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到中年、電視劇人到中年是哪一年拍的
以前曾看過陳沖主演的電視劇《人到中年》,她飾演的田文潔勾起了我的共鳴。
陳沖一直都是我最喜愛的演員,沒想到她演的角色竟和我有很多相似之處,而這恰恰是我最討厭的。
最初看劇的時候感觸就很深,邊看邊對號入座。
田文潔和老公結婚時沒房子住,一直到孩子都上中學了還一直住娘家。后來他們用積蓄買了套房,可剛搬家,大伯哥嫂就把腳受傷的婆婆送過來。
田文潔又要上班,又要顧家。她的媽媽心疼女兒,也跟著搬過來,幫女兒整理家務,照顧她婆婆。
但后來因為房子太小,人多及各種家庭矛盾,讓田文潔感到很大壓力,軟弱的她不好針對婆婆,只能委屈自己的母親回到她自己家。
后來婆家人歡天喜地,而最心疼的媽媽卻孤苦伶仃,病死在老家里。
我和田文潔也有相似的地方。
我剛結婚的時候,不光沒房住,也沒彩禮和婚禮。那是1993年。
按我們這的風俗,結婚之前,男方要給女方家送煙,酒等,還要有一大塊肉,叫“離娘肉”。
但婆家不光什么都沒有,連個人都沒來。因為老公當時還是軍人,和他大哥都在洛陽當兵。他大嫂已隨軍,也在洛陽。
當時他家對外人說我們去部隊上結婚,由他哥操辦,可是到了部隊,他哥嫂說又對外說我們在老家結婚了。
這等于是誰都沒管。可是他們兩邊都以我們結婚的名義收了禮金。而這禮金卻是我給客人倒酒為他們掙的,他們卻沒給我一分錢。
從洛陽回來,沒地方住,他家也不管,我因為要上班,平時住單位宿舍,他春節回來,我們就住我母親家。
我有一點和田文潔不一樣,她家只有母親一人,而我家有父母和弟弟妹妹,這給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但我的家人誰都沒說什么。
我兒子出生時婆家也沒說讓我回家,因為女兒是不能在娘家做月子的,我母親就租了鄰居家的一間房。
我月子里不光沒吃過婆婆做的一口飯,,甚至她都沒問過我發沒發汗,連句關心的話都沒有,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和她有很深的月子仇。
可是我心軟老實,到她死都沒找她報過仇,反而還盡心伺候她,給她養老送終。
公婆不光不管我,連他們的孫子也不管。老公小的時候,也是得不到父母關愛,婆婆只顧自己,老公八個月大時差點被她給弄丟了。
老公奶奶去世的早,但爺爺很疼他們。
后來我們買了我單位的福利房,讓交錢的那天,婆婆正好來叫老公回家幫著剜蒜。
我給老公說讓交錢的事,她就在跟前,一句話都不說,也不問,也許覺得我們買房子和她沒關系。
后來我母親四處找親戚借,還拿出她自己的積蓄,幫我們弄到了房款的一大半。
婆婆愛玩愛熱鬧,以前為了趕會看戲,常常住到別人家里去。
我們搬到新家后,為方便她這一愛好,我每年春天都會叫她來趕會,住在我家里。還給她錢,給她買衣服。
婆婆出了名的懶,既不會疼人,也不會針線活。只喜歡睡懶覺。
老公曾說從他記事就沒見他娘下地干過農活。他為她開脫說是身體不好,總不能幾十年都不好吧?而且我看她去趕會聽戲,一整天都不累。
所以我很好奇,在那個盛行“鐵姑娘”,人們都吃苦耐勞,干勁十足,敲鑼打鼓搞生產的的年代,她年紀輕輕,是怎么能在床上睡著的?
我真的無語了,即便是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即使是星期天,我都不好意思睡懶覺。因為陽臺的窗戶外面早有一些老人在鍛煉了。
我們要上班上學,她不起床,我只好把飯給她放到保溫壺里。
她趕會看戲回來,立馬就看電視,我就是再忙,她都不會幫一下,廚房附近都不去,可能怕我喊她干活。
我們雖有了新家,但孩子因為要上幼兒園,所以平時還是在我母親家,只有到星期六過來。
母親每次送兒子過來,雖然只有兩天的時間,也得給他帶上他愛吃的東西。她來到后,什么活都干,一會不閑著。
而婆婆卻整天癱坐在沙發上,,她只要來了,電視就是她一人的。而我母親卻像個保姆似的。
漸漸地我心里越來越不平衡,而且我覺得這極不公平。我對婆婆的懶很生氣,但也不敢說她。
因為她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不肯吃虧,我怕如果吵起來,讓鄰居聽見還以為我虐待她,那我豈不是太冤了,我也嫌丟人。
所以我只好阻攔我母親干活,讓她也像婆婆那樣坐沙發上,舒舒服服的看電視,喝茶,吃孩子的零食。
都是老人,不能兩樣待遇, 再說了,我結婚,生孩子,買房子,帶孩子都是我父母在為我們操心,她功勞不小。
可是母親卻不聽我的,她總是想著她多干點,我就能輕松些。
看著她一會不停不知道累的樣子,再想想婆婆那怡然自得,等著我伺候她那得意的神情,我氣壞了。
我和攤上好婆婆的人相比,已經很委屈了,現在又讓自己的母親跟著受累,我不由火冒三丈,沖著母親大吼大叫,并奪下她手里的掃帚,抹布說:你就不能像他奶奶那樣坐下歇著?
母親不能理解我為什么無緣無故發火,她也感到委曲,常常會掉淚,然后就回家了,為了不讓別人看出她哭過,她會戴上她為防止白內障再犯而配的墨鏡。
母親走后我仍怒氣不消,我也像田文潔一樣,對婆婆禮貌又孝順,只有本事對自己的母親發火,我真的從她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我很恨我自己。
兒子很不高興,哭著對我說不要對姥姥吼。他一出生就一直由我母親帶,他奶奶既不看也不想。
來到我家里也是不管不顧,她好像覺得她孫子也應該像我們一樣以她為中心,處處讓著她,因為她心里只有自己。
兒子也和劇中的添添一樣,和姥姥親,護著姥姥。孩子雖小,但他心里明白,誰疼他愛他,所以他知道和誰親,孩子懂得感恩。
這是本能,有沒有感恩的心,真的與年齡無關。
兒子很善良懂事,奶奶不疼他,甚至還不如鄰居奶奶對他好,但他并不恨她。
母親雖然生氣走了,但還是會照常過來接兒子。我給她買衣服,她總嫌我花錢,不讓給她買,她卻不停的給外孫買這買那。
而我給婆婆買衣服,她關心的只是肥瘦,花色,樣式,有時還挑毛病。
最近又看了《人到中年》,我覺的我和田文潔也有不同之處,就是她有個明白的媽媽。
文潔媽媽不光疼女兒和添添,她還知道保護女兒,她知道文潔老實,也曾提醒她善良要有度,得講原則。
不像我母親,看我在婆婆面前小心翼翼,她不說什么,反而她自己還親自照顧她,給她沖茶倒水。
有一年夏天,婆婆自己上我家來了,星期六母親送孩子過來,看到她來了,第二天就買了水果專門來看她。
中午,大家都困了,老公吃完飯就上床睡了,母親洗刷完碗筷,讓婆婆躺會歇歇,她是該換個姿勢了,在沙發上坐了一上午,早該累了。
孩子也困了,我讓他跟奶奶睡,他不肯,還剩一張床,婆婆說要不你們在床上睡吧。
可我母親卻堅決的把婆婆推到臥室里,給她關上門,讓她在床上睡,而婆婆也只是半推半就地客氣。
就這樣,老公他娘倆一人一張床,舒舒服服的睡大覺,而我母親則在書房鋪上涼席,和兒子一起打地鋪。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這樣一個又懶又自私的婆婆(當然其他毛病也不少,先不說了),我真的很傷心,你對她再好,她都覺得你應該,所以她并不會因此就對你知冷知熱。
也難怪,她連自己的兒孫都不疼,何況我呢?她只疼她自己。有時候,我也告誡自己,再來了,我一定指使她干活。
可我也只是叫花子咬牙——窮發恨,一次都沒做到過,我也說不出來。其實,如果換個人,可能就不會讓她再來了,而且也不會回去看她,更不給她買什么東西。
我看見別人家的好婆婆,心里好生羨慕,哀嘆自己的命苦。哪怕她有人家的十分之一好,我也滿足。
她和我母親兩人,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是兩個極端,唉,要是能折中一下也好啊,可惜,沒有那么多“要是”。
我常常后悔不該對婆婆付出那么多,我太冤了。尊重都是相互的,沒想到,我對她的尊重反倒成了她倚老賣老的資本,再說她那時還不是多老,她沒有我母親年齡大。
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別人家的老人都是隔輩親,這是人的本能,唯有她個別。
她以為遇到一個老實孝順的兒媳,任勞任怨伺候她,她一點都不用付出,是沾了便宜,殊不知,這恰恰暴露了她的人品和素質。
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行為來證明,她根本就配不上別人對她的尊重,是她自己在貶低自己。
有得必有失,她人舒服了,也沾光了,但也落了個好吃好吃懶做且自私的臭名。
不過,她并不在乎,以前有人也笑話過她,她很不以為然:不管怎么著,反正自己享受了,先對的起自己再說。
還有人很羨慕她,覺的她這輩子沒白活,可又做不到像她這樣。
唉,想不到,她沒有文化,卻深知厚黑學的真諦。
圖片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