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書畫愛好者在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顯勝鄉毛寺村寫生。盤小美 攝
毛寺村是西峰區重點打造的旅游示范村,近年來該村做活山水文章、深挖黃土農耕文化,打造龍棲谷冰窟、冰雪基地、鳳凰塬舍等景區,形成“住窯洞、賞山水、觀田園、體驗農事”的鄉村旅游模式,從“靠天吃飯”的貧困村蛻變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
毛寺村的“出圈”,正是西峰區以農文旅深度融合書寫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該區盤活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探索“農業+文化+旅游”融合新模式,開發“文化+旅游”“農業+旅游”等新業態,創新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旅游產業從“點上出彩”邁向“全域開花”。
在西峰區后官寨鎮帥堡村新望智慧農業示范園,連片核桃林碩果壓枝,林下珍珠雞、貴妃雞踱步覓食,游客穿梭林間采摘核桃、撿雞蛋,樂享鄉村慢生活。
“我在農場認養了蛋雞,平時有空就來撿雞蛋,還能摘新鮮果蔬、喝茶、吃農家飯,既沉浸式體驗農家生活,又能放松心情。”游客李紅霞已認養蛋雞3年,每逢周末或節假日,總愛來農場享受自在時光。
帥堡村以慶陽新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支撐,采用“村集體+合作社”模式,打造集畜、肥、花、網、游于一體的智慧農業示范園。先后建成4個標準化生豬育肥單元,種植金銀花130畝、核桃30畝,在果園內搭建雞舍203座。通過“直播+營銷”“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年托養各類雞苗超2萬羽。園區還延伸產業鏈,打造魚塘、露營廣場,開展金銀花茶加工,開發休閑垂釣、劃船、露營燒烤、果蔬采摘等多元旅游場景,推動農業從單一生產向“農業+旅游”深度融合轉型。
“單旅游板塊,目前已收入18萬元。今年園區總產值預計突破600萬元,還帶動周邊50多名農戶就業,務工收入80余萬元。”該合作社理事長王新玉介紹說,下一步園區將持續拓展旅游項目,鼓勵周邊農戶打造特色果園、菜園,發展果蔬采摘與農家樂;舉辦青少年勞動教育實踐、親子互動、團建等活動,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拓寬增收路徑。
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是根,文化是魂。西峰區立足資源稟賦,開發農業多元價值、延伸產業鏈條,以“產業+文旅”推動傳統農業向休閑觀光農業轉變。同時挖掘自然景觀、歷史遺跡、民俗文化等資源,串聯散落山水間的旅游資源,打造“尋根問源觀光游、農耕文化體驗游、城區湖景休閑游”等精品線路,配套推出文化主題民宿、特色美食夜市、康養休閑等業態,培育出一批特色旅游村。
近年來,西峰區分批次打造農業觀光、景區帶動、主題民宿、生態康養等類型特色民俗村11個,探索出多種農文旅融合新模式,實現農村變景區、農事變體驗、農民變網紅、農田變樂園。
文旅項目落地生花的同時,西峰區還通過特色活動激活文旅熱度:春節期間冰雕藝術節、武術展演等活動,帶火節日文旅氛圍;香包節期間沉浸式體驗讓游客近距離感受傳統技藝……一系列活動讓文化活力持續轉化為消費動力。
如今,西峰區“旅游+”多業態融合模式多點開花,全區已打造各類景區景點40多個。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698.15萬人次,旅游花費達44.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