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取得哪些成效?國務院國資委公布
中新網9月17日電(記者 石睿)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之年。
9月17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砥礪奮進“十四五”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會上表示,深化改革展現新氣象,現代新國企加速成長。“十四五”時期,我們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接續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
大力推動戰略性專業化重組整合
“十四五”時期,國資央企布局結構不斷優化,6組10家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9家新的中央企業組建成立,郵輪運營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扎實開展,有效提高了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行效率。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李鎮介紹,中央企業的戰略性專業化重組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
一是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實施重組整合。以服務戰略大局、維護國家安全為鮮明導向,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加快推進重組整合,進一步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戰略支撐托底能力。目前,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等領域的營業收入占比超過70%。
二是圍繞增強產業協同實施重組整合。以提高產業集中度為目標,既推動同類型業務的橫向聯合,又加強上下游業務的縱向整合,有力推進解決重復投資、資源分散等問題,形成了“1+1>2”的效果。比如,鞍鋼集團重組本鋼集團,既提高了企業競爭力,形成了“南寶武、北鞍鋼”的發展格局,又發揮了區域引領帶動作用。
三是圍繞優化公共服務實施重組整合。以提供質優、價低的公共服務為價值取向,加強相關領域的資源整合融合,更好發揮國有經濟的公益性、保障性作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去年組建成立中國資環集團,著力于打造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將有力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
李鎮指出,下一步,我們將著眼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以系統性思維、前瞻性謀劃、創新性舉措,大力推動戰略性專業化重組整合,不斷提升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營效率,放大國有經濟的整體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李鎮介紹,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的各項任務加快落實落地,其中,在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上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方面,持續健全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國有企業基本實現了黨委(黨組)前置研究事項清單的動態優化,董事會建設進一步加快,約97%符合條件的子企業已經建立了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企業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另一方面,著力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走深走實,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得到嚴格落實,中央企業管理人員與業績掛鉤的浮動工資占比超過60%。
全面實施“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
李鎮表示,國務院國資委著眼提升國資監管整體效能,在統籌“放得活”和“管得住”上取得新的成效。
具體來看,堅持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監管,全面實施“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先后出臺26個具有針對性的行業考核實施方案,2025年對中央企業考核的個性化指標占比達到76%以上。
同時,持續加強出資人監管,加快構建“上下貫通、實時在線、自動預警”的智能化、穿透式監管系統,做到產權、資金、債務、薪酬、采購、貿易等工作全覆蓋,努力實現“經營行為可視、資金流動可溯、重大風險可控”,取得了積極進展。
張玉卓指出,中央企業緊緊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來推進改革,目前總體進度符合預期,很有信心到今年年底前高質量完成主體任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