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有哪些舉措?生態環境部回應
中新網9月16日電 國新辦16日就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及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會上,有記者提問:生物多樣性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門議題。請問,我國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國際合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戰略和舉措?進展如何?
對此,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張玉軍介紹,生物多樣性喪失已經被聯合國列為全球三大環境危機之一,它的確是一個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的生態環境治理,特別是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的主席國,引領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昆蒙框架”,也就是“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持續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張玉軍指出,生態環境部和相關部門一道,建立了國務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印發實施了一系列關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政策性文件、戰略行動計劃和重大工程方案。
制度創新與保護行動并舉,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創設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力度,持續開展“綠盾”重要生態空間強化監督。
此外,通過科技賦能強化支撐,依托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利用遙感衛星、無人機、走航巡護車,以及網絡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多尺度、多層次、常態化地采集數據,建設監督性調查觀測網絡。
另外,在深化國際合作方面,推動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促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深化“南南合作”,推動國際履約,協同應對生態環境領域的全球性挑戰。
張玉軍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態度,加強國際合作,促進“人與生物圈計劃”和“昆蒙框架”的協同增效,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共建和美永續、萬物共生的清潔美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