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融合非遺展演,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民俗文化。韓蘇原 攝
本次廟會融合民俗展演、廟會文化沉浸體驗等內容,再現清代中葉以來祈求五谷豐登的傳統文化脈絡。
據介紹,起源于清中期的占川“二八”廟會,歷經三百年傳承。據地方志記載,廟會最初以農耕祭祀為核心,后逐步發展為融商貿、文娛、民俗展演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
屯溪區奕棋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副鎮長姚海濱說:“我們通過復原農資交易展會,融合民俗表演,創新表現形式,讓年輕一代觸摸到歷史跳動的脈搏。”
廟會現場,20余名黃山舞龍項目的青年武者演繹“九龍戲珠”,矯健身姿配合“盤龍三疊浪”等高難度動作,引得觀眾連聲喝彩;徽州地戲藝人佩戴手工雕刻的梨木臉子,以夸張的肢體語言重現《三國演義》經典片段;舞和合表演者戴著半人高的和合二仙面具,手持荷花、寶盒演繹"天地和合"傳說;祥瑞獅舞八組南獅在高樁上完成“采青”絕技。
長達1.2公里的民俗市集匯聚200余個特色攤位:“舌尖非遺”專區飄散著現烤黃山燒餅的焦香,五城茶干特色美食開放制作體驗;農耕文化展區陳列著傳統農具,老農現場教學古法秧馬使用技巧。
文化學者指出,這場吸引長三角地區逾萬游客的民俗盛會,正以年輕化表達重構傳統節慶范式,為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注入鮮活力量。隨著“廟會+”模式的深化,這張黃山民俗名片將持續釋放文旅融合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