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能賺多少錢、電視劇能賺多少錢一個月
靳東新劇收視率飆升!他到底有多賺?開18家公司,一度年賺8500萬
12月24日,靳東主演的新劇《精英律師》開播四日,收視率節節攀升,雙臺破一,北京衛視更是達到了最高1.73%的佳績。高收視意味著高回報,衛視的廣告營收必然不菲,隨著熱度提高,這部劇還會有銷往海外的可能,總而言之,這部劇火了,靳東肯定能賺的盆滿缽溢。
有的人可能會問,劇火了和演員有什么關系?此前《慶余年》五十元超前點播上熱搜,主演張若昀在采訪時,直言和自己沒有關系,畢竟這些錢也不會到自己手里。
的確,一部劇后續盈利跟演員關系不大,但是在《精英律師》中,靳東不僅是主演,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該劇的聯合出品人。出品人,也就是投資人,后續劇集賣出所得的盈利,他將會有分成,電視劇越火,他賺的自然越多。
而這也不是靳東第一次擔任出品人,此前,在他主演的《我的前半生》和《如果歲月可回頭》中,出品人一欄也都有他的名字。從演員到出品人,靳東的轉型早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
2006年3月份,他創辦了東大天合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第二家公司,并且于同年制作并主演了電視劇《龍器》,該劇在豆瓣上拿下了7.9的高分,可見靳東對電視劇質量的把控能力還是不錯的。次年,靳東憑借《偽裝者》翻紅,身價翻倍的同時,他名下的公司數量也迅速增長。
僅2016一年,他名下便多出八家公司,第二年又新成立四家。截止今年12月,他共擔任七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實際上控股的公司共有整整18家,雖然目前三家公司已經注銷,他依然可見靳東的生意頭腦都是相當不錯的。
大量公司的創辦和靳東人氣的不斷攀升,為他帶來了相當客觀的收益。2016年,靳東與正午陽光合作注冊得空影視公司,其后在電視劇《外科風云》的出品人中,我們便可以看到這家公司的名字。
此外,在《我的前半生》、《戀愛先生》等劇,也都有靳東的投資。既擔當主演,又親自投資,這足以可見靳東對這幾部劇,都是十分看重和信賴的。事實證明,他不愧為老戲骨,這幾部劇不僅口碑絕佳,收視率也極高。而靳東也憑此身價不斷提升。2016年時他便以6810萬元的總收入,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收入榜。
2017年更是以8500萬元的高收入入榜,一年能賺8500萬,這個收入在娛樂圈也是相當可觀的。雖然去年靳東沒有公布當年的收入情況,但是從他納稅533萬來看,吸金能力只增不減。
在娛樂圈,演員參與到影視的其它環節中,并不少見,創辦影視公司進行投資,一方面可以為演員爭取更大的自主權,也是為今后的演藝生涯鋪路。去年上映的文藝片《陽臺上》,就有周冬雨的投資。董子健的眼光也不錯,他投資的電影《捉妖記》最終拿下24億的票房成績,收益頗高。
成了影視作品的出品人,自然是關心其最終質量,像靳東主演并出品的《精英律師》,從籌拍到播出他頗為費心,請來50多位業內好友助陣,各個都是實力演員。對劇本的打磨也很用心,保證每一個環節盡善盡美。也是得益于這種精神,他才能做到自己的每一筆投資都不會失手,同時也促進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做好劇才能賺的多、賺的長久。靳東有這樣的遠見,也就難怪他的商業版圖能拓展到十八家公司。看來即便日后他不當演員,在影視制作和投資方面,依然會有不錯的發展。
本文由盒子電影原創,喜歡的請點個贊哦,贊我的都會變好看!
出工18天,掙了10800:二十萬群演在橫店的“明星夢”
在浙江,有這樣一個小鎮。
它沒有一線城市的發達與繁華,卻有著莫名的吸引力。
每年,數以十萬計的外地人齊聚于此,拼搏奮斗,其中不乏大量帥哥靚女。
它就是橫店。
有人說,它是培育夢想的理想國,在這里上演過草根逆襲的神話。
也有人說,這只是幸存者偏差,絕大多數“橫漂”在此勉強糊口,永無出頭之日。
真實的橫店是怎樣的呢?
機遇
上世紀90年代,橫店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山溝溝。
1996年,謝晉導演在籌備電影《戰爭》時,選定了橫店建設“廣州街”拍攝基地。
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從無到有,從一到多,二十多年間,橫店建立了幾十個實景基地與上百個攝影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影視基地,數以千計的影視劇誕生于此。
橫店,這個名副其實的東方好萊塢,成了中國影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劇組一起紛至沓來的是數不盡的機遇。
來橫店當跑龍套,當群演,成了普通人當上演員的一條捷徑。
畢竟,花大價錢考藝術院校、學習表演、簽約經紀公司,只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夢。
而在橫店,只需要一張演員證,就能當上演員拍上戲。花費少得多,門檻也低得多。
更何況,有王寶強這樣的神話在前,誰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被貴人挖掘,復刻從草根變成大明星的傳奇?
于是,懷揣著演員夢的橫漂紛紛來到橫店,開始逐夢演藝圈。
橫店,是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給了他們勇氣和機遇。
現實
然而,橫店也是階級最為鮮明和森嚴的競技場。
小紅書上一位博主曬出了自己在橫店跑龍套的工資表。
一個月出工18天,掙了10800元。
網友評論說,“好厲害”,“群演也賺這么多”。
博主趕緊解釋說,自己不是“群演”,而是“特約演員”。
“不是看不起群演,我也是從群演干上來的。只是這邊階級劃分太嚴重,群演就是最底層。他們干10小時,只有100-120塊。劇組工作人員對他們呼來喝去的,很多時候連個休息的地方也沒有。”
演尸體、剃頭發、臉上涂黑,這些苦差事,對于群演來說算是“額外福利”,因為可以加點錢。
大部分時候,他們只是畫面里模糊的背景板,沒有特寫,沒有臺詞。
雖然時薪只有10塊,但這份差事不用面試,對于外形和演技都沒有要求,容易上手。
當群演,成了每個橫漂演員初來乍到的入門之選。
不過在影視寒冬的背景下,僧多粥少,群演的機會也不是那么容易搶到,“報名要靠手速,可能幾分鐘就被搶完了。”
長得好看的群演,可以進階做“前景演員。”相較于群演這類“普通”的背景板,他們是“漂亮”的背景板。
雖然需要面試,但工資也提高了不少,14個小時可以拿300元。
外形好又有演技的則可試試“特約演員”。
他們的工資不再按照時間結,而是按照戲份算,一次有500-1000元。
對于橫漂演員來說,能當上特約演員,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他們中的很多人,只能接到群演的活,就算天天工作,也只能掙三千多塊,更多的時候,收入可能只有幾百塊到一兩千,養活自己都困難。
希望
對于大多數橫漂而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想跨越從理想到現實的鴻溝,不僅需要努力,更需要好運氣。
比如在新版《倚天屠龍記》中飾演趙敏的陳鈺琪,也曾在橫店當過群演。
“一天工資35元,打車花了37元。”
幸運的是,相貌姣好的她在片場被唐嫣看中并簽約,有了配角的影視資源,后來一步步當上女主角,才慢慢走進觀眾的視野。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沒有陳鈺琪一般優越的外形條件,更沒有這樣的好運氣。
他們抱著“萬一出名了呢”的期望來到橫店,然后發現出名的概率真的是“萬萬分之一”。
于是,有的人待不下去了,選擇離開。有的人則調整預期,一步步來。
博主@小姚在橫店是個00后女孩,來橫店五六個月,接到的都是100元一天的群演戲。
在42度高溫天氣下演乞丐,中暑了差點扛不住;拍車禍場景的現代戲,滿臉血漿地躺了一天……
有時候接不到戲了,她會去送外賣維持生計。
最近,她花了6880元報了一個月的演技培訓班,這些錢她攢了四五個月,幾乎是她全部的身家。
“希望能學到些東西,以后就不用一直當群演了。”
有人勸她現在大環境不好,不要總想著當演員,利用現在做自媒體積累的粉絲,當當探店博主也不錯。
不過小姚還是想努力嘗試一下,“我不是想當明星,就是想在橫店可以養活自己,提升下自己總沒錯的。”
據她說,之前在上海打了一年工換了八份工作,來橫店以后才有一些目標。
雖然現在又苦又累,但在這里自己至少有了前進的希望和動力。
殘酷又浪漫,夢幻又森嚴,這就是橫店。
它吸引了無數人來此逐夢,又給予無數人冰冷的打擊。
它孕育過草根逆襲的故事,也吞噬過許許多多的夢想。
它不在意人們如何評判它,它永遠在那里。
橫漂或許會離開,但總有橫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