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鴻獻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袁鴻凱 攝
14歲擺攤賣藥材的少年,如今執掌具有12000家門店的上市藥企,阮鴻獻談中醫藥出海有底氣。他認為,中醫藥為解決醫學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尤其在治療慢性疾病和疑難疾病方面有獨特功效。
據了解,當前,中醫藥在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川貝枇杷膏、黃芪草藥茶、紅棗枸杞茶等逐漸成為一些海外民眾追捧的養生好物。
早在2019年,阮鴻獻就把“健康生活館”開到了紐約帝國大廈旁,不僅提供人參、三七、藿香正氣水等中藥,還提供針灸、拔罐等理療服務。
同時,阮鴻獻通過原藥材進口、訂單式生產中成藥、增設沿邊口岸門店等方式布局海外市場,成功將三七、天麻等云藥推向越南、老撾、緬甸等南亞、東南亞市場。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后,阮鴻獻關注的議題,包括加快構建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流通體系,促進中藥材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大力發展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加快中藥現代化、國際化進程等,提交多件提案。
“今年以來,中老邊境勐康口岸、磨憨口岸首批藥材相繼通關,為今后中藥材進出口貿易帶來便利。”他的下一步規劃,除在越南、老撾、緬甸等國布局實體藥店,還將牽手國外藥企升級產品。
“國際化不是簡單賣產品,更要讓中醫藥融入生活。”阮鴻獻描繪藍圖,構建從種子培育到智能種植的全產業鏈,讓中藥配方顆粒符合國際標準;攜手海外藥企合作開發,把艾草泡腳粉、石斛面膜等“養生潮品”送上歐美貨架。
他特別看好藥食同源賽道,期待“當歸咖啡風靡歐洲咖啡館,石斛餅干成為西方民眾喜愛的下午茶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