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飛鷹電視劇(遠去的飛鷹電視劇全集免費觀看43)
最近因為新冠宅在家,有點閑暇時間就看了幾部電視劇。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聽聞一些什么小鮮肉網紅之類的明星,瞄過幾眼,實在沒搞懂他們好在哪,所以我已經很久沒有關注國產的影視作品了。但是最近看到朱亞文的作品,很驚艷,一下子就被這個演員吸引住了。朱亞文的演技自然,也非常具有語言天賦,身型頎長,長相可塑性也高,可文可武。
我最先看的是“正陽門下”,不知道我是怎么發現這部劇的,估計是演員陣容的原因(好像是北京人藝的一些人在里面),又也許是我很喜歡平常人的故事吧(老舍的老北京就是我的最愛之一)。朱亞文的演技好到我看了幾集都沒覺得朱亞文是主角,可是看著看著就被他吸引到戲里。開始我以為朱是個北京人,說話做派都像,后來網上一查才知道他其實是個南方人。朱亞文的外表是越看越耐看的那種,在當今以西歐人輪廓為標準的審美觀的氛圍下,他的樣子讓大家看到亞洲人的絲毫不遜色的美。
于是我又發揚起好學生的研究精神來,陸陸續續找了幾部朱亞文演的電視劇來看。說真的對這些電視劇大都沒有太多感覺,倒不是朱亞文演得不好,而是因為抑或角色不出彩(紅高粱),抑或劇本不行(漂洋過海來看你),抑或就是搭檔不行(我的娜塔莎),總之都沒有再看一遍的沖動。可是當我看到“遠去的飛鷹”,卻深深被感動到。此劇無論從故事,角色,還是女主搭檔都讓朱亞文的表演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首先從故事上說, “遠去的飛鷹”是一出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悲劇英雄故事。在抗日的大背景下,高志航,一個出生在東北農村傳統家庭的鳳凰男,因為機緣去法國受訓成為當時張學良手下的東北軍飛行員,之后去南京,報國抗日,成就赫赫戰功,一生的結束是在最美的青春歲月時,犧牲于敵我力量懸殊的中日空戰中。其次這樣的一個角色人物不僅有成就英雄的戰功,還經歷了世間最凄美的生死離別的愛情故事。而最可貴的是這樣一個有著豐富藝術素材的人物不是編劇手里創造出來的,而是現實生活中活出來的。
劇中的高志航英雄氣概,卻也柔情愛意。朱的演技把這個人物的豐富性演繹得相當完美。戲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朱亞文一如既往地自然細膩的表演和他的語言感染力(雖然很遺憾他的法語是配音),當然最重頭出彩的是他和葛莉亞的愛情戲。高志航年紀輕輕就當了空軍軍官,少年得意,但是他初次見到葛莉亞,一個沒落的白俄貴族后代卻一見鐘情。朱亞文把那種低下一顆驕傲的心去追求一見鐘情的姑娘的矛盾甜蜜的心態把握得分寸到家。當葛莉亞因為不愿意保持沒有婚姻的關系而離家出走時,高心急如焚,當找到葛時,兩人和好如初,用雨果的詩句訴說對彼此的愛情,讓我淚如雨下。朱演的高志航擁抱著失而復得的葛莉亞,在聽到葛說著“真愛是什么”的詩句時,朱聽著聽著感動得親吻她的耳邊,她的嘴唇,那一切是那么自然,讓人錯覺朱亞文就是被葛的愛情誓言感動而情不自禁,從朱的表演中仿佛讓人覺得朱是真的墜入了愛河。
朱在此劇中演繹的愛情戲是所有我看到他演的愛情戲中是最好的,我覺得與女主角是誰應該有很大的關系。人物在劇中到關鍵時刻說起旁人不懂的法語時,也讓兩人之間的愛情更有一種只有你我的二人秘密世界的感覺,相當動人。朱在劇中的東北話說得很地道,只可惜他的法語是配音。但是即使是這樣,我還是很感謝導演讓他們“說”法語,這一點給劇中的愛情戲添分不少。高和妻子會不顧旁人,一見面總是情不自禁地親吻擁抱,朱和拍檔的肢體語言配合地非常自然,看的時候我就會時不時錯以為他們演員是真的喜歡對方。后來高和妻子在南京時因為高妻是外國人而被迫要分開,倆夫妻不愿意分開偷偷出去租房同居又被發現,然后被迫離婚,終于天各一方,再無相見,這樣的生離死別的故事怎能不讓人唏噓:高和葛麗兒的大女兒至今一直都還在希望能尋找到母親的訊息。飾演高妻的是一名奧地利演員,她雖然樣貌上與真實人物的年齡不太相符,但是她的演繹自然恬淡,樣貌大方穩重,與劇中人物的人設很吻合。朱亞文現實中的妻子就是真實自然,這里大膽猜測一下,這樣的性格很可能就是朱亞文喜歡的,所以朱在戲中可以活在戲里,自然地愛意表達,把高對妻的感情演繹得真情感人。
我說搭檔的重要性讓朱的演技發揮不一樣,在此劇中朱與后來的姚笛演對手戲就可以從反面可也得到印證。和演高妻的演員相比,姚笛更加年輕,但是朱和她的愛情戲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朱有一種不自然不情愿的感覺,不知道是戲的要求還是就是朱的感覺,看著他們這一對更像兄妹,朋友而不像相愛的人。劇中朱亞文演的高志航后來對母親說,對于后來的妻子他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印證了他與葛的愛情別人再難超越。高在他駕駛的飛機里一直保存著前妻的照片,也可見他對其的愛情。
后來我又看了“我的娜達莎”,劇中也是一個外國演員,通篇漢語配音,滿臉脂粉厚妝,他們之間的愛情戲看著也比較勉強,盡管在最后幾集中兩人的配戲逐漸有了感覺。再來看大明風華,也許是湯唯不適合演古裝戲的緣故,總之朱對湯的癡情看著很不自然,雖然朱亞文一如既往演的癡情細膩,無奈湯唯的表演難以回應。
倒是后來看了“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朱亞文和陳妍希的對手戲演得合乎情理,那種一副愛上了又不愿意承認,認為人家是個傻妹可以隨意欺負,其實自己卻被那種傻氣姥姥套住的樣子,朱把握得也相當好。
很想說,看完《遠去的飛鷹》讓我覺得一個好演員,身型要好,眉目動作傳神,但是語言功夫也會給角色添色很多。記得一個波蘭移民的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演員梅里爾斯特里普的語言天賦好到在《蘇菲的抉擇》里面,她可以說出帶有波蘭口音的德語(蘇菲是波蘭人,二戰中和德軍有對話)。 演員不可能把每種語言都學會,但是學一些,掌握語感,這樣在劇中背句子的時候可以說出那種自然感,真的會讓角色更有感染力。這可能要求電影學院選演員時重視這一條件,不光是外語,更要是中國的各種方言。這一點在方言版《山海情》的受歡迎程度上就有體現。還有就是導演在選角的時候,如果也考慮到現實生活中兩個對手戲演員是否是對方喜歡的類型,也許演員入戲會更自然些。總之演員這么多,做到這一點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