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華隆自然保護站石門資源管護站護林員鐵萬梅在工作中。(資料圖)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供圖
鐵萬梅說,交通不便、電話信號差、生活環境差、工作辛苦于她而言都是能克服的困難,最讓她難以忍受的,是對家人的牽掛。每次離開家,她都偷偷哭鼻子,哭過之后,擦干眼淚,又繼續開始巡山護林。鐵萬梅負責的片區有上萬畝森林的管護任務,每次巡護,一個來回需要步行五六個小時。
每天清晨,鐵萬梅都會備好中午的口糧、帶上望遠鏡,徒步前往巡護目的地。雖然配有摩托車等交通工具,但進山巡查時,主要還得靠步行前往,冬天路面容易結冰,夏天下雨可能塌方,巡護路上總是要倍加小心。巡護中,還要走入牧民家中宣傳森林防火常識,查看山里有沒有野生動物受傷,需不需要救助,野生植物有沒有病蟲害等。
“林子不能起火,必須做好第一道防線。”森林防火亦是鐵萬梅等其他護林員的工作重點。她時常提醒自己,不能放過每一處細小的隱患,要在源頭管控、巡查巡邏等方面下足功夫,勤巡山、勤宣傳、勤觀察、勤匯報。確保緊抓“管人、管火、管林”三個關鍵環節不出問題。
除了日常巡山護林,在巡山途中,鐵萬梅還會用自己的經驗和細心為損壞的樹木做好修復,充當樹木“外科醫生”的角色。曾經一株被馬鹿撞折枝頭的云杉樹,在她的細心呵護下,重新發出新芽,她希望這些幼苗將來都能長成這片山林里的參天大樹。
新學期開始,鐵萬梅頻繁接聽到兒子撥打的視頻電話,聽他講述學校的趣事和自己的煩惱,問及回家日期,她只能用“過幾天我就回來了”這句話搪塞過去。和家人的聚少離多,是鐵萬梅最深的無奈和愧疚。
近年來,隨著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推進,祁連山腹地生態環境不斷向好,越來越多的動物如旱獺、野兔、藍馬雞等在這里安家,護林員承擔著祁連山野生動植物巡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任。
鐵萬梅認為,護林員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項政策性強、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十分復雜的工作,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充分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只有通過不斷加強學習才能適應林業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于是,鐵萬梅一邊鉆研業務,一邊運用新媒體學習森林管護、防火知識,努力適應新時期的森林管護工作。
“吃苦、敬業、能干、鉆研……在同事們的口中,鐵萬梅贏得了這樣的口碑。”華隆自然保護站石門管護站站長崔進財說,日常工作中,鐵萬梅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經常虛心向父親及老一輩護林人請教專業知識,并把掌握的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做到邊干邊鉆研。
隨著祁連山生態持續向好,林區發生著巨大變化,更加堅定了鐵萬梅守護林區的信心。“父親那一輩是造好林,我們這一輩就要管好林、護好林,守好父輩留下的一片綠色。”她希望自己日常繁瑣的工作,能讓祁連山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林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