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渝臺金石緣·兩岸翰墨情”書法篆刻藝術交流活動在重慶舉行,圖為展覽現場。中新社記者 周毅 攝
“‘渝臺情深,兩岸血濃翰墨情’體現兩岸文化的精神鏈接,臺灣篆刻家協會會員們帶來以‘福’字為主題的作品,以此表達‘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和福氣滿滿的寓意。”臺灣篆刻家協會會長黃嘗銘介紹。
他表示,臺灣篆刻藝術根植于中華文化“土壤”中,將漢字書法之美,與章法表現之美、刀法展現之美及金石自然美合為一體,在堅守傳統中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路徑。“透過篆刻書法可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臺灣民間常組織書法活動、舉行競賽來吸引年輕人參與。”
臺灣篆刻家協會理事劉冠意初來重慶,便被重慶的人文風情和獨特的城市地貌所吸引,洪崖洞、“單軌穿樓”,依山就勢而建的房屋帶給她極大的視覺震撼。“篆刻藝術的創作要從自然中梳理,進行轉化展現。”劉冠意談道,年輕的篆刻藝術家在堅持傳統篆刻技藝的同時,把重慶多元化元素以篆刻手法、詩詞呈現等形式融合到藝術創作中,促進兩岸書法篆刻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臺灣篆刻家協會會員苗勵青常常往來渝臺兩地,積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他此次帶了“中國夢”主題的篆刻藝術作品。
“書法交流需要重視青年力量,兩岸藝術家正以書法篆刻交流共繪同心圓。”苗勵青說,從臺灣篆刻藝術作品中可以感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而重慶藝術家們的書法篆刻作品里同樣飽含著巴山蜀水的清俊飄逸,體現中華民族的和合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