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健康絲綢之路”建設暨第五屆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在廣西南寧開幕。圖為論壇現場。中新網記者 黃艷梅 攝
本屆論壇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衛生官員,東盟秘書處、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等國際組織代表,中國和東盟國家衛生行業協會、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中外嘉賓,深入開展交流研討,深化務實合作。
沈洪兵在會上表示,數字化技術正在重塑全球衛生健康體系,推動醫療資源公平分配,提升服務效率并加速疾病防控的創新。數字化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全球健康公平的新引擎。政府主導、技術普惠、數據安全三者結合,可幫助發展中國家跳過傳統醫療基建的瓶頸,實現彎道超車。
沈洪兵稱,中國與東盟國家應進一步發揮中國—東盟跨境醫療合作平臺、中國—東盟醫院合作聯盟等功能,利用數智技術賦能雙邊、多邊衛生合作,讓數智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區域民眾健康福祉。
衛生健康是中國—東盟建設“五大家園”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將“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做多、做實、做好“小而美”項目,衛生健康合作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自2016年以來,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成功舉辦了5屆,為中國和東盟各國在衛生領域建言獻策、分享經驗、探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本屆論壇設置婦幼健康交流與合作、健康產業發展、疾病防控合作、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合作、衛生應急合作、醫院管理合作、國際口腔醫學交流與合作等7個分論壇。
當日,中國—東盟醫療保健合作中心(廣西)啟用。該中心定位為面向東盟的高水平醫療保健國際合作平臺,涵蓋危重癥救治、高層次人才培養與醫學科研與合作交流等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