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韓鳳香(右)帶領村民科學種田,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致富路。(受訪者供圖)
如何幫助鄉親們多賺錢?韓鳳香坦言,這個擔子特別重。“以前種完地就開始歇著了,鄉親們這一年全指著地里的糧食掙錢。有了合作社以后,每年從備春耕開始大家就忙個不停。”韓鳳香說。
維修機械、耕種、田間管理……“現在我們合作社一共76臺農機、2臺無人噴灑機,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掙錢比以前多得多。”
今年,該合作社共流轉土地1500公頃,為備春耕已經購買化肥400多噸。韓鳳香表示,合作社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好黑土地。“糧種多了,秸稈也多了,我們就利用秸稈養牛,養牛產生的糞便經過發酵再回到黑土地施肥,土壤變得更加肥沃,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我們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質量農業。舉個例子,以前的玉米是成車賣,如今是按根賣,目前我們已經打造了韓鳳香和韓小丫兩個品牌,產品包含玉米、豆油、小麥粉等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環環相扣才能環環有收益,農產品拼質量才能有品牌!”
去年,韓鳳香提出的“關注農機安全以及加大小型農機補貼力度”,很快得到落實。“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機,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特意來到我們合作社了解情況,并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
今年兩會前兩個月,她走遍周邊村莊,收集鄉親們的意見。“交談中,糧價波動帶來的隱憂被反復提及。”
“作為一名農民代表,我希望出臺一個糧食價格實時監控平臺,讓老百姓選擇合適的賣糧時機。”韓鳳香說,這需要聯合農業、物價、統計等多部門力量,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糧食生產、銷售、庫存以及各類成本要素進行全方位、實時化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