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公布8起侵害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例 一餐飲公司稱重海鮮缺斤少兩被罰
中新網大連3月14日電 (記者 楊毅)在第43個“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為充分發揮警示震懾作用,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大連市市場監管局14日公布8起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違法典型案例。
這8起典型案例包括婚紗攝影刷單虛構銷量、物業公司“反向抹零”收取價款、餐飲公司向消費者作虛假宣傳、洗衣坊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全屋定制店商業混淆、教育咨詢公司在網絡平臺發布虛假廣告、電器維修部未明碼標價、餐飲公司稱重海鮮缺斤少兩等。
在公布的典型案例中,一餐飲公司稱重海鮮缺斤少兩被罰。2024年9月,消費者在大連某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用餐,選購售價為168元/市斤活飛蟹3.37市斤(實際重量2.67市斤)、售價為128元/市斤蝦爬子1.78市斤(實際重量1.08市斤)、售價為168元/市斤大黃魚1.12市斤(實際重量0.42市斤)、售價為38元/市斤活蟶子1.84市斤(實際重量1.14市斤)、售價為78元/市斤夏威夷扇貝1.9市斤(實際重量1.2市斤),消費者共支付1200.28元。少稱原因系當事人在稱重時不“去皮”(一個“塑料筐”,重0.7市斤)。
此行為構成騙取消費者價款而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的違法行為,大連市市場監管局依據有關規定,對當事人作出警告、沒收違法所得734.35元、罰款7000元,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行政處理。
一婚紗攝影公司刷單虛構銷量被罰。2024年1月,大連某婚紗攝影有限公司在“天貓”“美團”開設店鋪,為提高商品銷量,委托第三方在多個微信群以購買指定服務進行虛假交易,實施刷單虛構銷量。此行為構成經營者對其商品的銷售狀況等作虛構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違法行為,大連市市場監管局依據有關規定,對當事人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罰款20000元的行政處理。
一物業公司“反向抹零”收取價款被罰。2024年1月,遼寧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使用“釘釘”APP計算價款并向業主收取物業費,價款計算精確到“角”,如出現“分”自動四舍五入,不再找零。截止案發,當事人共多收取161戶60.14元物業費。此行為構成在標價之外加價收取未標明的費用違法行為,大連市市場監管局依據有關規定,對當事人作出退還60.14元、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理。
“UCC國際洗衣”“UCC”系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的注冊商標,上海某洗燙設備集團有限公司為商標權利人。2024年1月,沙河口區某洗衣坊在未取得權利人授權情況下,在其店鋪招牌、店堂內價格表等裝飾裝潢、清洗后的顧客衣物標簽均使用“UCC國際洗衣”或“UCC”字樣。此行為構成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違法行為,大連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規定,對當事人作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理。
此外,2024年5月,大連某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在網絡平臺使用“喜馬拉雅第一情感師”和“清華大學客座講師”廣告語從事技術推廣、健康咨詢、教育咨詢和婚姻服務,但當事人無法提供“喜馬拉雅第一情感師”和“清華大學客座講師”的證明材料。此行為構成廣告含有虛假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違法行為,大連市市場監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有關規定,對當事人作出責令改正違法行為、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