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國書法家張文佑在香港中文大學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行戮W記者 韓星童 攝
在日前香港中文大學善衡書院舉辦的“心——張文佑書法展”公開講座上,張文佑向學生們講了這個故事。“我想表達的是,追尋夢想你們要比我容易得多,我能做到,你們也能?!逼浜笤谡箯d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張文佑這樣闡述自己的用意。
張文佑抱著“養活自己”的樸素念頭跋涉前行。橫亙眼前的第一道難關便是控筆能力,練過書法的人都知道,掌控好毛筆和筆鋒并非易事,需要依靠手腕和手指的靈活運用及配合,逐漸熟悉筆性,而張文佑只能以口代手?!耙ё」P寫字久了,口水會控制不住地順著筆桿流到紙上?!彼拿看温涔P都需要頭部不斷轉動,常常沒練幾字就已轉得頭暈眼花。
啟蒙老師耿春林告訴他,必須下死功夫。張文佑聽進去了,夜以繼日地練習。為節省紙墨,他將毛筆蘸水后在石板上練習。他花了近兩年時間才度過嘴、脖頸與毛筆的磨合期,那之后才開始臨帖。本該淘氣貪玩的年紀,張文佑總是目送著伙伴們跑遠的背影,獨自與翰墨相伴。如今回想起來,他淡淡道:“我那時沒有選擇,只有堅持到底,才有希望?!?/p>
但人生的劫難悄然降臨,17歲那年,張文佑的父母相繼離世,“我要為自己考慮后路,不能終身依靠他人。”他說的那條“后路”便是走出去。究竟要走去哪里?耿春林這樣問過他,張文佑也不太清楚,畢竟他最遠只到過鄰近的縣城,但他被心中的聲音催促著上路,他想,朝著繁華的江南去吧。
在江浙一帶游歷的十年間,張文佑靠賣字為生。那也是張文佑進步最快的十年,他在花鳥市場擺檔時遇到幾位熟客,經常站在他身邊看他寫字,不吝提點,“后來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中國美術學院的教授。”后來機緣巧合,他又拜在張榮慶等書法名家門下。
那些年,一有空閑時間,張文佑就會去新華書店看書,字帖、書法理論、傳記等他都看,“書法的提升離不開文化為支撐?!彼谂朗崾妨蠒r逐漸悟到,技藝之外,書法亦是心法。
一張白紙之于張文佑,如一個白色場域,可以看到他對人生的領悟、獻于書道的功夫、不懈的修行和靜氣?!八嚐o止境,無法被設定,它始終跟著人的心境走,一個人的閱歷、修養有多深,他的藝術就能夠走多遠?!睆埼挠诱f。
當內心平靜安逸時,他就寫楷書,因為其淡素儒雅,不激不厲;當“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激昂充斥胸腔,他就以草書遣懷;行書則是在一種怡然自得的閑適中落筆,行云流水間仿佛回到童年的故鄉,哼著小調自信漫步于山間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