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王瓊(右)為長江江豚喂食。(受訪者供圖)
經過走訪調研,王瓊發現數字技術可以在江豚保護中發揮獨特作用。2023年全國兩會上,她提出“支持湖北武漢建設數字江豚項目的建議”。后來,該建議獲農業農村部答復與支持。
如今,武漢“數字江豚”建設取得系列成果,不僅建立了長江江豚數字監控系統、網上科普館,還推出了“數字江豚”虛擬形象代言人?!皵底纸唷盜P“游進”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等,喚起更多人加入江豚保護行列。
“隨著長江大保護、長江十年禁漁的持續推進,長江水質變好,是時候讓遷地保護區江豚回家了?!?024年,結合調研見聞,王瓊又提出“實施遷地保護長江江豚野化放歸國家工程的建議”,同樣得到農業農村部答復與支持。
據悉,在農業農村部指導下,中國科學院水生所等單位專家正著手建立遷地保護長江江豚野化放歸標準,完善放歸后長江江豚的監測技術體系,推動規?;鸵幏痘囊盎艢w工程。繼成功野化放歸4頭江豚后,目前又有3頭江豚在湖北接受野化訓練,將擇日重返長江。
“每一份建議都得到重視與回應,更堅定了履職信心?!蓖醐傉f。今年全國兩會,她又將帶去兩份與長江江豚息息相關的建議。
“長江江豚靠聲吶捕食和探路,水下噪音會干涉聲吶信號,影響定位獵物、辨別方向、規避障礙物,出現意外傷亡事件?!彼ㄗh,明確長江船舶航運水下噪聲限值標準,完善長江船舶噪聲防控技術規范。
在調研中發現,長江干流一些自然河漫灘面積萎縮,失去河漫灘的江段,魚類幼體存活率下降,進而影響江豚食物鏈。王瓊呼吁,系統性推進長江河漫灘保護修復與江湖連通,促進以長江江豚為旗艦物種的長江生物多樣性得到持續保護。
【記者手記:看見長江江豚的光明未來】
長江的萬古奔流,孕育了兩種淡水哺乳動物——白鱀豚和江豚。自白鱀豚宣布功能性滅絕后,江豚成為長江中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曾經,受漁業捕撈、水污染、航運等影響,江豚種群持續衰退。
為避免江豚重蹈白鱀豚覆轍,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逐步探索建立了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飼養繁育三大保護策略,構建了完整的保護技術體系。特別是隨著長江禁漁、長江岸線生態修復等系列措施的落實,江豚生存環境大為改善。
如今,長江流域建有8個自然保護區,3個遷地保護區。5頭江豚在人工環境下繁殖成功并健康成長。其中,世界首頭在全人工環境中成功繁育的江豚“淘淘”,已育有三個“子女”。遷地保護區江豚野化放歸,也取得階段性成果。
跟蹤報道多年,記者見證了不少江豚保護取得進展的歷史性時刻,也遇到不少江豚守護者,有政府官員、科研人員、志愿者,也有普通市民、中小學生,還有像王瓊一樣為江豚發聲的代表、委員。正是他們的協力托舉,迎來了江豚的止跌回升。
近年來,江豚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視野。相信隨著長江大保護繼續推進,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這個有著圓潤腦袋的“微笑天使”,有望實現自然種群的再度繁榮。(中新網記者 馬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