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整形科醫生:要注意家里多種化學品有隱形風險
中新網廣州9月17日電 (記者 蔡敏婕)近日,杭州市一名婦女因誤踩外出散步時誤踩到化學品氫氟酸,數天后不幸離世。
氫氟酸究竟是什么?生活中還有哪些潛藏的“化學危險”?遭遇化學品接觸又該如何正確應對?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整形科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李孝建解答。
氫氟酸(HF)是氟化氫氣體的水溶液,呈無色透明狀,具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它用途十分廣泛。在工業領域,它是制造氟化物、氟樹脂、氟橡膠等關鍵化工產品的核心原料;常用于半導體芯片、液晶顯示屏的清洗與蝕刻,不銹鋼、鋁制品的表面處理,玻璃加工行業等。
氫氟酸具有強滲透性。氫氟酸的滲透性遠超普通酸類,即使是濃度極低的溶液,也能迅速穿透皮膚角質層,深入皮下組織,甚至侵入骨骼和血液。低濃度氫氟酸接觸皮膚后,可能在數小時甚至12小時后才出現明顯癥狀,初期僅表現為紅斑、蒼白,很容易被忽視。但隨著氟離子的擴散,后續會出現劇烈疼痛、水皰、組織發黑壞死,等到癥狀加劇時,往往已造成嚴重傷害。
同時氟離子具有毒性。李孝建提醒,若氫氟酸接觸皮膚面積超一個手掌大小,就非常大的可能會引起致命性的低鈣血癥、低鎂血癥。氫氟酸解離出的氟離子會與體內的鈣離子、鎂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物沉淀,導致血鈣、血鎂濃度急劇下降,直接引發心臟功能紊亂,嚴重時可導致心律失常、心臟衰竭。同時,氟離子還會破壞細胞的代謝功能,造成組織壞死。
生活中多種化學品潛藏風險,常見于家庭、職場等場景,除了氫氟酸還有以下化學品要提高警惕。
強酸強堿類(硫酸、鹽酸、氫氧化鈉)存在于潔廁靈、管道疏通劑、蓄電池中,具有強腐蝕性,可致皮膚灼傷、組織壞死及呼吸道損傷。揮發性有機溶劑(甲醛、苯、乙醇)見于裝修材料、美甲用品,甲醛和苯有刺激性及致癌性,長期接觸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和血液病;乙醇、丙酮易燃易爆,吸入過量可致頭暈惡心。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漂白粉)用于日常消毒和衣物漂白,過量吸入損傷呼吸道,與酸性物質混合會產生有毒氯氣,導致化學性肺炎甚至窒息。
農藥類(有機磷、擬除蟲菊酯)用于農田及家庭殺蟲,接觸或吸入可中毒,出現頭暈、嘔吐、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危及生命。重金屬化合物(汞、鉛、砷)來自體溫計、老舊油漆、不合格玩具及食品,在體內蓄積后損害神經、消化和造血系統,影響智力發育和肝腎功能。
無論接觸何種危險化學品,遵循“先自救、快就醫、講清楚”的原則,能最大限度降低傷害。具體步驟如下:
當皮膚接觸到化學品,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襪、手套等,避免化學品持續作用。用大量流動的清水沖洗接觸部位,沖洗時間至少15分鐘。若化學品為粉末狀,應先輕輕掃去粉末再沖洗,避免摩擦加重損傷。若皮膚出現紅腫、水皰、疼痛、壞死等癥狀,或接觸的是已知劇毒化學品(如氫氟酸、有機磷農藥),沖洗后立即就醫。
若吸入化學品氣體,要立即脫離污染環境,轉移到空氣新鮮、通風良好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暢,若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等癥狀,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并及時撥打120或前往醫院呼吸科就診。如果是誤食化學品,切勿強行催吐,若為誤食腐蝕性較弱的化學品,可遵醫囑適量飲用牛奶、蛋清等保護胃黏膜,但切勿自行隨意進食飲水,要盡快送往醫院進行專業治療。
就醫時務必向醫生清晰說明接觸的化學品名稱、濃度、接觸途徑(皮膚、眼部、吸入、誤食)、接觸時間以及已采取的自救措施,這能幫助醫生快速制定救治方案,為搶救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