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白依鄉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的牦牛。 白依鄉農民專業合作社 供圖
白依鄉的牦牛養殖產業是鄉城縣推動共同富裕的一個縮影。在甘孜州,鄉城縣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產業體系較為健全,城鄉收入差距較小,社會環境穩定,因此成為甘孜州探索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縣,肩負著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以及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寶貴經驗的重要使命。2024年,鄉城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縣順利開局。
據白依鄉黨委書記扎姆尼瑪介紹,起初白依鄉總計投入了750萬元,購入牦牛500頭、黃奶牛600頭、犏奶牛80頭;經過幾年發展,總數已發展到1400多頭。在養殖方面,白依鄉采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在銷售環節,牦牛肉一方面直接供應本地市場,滿足當地需求;另一方面與引進的加工企業合作,經深加工后銷往更廣泛的市場;奶牛產的牛奶則在本地進行初加工后,面向本地市場銷售。
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提高了牦牛養殖的效率和質量,還增強了養殖戶的市場競爭力。扎姆尼瑪說,合作社通過統一采購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等方式,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牦牛的出欄率和市場售價。合作社還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對養殖戶進行培訓,提升了養殖戶的專業技能。
“民眾對這種合作社模式較為滿意,因為大家都從中受益,集體經濟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扎姆尼瑪說,目前,合作社戶均分紅2500元,“但因產業規模尚小、發展不夠成熟,在村民年收入中占比仍較低。隨著產業規模擴大,未來每戶的分紅還會增加。”
合作社成立之前,挖蟲草和松茸是民眾的主要收入來源。白依鄉有養牦牛的傳統,但因養殖辛苦且缺乏規范,村民多不愿參與。合作社成立后,通過技術培訓和規范管理,村民積極性才得以提高。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白依鄉的牦牛養殖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許多養殖戶通過加入合作社,實現了增收致富。當地民眾羅絨丁真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表示,合作社成立后,牦牛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當地民眾收入也有了提高。“合作社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包括技術指導、飼料供應和銷售渠道等。現在,我們牦牛養殖更加科學、規范,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未來,我們會繼續沿著‘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路子走下去,把‘秘境白依’的品牌打得更響。”扎姆尼瑪表示,“讓民眾從集體經濟里得到更多實惠,讓產業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