《父母愛情》講的是兩個上層人士間的愛情,他們之所以過得那么幸福全都是因為身份顯赫,這種虛假的浪漫很難讓人產生共情。
但在皮哥看來,這恰恰是真實的體現,劇情中并沒有回避男女主角身份帶來的優越,比如江德福利用自己的軍官身份給孩子和親戚都安排了工作,這才是現實啊,非要讓主角高風亮節節衣縮食才叫真實嗎?
如果說《金婚》是普通人的浪漫,那么《父母愛情》就是上層人士的浪漫,只要拍得真實就是經典好劇。
07、《人世間》丨2022年
《人世間》是央視在2022年打出的第一副王炸,引發了全民追劇的熱潮,該劇一播出打破了央視近5年的收視紀錄,成為愛奇藝第一部熱度破1萬的上星電視劇。
這部劇火到什么程度?舉個簡單的例子,前段時間綜藝《聲生不息》里,李玟就透露自己隔離期間一直在追《人世間》,哭得眼睛都紅腫了。
《人世間》改編自梁曉聲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用周家人的經歷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近50年的發展歷程,堪稱一部平民史詩,小說也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本劇由執導過《人民的名義》的李路執導,匯集了雷佳音、宋佳、殷桃、辛柏青、丁勇岱、薩日娜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給大家在春節期間帶來了一桌熱氣騰騰的精神年夜飯。
劇中的名場面數不勝數,比如周秉昆和父親爭吵,周楠之死,周父周母去世,周秉義演講,秉昆和鄭娟雨中同行等等,淚點燃點兼具,讓人欲罷不能。
當然這部劇的毛病也不少,在前39集還比較正常,自從周父去世后邏輯就混亂了。
比如周秉昆有個當高官的哥哥自己卻越混越慘,比如周蓉各種作妖卻有個白月光守護在身邊,還有周楠輕輕松松考上清華稀里糊涂就意外死亡,反正怎么突兀怎么有戲劇沖突怎么來,顯得特別不真實。
當然瑕不掩瑜,《人世間》依然是2022年熱度最高的電視劇,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必將成為大家心中的經典。
06、《大江大河》丨2018年
《大江大河》是正午陽光出品的又一部優秀的年代劇,該劇一共出了兩部,第一部在2018年,第二部在2020年,豆瓣評分全都是8.8分,保持了極高的水準,目前第三部也已經提上了拍攝日程。
該劇改編自小說《大江東去》,小說一共4本,共150余萬字,講述了從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間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
其中王凱飾演的宋運輝代表的是國企的技術骨干,楊爍飾演的雷東寶代表的是農村改革的踐行者,而董子健飾演的楊巡則是個體戶的代表。
三人都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在時代的浪潮里不斷沉浮,最終成為濤頭弄潮兒。
宋運輝是個理想主義者,前期一根筋,比如為了讀大學,就在村領導門口一遍遍地背誦國家支持青年上大學的文件。
后來在碰壁多次后他有了城府,比如第二部里他參與的東海項目受阻,他直接越級和路司長見面匯報,并且巧用手腕讓閔廠長為自己掃清障礙。
雷東寶是個現實主義者,他一心想著帶著村民勤勞致富,甚至搞起了電解銅工程,雖然現實但做事大膽,即使中間因為行賄蹲了監獄,依然不改初心。
楊巡是個投機者,為了自己的生意夢想負債累累,把母親逼成了絕癥,自己也在悔恨中痛苦前行。
三個主角背靠的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像三股溪流,匯聚在一起奔涌成了時代的大江大河。
整部劇格局夠大,但切入點又選取了普通的小人物,視角的切換反映了個人與時代的關系,是難得的精品劇。
05、《渴望》丨1990年
《渴望》是一個時代的神話,與其說它是年代劇,不如說它本身就充滿了年代感。
在30多年前,這部劇在央視播出收視率達到了驚人的90.78%,當時小學課本上就用“萬人空巷”來形容這部劇的火爆。
因為大家都在看這部劇,使得社會犯罪率都下降了,公安部門為此專門對劇組進行了表彰。
這部劇由魯曉威(1-20集)、趙寶剛(21-50集)執導,李雪健和張凱麗主演。
當年的凱麗姐還是大美女,她在劇中飾演人美心善的女工劉慧芳,期間她面臨兩個人的追求,一個是李雪健飾演的車間副主任宋大成,一個是孫松飾演的大學畢業生王滬生,其中王滬生這個角色原本由濮存昕演,后來孫松冒雨去導演家毛遂自薦,這才讓他接演了這個角色。
這部劇的劇情扣人心弦,三個主要人物都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在當時流傳著“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眾皆嘆宋大成”,可見這部劇的影響力有多么大。
對了,《渴望》的兩首主題曲也很能打,一首是李娜演唱的《好人一生平安》,一首是毛阿敏演唱的《渴望》,很多人可能早忘記故事情節了,但這兩首歌一定是耳熟能詳的。
不過《渴望》的火爆是有時代性的,以現在的眼光看,這部劇布景極其簡陋,人物性格也比較單一,在今天播出是不可能這么火爆的,但不可否認它依舊是一部無法復制的經典。
04、《福貴》丨2005年
電視劇《福貴》是劇版的《活著》,改編自余華同名小說,豆瓣評分高達9.5分,超過了張藝謀的《活著》。
余華的小說和張藝謀的電影都很出名,可這部劇的知名度卻不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星味不足。
制作方在立項之初就考慮讓姜文或者王志文出演福貴這個角色,可是兩人檔期沖突,且外形氣質和福貴這個落魄的紈绔子弟都有巨大的差距,遂作罷。
最后,戲曲演員出身的陳創出演了這個角色,而扮演他老婆的演員就是我們后來很熟悉的劉敏濤,你很難把劇中那個不修邊幅的村婦和后來在舞臺上拋媚眼的御姐聯系在一起,這就是演技的最好體現。
整部劇基本還原了小說的悲涼色彩,但是考慮到電視劇的特點,編劇在其中又加入了很多溫情和詼諧的部分,沖淡原著小說給人的沖擊,最終整部劇用清一色的新人陣容卻將一眾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演繹得精妙絕倫。
《福貴》沒有爆火,除了星味兒不足,劇名老土無吸引力外,還有就是播出時間限制,它是在深夜播出的,而且后來幾乎沒有重播過。
縱然豆瓣評分高達9.5分,依然不溫不火,但是凡是看過這部劇的觀眾都表示,整部劇在很多地方都拍得超過了張藝謀的《活著》,希望這部現實主義力作能被更多人看到。
03、《大宅門》丨2001年
2001年,《大宅門》在央視播出,創造了收視17.74%的奇跡,隨后TVB高價買了該劇的版權,主演陳寶國評價它是50年不遇的好劇。
這部劇的創作歷程十分坎坷,導演郭寶昌曾感慨:“這部劇是我生命的全部。”
郭寶昌從小家境貧寒,在他2歲父親凍死街頭,母親把他賣走,輾轉數地后買到了同仁堂,養母給他改名叫郭寶昌,《大宅門》的故事就取材于他的真實經歷。
后來的近40年里,郭寶昌前后3次創作《大宅門》的劇本最終成型,但1996年他開始拍電視劇時拍了3集資金鏈斷裂,劇組被迫解散,直到4年后央視出手拿到了《大宅門》的拍攝權,這部劇才真正開始拍攝。
而幾位主演也為這部劇付出了苦心,陳寶國早就看過劇本了,為了等它他連續3年不接戲,一度靠賣房度日;
老戲骨斯琴高娃也被劇本感動,當得知自己拿到角色后她當面給副導演跪謝;
而另一位戲骨劉佩琦更是醉心于拍戲,拍攝期間沒能來得及見老父親最后一面。
眾人拾柴火焰高,最后這部經典誕生了。
《大宅門》講述的是百草堂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50多年的變遷史,劇中陳寶國飾演主角白景琦,他的原型是郭寶昌的養父,在寫這個角色時郭寶昌沒有戴上親情濾鏡,而是努力做到真實還原。
劇中白景琦醫術高超,救民于水火,但是他對老母親一味愚孝,而自己常年混社會有一身的戾氣,在家里大搞一言堂,讓人生厭。
這部劇中白玉婷和萬筱菊的愛情取材于梅蘭芳的故事,不夸張地說劇中每個人物都能找到真實的原型,所以整部劇看起來特別真實,有種現代版《紅樓夢》的感覺。
郭寶昌被稱為“第五代導演之父”,包括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姜文等一批電影大佬都爭相在《大宅門》里客串角色,也為這部經典之作添加了很多彩蛋。
02、《闖關東》丨2008年
演員李幼斌有兩個代表作,一個是《亮劍》,另一個就是《闖關東》。
2008年,52集大型連續劇《闖關東》作為央視開年大戲播出,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中國歷史上有過出塞北、下南洋、走西口和闖關東四大人口遷徙,其中闖關東最為出名,這部劇就把這部真實的血淚史拍給了觀眾看。
編劇高滿堂就是闖關東的后代,他花了3個月走遍了4個省采訪了很多人最終用了半年才寫好了《闖關東》的劇本,正午陽光的孔笙帶著一眾大腕兒傾情演繹了這個沾著血和淚的故事。
李幼斌在《亮劍》之后拍戲很謹慎,但看了《闖關東》的劇本,妻子告訴他“你就是朱開山”,相比于李云龍的豪放,這部劇中的朱開山更加隱忍,李幼斌用極其內斂的表演詮釋了角色的內心。
朱亞文是陪著女友去劇組送資料的,被劇組選角導演相中,他在零下30度的極寒條件拍攝了3個月,自此開啟了自己的演員之路。
牛莉在劇中飾演了朱開山的兒媳婦,從貴族淪落為平民,但她十分樂觀,跟著丈夫走南闖北,是個有氣節的賢內助。
宋佳在劇中飾演了一個灰頭土臉的村婦,不修邊幅的性格和她平時干練精致的外表大相徑庭;
靳東當時還是新人,在劇中客串了一個日本人,但是帥氣的外表已經足夠吸引人了。
總之,《闖關東》是一部講述真實歷史的經典,值得我們反復品鑒。
01、《大染坊》丨2003年
2003年,《大染坊》是一部年代劇,更是國產劇中少有的商戰經典,這部劇講述了一個農村乞丐的逆襲。
陳壽亭原本只是山東周村的要飯少年,在清末民初社會動亂時苦苦掙扎,后來他被染坊的周掌柜收為義子后苦練染布手藝,經過10年苦心經營走上了工業印染之路,并將大華染廠發展成青島第二大印染廠。
這部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侯勇飾演的主角原型就是編劇陳杰的爺爺,當年他寫完這個關于爺爺的劇本后起名叫《亂世奇商》,然后帶著劇本到處毛遂自薦,最終被張宏森看中,改名叫《大染坊》拍成了劇。
在拍攝時,劇組是用拍電影的精度來拍攝這部劇,因此劇中出現了大量長鏡頭,這在20年前是十分超前的,劇組還花了40多萬在拍攝基地還原了一個大染坊,其逼真程度讓人稱奇,《泰坦尼克號》的制片人參觀完后豎起大拇指稱其為“亞洲第一棚”。
侯勇作為主演表現了演員極度的專業,在拍戲期間他有個原則不開手機,直到拍戲結束才開機和家人報平安,而為了還原主角是山東人的特質,他現場多次和山東籍的場工請教,自己還學山東人卷起了紙煙十分接地氣。
孫儷在拍攝這部戲時還是新人,但她十分拼,拍攝一部跳海自殺的戲時在海水里浸泡了半個多小時,當導演喊停時已經說不出話來。
而“初代潘金蓮”王思懿也表現了不一樣的一面,在劇中她是大家閨秀,在劇外她卻酒量驚人,喝倒了好幾個同事。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這么一部年代商戰劇一共只有24集,這充分說明了現在動輒幾十集的劇注水有多么嚴重。
當然非要挑刺兒的話,《大染坊》中商戰的部分略淺白,主角幾乎是全程開掛,一路扶搖直上,有點爽劇的意思,但在20年前確實讓人看得大呼過癮。
好了,以上就是皮哥心目中近30年來10部最經典的年代劇,你最心儀哪一部,趕快去重溫經典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近30年口碑最好的10部歷史劇,陳寶國獨占2部,《雍正王朝》僅第5
由于《山河月明》的播出,引來眾多觀眾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關注。
作為中國影視劇的重要題材,歷史劇是我們的強項,曾經涌現出一大批精彩好看的歷史劇。
這一次,那么我們不妨重溫一下近30年口碑最好的10部歷史劇,每一部都堪稱經典,每一部都值得我們刷上多遍。
接下來,就讓我們翻開電視劇的紀錄,看看你還有多少好劇沒刷過。
下文字數接近6000字,閱讀需要花點時間,但這樣的榜單值得你瀏覽一番。
10. 《貞觀之治》
播出時間:2006年
豆瓣評分:9.2分
《貞觀之治》根據《唐書》改編,是一部講述唐太宗在位時期的歷史劇,這部劇在當年播出時反響一般,甚至播出后很長時間都寂寂無名。
但隨著時間大家對它的評價越來越好,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就是《貞觀之治》是劇更是歷史。
劇中有一句臺詞“貞觀,就要有貞觀的樣子”,這句臺詞其實就很好地反映了這部劇的創作初衷,那就是真實的還原歷史。
整部劇從策劃、編劇到拍攝制作將近四年的時間,劇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從貞觀政要、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當中找到出處。
為了還原貞觀盛世時的長安城,劇組專門搭建了一個長安皇宮,外景用三維電腦拍攝,以便完整地再現長安城、108坊、太極殿等大場面。
可以說,這部劇從劇情、建筑到服裝基本還原了初唐風韻,主創們做到了以史為準。
而且和很多講述李世民和兄弟之間的爭權奪利不同,這部劇突出的是“治”字,就是一群人在討論,在交流,在論政。
所以在觀看這部劇的時候,它不僅讓你真切地感受歷史,還讓你讀懂了歷史,明白貞觀之治為什么會讓后人永遠向往。
唯一遺憾的是導演拍攝了大概80集的素材,但最后播出只有50集,由于刪減原因導致劇中部分情節不連貫。
但是瑕不掩瑜,《貞觀之治》仍舊是一部還原度極高的歷史劇,值得我們反復去觀看和體會。
09. 《漢武大帝》
播出時間:2005年
豆瓣評分:9.2分
《漢武大帝》是2005年央視一套的開年大戲,整部劇投資高達5000萬元,號稱中國投資最大的電視劇。
該劇在試片會上就受到了業內的一致看好,所以《漢武大帝》還未播出就以1015萬元的高昂版權費創下了國產電視劇音像版權的最高紀錄。
電視劇正式播出后也不負所望,收視和口碑雙豐收,獲得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成為了中國歷史劇的代表作之一。
《漢武大帝》根據《史記》、《漢書》改編,圍繞漢武帝劉徹的一生,全面展現了劉徹的雄才大略。
通過該劇我們可以了解到漢武帝時期大發展脈絡以及各個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也能感受到當年的強漢雄風。
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往往是伴隨著辛苦的付出才誕生的,《漢武大帝》也不例外。
在拍攝時導演胡玫就曾說,如果《漢武大帝》超不過《雍正王朝》,我索性就不拍,所以整部劇耗時三年才完成拍攝。
為了忠實還原漢王朝波瀾壯闊的歷史風貌,胡玫走遍了現在所能看見的漢代皇陵墓,翻看無數講述漢代歷史的書籍。
更帶領劇組輾轉內蒙古草原、河北涿州、河南焦作和浙江橫店數千公里拍攝,只為忠實還原漢王朝波瀾壯闊的歷史風貌和金戈鐵馬征戰天下的恢弘場景。
雖然這部劇投資很大但卻把資金真正用到了刀刃上,在表現漢武帝抵御外族入侵、平定邊疆叛亂的戰爭場面上,僅電腦特技就花費了100萬元。
而劇中的一干演員更是為我們奉獻了教科書一般的演技,焦晃的漢景帝、歸亞蕾的竇太后、馬少驊的竇嬰,每一位都可圈可點。
尤其是飾演漢武帝劉徹的陳寶國,一句“寇可往 我亦可往!” 就把帝王氣質彰顯無疑,導演都給出了“登峰造極”的評價。
同時還要提一下韓磊演唱的片頭曲《最后的傾訴》以及片尾曲《等待》,真的是百聽不厭。
08. 《康熙王朝》
播出時間:2001年
豆瓣評分:9.2分
2001年,一部由陳家林、劉大印執導,陳道明、斯琴高娃主演的大型歷史劇《康熙王朝》開播。
該劇在內地播出前它的已經在臺灣和香港播出,均取得了相當高的收視,還創下了大陸電視劇在臺灣的最高收視率。
內地播出后收視率更是達到了13%,超過了《雍正王朝》和《大宅門》的收視率。
該劇口碑也不俗,送國家廣電總局審查時它就被稱贊“思想性、藝術性、政治性都達到了相當高度”。
不僅一度被譽為歷史劇的標桿,還獲得中國電視劇產業二十年“百部優秀電視劇”獎。
就連韓磊演唱的主題《向天再借五百年》也被觀眾們傳唱至今,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康熙王朝》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從順治皇帝哀痛愛妃董鄂妃病故時講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駕崩而止。
作為第一次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這部劇情節曲折動人,感情飽滿感人,人物塑造鮮活生動。
它既完整地把康熙的一生呈現在觀眾面前,也在他大起大落人生中直面了歷史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斯琴高娃和陳道明將孝莊皇后和康熙也演得鮮活到位,尤其是陳道明演出了一個帝王的威嚴,以至于觀眾看完覺得康熙就是他的樣子。
其實現在來看作為一部歷史劇《康熙王朝》里有很多常識性錯誤,這也讓它從神壇上走了下來,但卻不能否認它依舊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07. 《東周列國·春秋篇》
播出時間:1996年
豆瓣評分:9.3分
1994年在《三國演義》大獲成功之后,央視趁熱打鐵在1996年又將另一部古典歷史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搬上屏幕。
《東周列國》分為《春秋篇》和《戰國篇》,由于《東周列國志》的故事時間跨度大、情節復雜、人物眾多,所以改編難度很大。
于是導演的沈好放選擇在結構線索上采用以諸侯爭霸為主線的拍攝嘗試,即以單本故事為主,每一集講敘一個人物故事。
同時為了將這一個個故事串聯起來,該劇通過旁白對劇中所涉歷史年份和時代背景進行說明,還將源自史籍的相關記述客觀的娓娓道來。
觀看《東周列國·春秋篇》時,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的就是這歷史的真實感。
第一集開篇就近乎完整地再現了周宣王葬禮,千金一笑、唇亡齒寒、趙氏孤兒、烽火戲諸侯等故事也我們重現了當時那段歷史。
而且不管是粗劣的場景布置還是人物的樸素服裝都還原了當時的歷史原貌。
但是這部劇播出后沒有像導演期望的那樣成功再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輝煌的充滿競爭的年代,反而因為尺度過大被封殺。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發現這部作品是難得一見的經典歷史巨制,甚至可以說在現在的創作環境下我們也許再也拍不出來這樣的作品了。
06. 《大秦帝國系列》
播出時間:2009年
豆瓣評分:9.3分
2009年《大秦帝國系列》第一部《裂變》播出,一經播出就憑借雄渾濃烈的歷史厚重感圈粉無數。
該劇根據同名小說《大秦帝國》改編,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過變法而由弱轉強的過程。
對于秦題材的影視劇有很多,但是《裂變》跟它們不一樣,它對秦的態度是頌歌式的,顛覆了很多人之前對于秦國暴虐的固有印象。
所以劇中的秦不再是扭曲的、瘋狂的,只有大義和犧牲,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話語更是讓不少人感慨秦人的血性和硬氣。
2013年系列的第二部《大秦帝國之縱橫》播出,這部劇講述了秦惠文王重張儀而制衡的故事。
雖然這部續集與《裂變》的深度相比稍欠火候,但它依然能秒殺同時期的大部分國產劇。
而這里面飾演嬴駟的富大龍功不可沒,在他的精彩演繹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生動的帝王形象,他有算計、奸詐,也有勇猛和為人君的權御之術。
劇中有一幕是白發蒼蒼的嬴駟獨自在空無一人的宮廷中吹奏曲子,富大龍在此處通過表情和動作將嬴駟晚年凄涼孤獨的內心刻畫的淋漓盡致。
可惜的是在《裂變》之后,《大秦帝國系列》的電視劇質量開始嚴重下滑,不管是《崛起》還是《大秦賦》都口碑不佳,令人無比惋惜。
05. 《雍正王朝》
播出時間:1999年
豆瓣評分:9.3分
沒想到大名鼎鼎的《雍正王朝》居然只能排到第五,這讓小編有點小驚訝,畢竟這是一部被稱為中國歷史電視劇巔峰的經典劇。
該劇是改編自二月河“落霞三部曲”之一的《雍正王朝》,由胡玫執導,唐國強、焦晃主演,演繹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風雨經歷。
作為1999年央視的開年大戲,《雍正王朝》創下最高16.7%的收視記錄,更是包攬了當年所有電視劇獎項的大獎。
據說因為這部劇央視把一套八點檔每天一集的播放傳統都改了,因為很多高考生都提意見說一集太短了,可見這部劇的受歡迎程度。
同樣都是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但《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的風格卻截然不同。
《康熙王朝》重在熱血的個人英雄主義,而《雍正王朝》則側重于宮廷的權謀斗爭。
所以相比較《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起點和立意更高,它直接從胤禛奪嫡說起,講述了雍正奪嫡和當政的艱難與不易。
除了精彩的權謀大戲外,劇中的演員也是貢獻了神仙打架的演技。
焦晃飾演的康熙早已經成為不可磨滅的經典,通過言談舉止和豐富的表情,演出了一個皇帝的睿智和無奈。
還有唐國強、王繪春、王輝等人也貢獻出了自己趨于巔峰的極致演技,在這部劇中人人都是主角。
可以說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雍正王朝》都堪稱國劇的巔峰之作。
04. 《覺醒年代》
播出時間:2021年
豆瓣評分:9.3分
《覺醒年代》是榜單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部歷史劇,作為央視的開年大戲該劇堪稱驚艷,播出后收視和熱度飆升。
入選“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斬獲白玉蘭三項大獎、華鼎獎“2020—2021中國電視劇滿意度調查百強榜”第一……
就連莫言先生都在看完后寫下“好久好久沒有看到一部劇可以讓我熱淚盈眶了”的感嘆。
即便劇都已播完幾個月了,還頻頻被推上熱搜,可謂是去年的現象級作品。
《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機關刊物為貫穿。
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
劇中不僅對歷史進行了還原,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飽滿的人物。
比如陳獨秀,他是創辦了《新青年》的革命家,在國家人民面前固執正直,但他又是性情中人,面對自己喜歡的人總是很溫柔。
還有李大釗,在演員張桐的精彩演繹下,讓我們看到了更加多面的歷史人物,演講時的慷慨激昂,教學時的和藹親切,和妻子相處時的溫柔體貼。
這樣的陳獨秀和李大釗,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生硬的名字,而是真實生動的人物。
很多人不明白《覺醒年代》為什么能夠吸引如此多人的喜歡,一位網友的評論也許是對它最好的回答:
“劇中的人正是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我們看到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拋灑滿腔熱血,共情的力量真的很偉大。”
所以能看到《覺醒年代》這樣的佳作,何其有幸!
03. 《三國演義》
播出時間:1994年
豆瓣評分:9.5分
對于《三國演義》相信大家太過熟悉了,這部劇從開播至今已經20余年,每一次觀看總會被它的厚重感和史詩感所震撼。
每一個看過的觀眾對它的贊美也是毫不吝嗇,“國產電視劇中不朽之作”,“國劇經典”,“神一樣的存在”。
而回顧《三國演義》的背后故事,我們會發現這部經典作品的誕生也是十分不易的。
當年87版《紅樓夢》火遍全國后,中央開始計劃將名著《三國演義》也搬上熒屏。
但是各路專家開會商討后認為這部劇不好拍,畢竟《三國演義》篇幅巨大,人物眾多,還有大量的戰爭場面。
于是拍攝計劃就此擱置,直到1989年央視才下定決心在困難都要拍,于是任命了王扶林當總導演,更是投資1.7億元來拍攝。
為了拍好這部劇,編劇組把《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進行合理融合,將《三國演義》120回小說改編成80回的劇本。
最終全劇歷時3年拍攝,終于于1994年的10月與觀眾見面,該劇一經播出就引起了轟動。
首播收視率高達46.7%,毫無懸念地成為了收視冠軍,更是拿下飛天獎、金鷹獎最佳連續劇,還被評為30年最具影響力的電視劇。
《三國演義》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刪繁就簡,成功地展現了原著的精髓和三國時代的歷史風貌。
同時劇中還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鮑國安的曹操,唐國強的諸葛亮,陸樹銘的關羽都成為電視劇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
02. 《走向共和》
播出時間:2003年
豆瓣評分:9.6分
這部劇被豆瓣網友稱作:“一部真正尊重歷史的歷史劇,也是一部中國迄今為止最好的電視劇!”
該劇曾一度以9.7的超高評分占據著歷史劇“扛把子”的地位,之后評分略有下降但仍然穩定在極高的分數,堪稱神劇般的存在。
《走向共和》由《雍正王朝》的原班人馬打造,投資4000多萬人民幣,輾轉了大半個中國,歷經3年才拍攝完成。
這部劇將視角聚焦于清末民初激流涌蕩的歷史,講述從清末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到袁世凱稱帝失敗的30年間的歷史故事。
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展示中華各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段波瀾壯闊的艱難歷史。
該劇在開拍時就確立了電視劇的主題—找出路,所以劇中展現了李鴻章、孫中山等人通過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事件對中國的發展方向進行較量博弈。
但是該劇在播出時也受到了不少質疑,許多人批評編劇對人物的刻畫有偏差,比如李鴻章不再是賣國賊而是忠君愛國的忠臣。
而當你仔細看后會發現這一點才是這部劇最出彩的地方,它打破了以往刻板的臉譜化形象,通過多角度的刻畫讓人物更接近歷史。
除此之外該劇的選角也十分用心,演員不僅演技精湛角色形象也非常貼合,簡直就是神仙選角。
可以說《走向共和》并沒有改寫任何歷史,卻通過故事改變了我們對這段歷史這些人物的看法。
讓我們重新去認識那些歷史和人物,然后去回味和思考,而這也就是這部劇能夠成為經典的原因吧。
01. 《大明王朝1566》
播出時間:2007年
豆瓣評分:9.7分
2003年歷史神劇《走向共和》橫空出世,上映以來一直霸榜國產歷史劇豆瓣評分第一的寶座。
但是2007年《大明王朝1566》播出后改變了這個局面,取代《走向共和》成為了歷史劇無法超越、直接封神的天花板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劇都出自導演張黎之手,他也被稱為了中國歷史劇第一人。
《大明王朝1566》以明嘉靖年為背景,講述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嘉靖和朝臣海瑞的故事。
當年這部劇原本是為央視量身打造的電視劇,但最終被湖南衛視獨家買斷5年的國內版權,成為該臺2007年的開年大戲。
可是這部集結了名導演和眾多戲骨的歷史大劇播出后收視慘淡,僅僅只有0.5%的收視率。
后來在2017年《大明王朝1566》在網上重播,才漸漸推高了它的評分和熱度很多人才發現這部劇當年有多被低估。
作為一部歷史劇,該劇不僅講的是大明王朝的歷史,還有朝堂上的謀略人心。
陳寶國飾演的嘉靖,雖然表面沉迷修道,可卻是皇帝里頭把權謀玩的最溜的主兒,直接把大臣們玩弄于股掌之間。
對于朝政他什么都明白可卻專注于權謀,因為他要鞏固的是皇權,而這也恰好道出了千百年來封建王朝走向崩塌的根本原因。
畢竟皇上和群臣專心于爭權奪利,最終傷的是百姓,毀滅的也其實是整個國家。
劇中的一群戲骨也貢獻出了卓越不凡的精彩表演,陳寶國的嘉靖帝,黃志忠的海瑞,倪大紅的嚴嵩,王勁松的楊金水,每一個都讓人難忘。
可以說《大明王朝1566》將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絕對是國產歷史劇的巔峰之作,沒有之一。
以上就是中國口碑最好的10部歷史劇,每一部都堪稱經典,其中陳寶國獨占兩部。
看到它們我們也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歷史那么精彩,原來曾經我們的歷史劇也有這樣的高度。?
可惜的是現在歷史劇制作變大了、服化道具更精致了,但故事卻越來越差,讓人不禁感慨下一個能封神的歷史劇還要等多久。
那么問題來了,你最喜歡的歷史劇是哪一部呢?
青石電影|小豬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