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解肥胖給孩子帶來的種種危害。(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供圖)
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下,由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辦的“‘科學運動健康體重’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上海健康大講堂暨上海市青蘋果之家進校園專場活動中,身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的方拴鋒指出,兒童肥胖的發生并非偶然,而是遺傳、環境與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位專家解釋,遺傳因素為肥胖提供了“易感基礎”,若父母存在肥胖問題,孩子肥胖的風險會顯著增加。環境因素則進一步放大了風險,比如:日?;顒恿康臏p少,兒童戶外活動的頻率降低。此外,暴飲暴食,偏愛高熱量、低營養食物等的飲食習慣使能量攝入遠超需求;刷手機、玩游戲,孩子坐著的時間延長,能量消耗大幅減少,都會導致肥胖。方拴鋒介紹,腸道菌群失衡也被證實與肥胖存在關聯,有害菌增多、有益菌減少的菌群結構可能影響代謝功能。
“控制兒童體重需要從飲食調整與運動習慣養成兩方面入手,構建科學的健康管理體系。”方拴鋒直言,在飲食管理上,要遵循“均衡、限量、優選”原則。不同年齡段兒童每天的膳食需求存在差異,6歲-10歲兒童需攝入300克蔬菜、150克-200克水果、150克-200克谷類;11歲-13歲兒童的蔬菜攝入量需提升至400克-450克;14歲-17歲兒童則需保證450克-500克蔬菜和250克-300克谷類攝入,且全谷物和雜豆應占一定比例。方拴鋒建議,可借助分餐盤等工具幫助孩子控制食物分量。
“在運動習慣的養成上,對于超重肥胖兒童,開展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可從每日20分鐘中高強度活動開始,逐步將運動時間增加至60分鐘,還可借助運動手環等工具監測進度?!狈剿╀h強調,“家長的陪伴至關重要,與孩子共同參與戶外活動,既能提升孩子的運動積極性,又能保護視力、促進社交”。他介紹,不同年齡段兒童可選擇適宜的運動類型,學齡兒童可通過快走、騎單車、打籃球、跳繩等實現運動目標;青少年則可嘗試跑步、游泳、武術等強度稍高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