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法、司法部聯合發布典型案例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司法
中新網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 謝雁冰 張素)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近期在全國范圍內遴選10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典型案例,17日正式聯合發布。這10個典型案例覆蓋多個行政管理領域、不同行政爭議類型,有利于統一裁判尺度、明確裁判規則,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司法。
10個典型案例包括:103家公司不服江蘇省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撤回建筑資質許可行政復議案;某開發公司不服浙江省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收繳違約金行政復議案;某中醫診所有限公司不服上海市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案;某房地產公司不服黑龍江省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不履行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法定職責行政復議案;某建設公司不服四川省某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案;某房地產公司訴河南省某市人民政府、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行政允諾案;某客運集團公司訴吉林省某市人民政府履行公交化改造行政協議案;某投資公司訴福建省某市公安局某分局不履行行政許可法定職責及規范性文件審查案;某機械公司訴浙江省某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不履行會議紀要案;某礦業公司訴貴州省某縣人民政府行政補償案。
此次發布的“某中醫診所有限公司不服上海市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案”顯示,2024年4月,被申請人上海市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對申請人開設的中醫診所進行檢查時,發現多項涉嫌違法的行為,包括該診所在網絡團購平臺使用“2022年度某網絡團購平臺人氣品牌”“某市健康免疫力協會會員單位”“服務300+人群”等宣傳語,沒有相關證據支持等。被申請人于當年9月5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申請人的三項違法行為分別處以3萬元罰款、1萬元罰款和警告。申請人對上述行政處罰決定不服,認為被申請人認定事實不清且處罰過重,遂向某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請求撤銷該行政處罰決定。
行政復議機構審查認為,該案的爭議焦點為被申請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是否適當。行政復議機構赴現場實地核查,召開案件協調會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行政復議機構依法組織調解。經過多輪釋法明理、溝通協調,申請人與被申請人達成一致意見。行政復議機關制發了行政復議調解書,對申請人發布虛假廣告的違法行為從罰款3萬元調整至2萬元,同時根據《上海市市場監管領域不予行政處罰和減輕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24年12月25日施行),對申請人利用格式條款限制消費者權利的行為不予處罰,實現懲戒與教育相結合。
該案中,行政復議機構調查核實有關案件事實,通過準確適用地方裁量基準,確保“過罰相當”。最終,行政復議機構在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在法律框架內適度調整罰款金額,既維護了法律權威,又減輕了企業經濟負擔,實現了執法力度與溫度的平衡。
據悉,下一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行政復議機構將全面貫徹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依法公正審理并實質化解涉企行政爭議案件,促推行政機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持續完善民營經濟保護長效機制,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