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技術人員操縱無人機噴施作業。陳琦輝攝
在長坪村的田野上空,3臺無人機來回穿梭,噴施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菌殺蟲劑混合液,一派忙碌有序的春管景象。“一臺無人機3分鐘就能完成10畝田的噴施作業。”麻沙鎮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斌介紹說,這塊田總面積360畝,經過土地平整和改良,實現了集中連片、設施完善、水利配套,更有利于機械化作業,目前再生稻已開始育秧。
據介紹,今年,建陽區積極建設再生稻、油菜示范片,推廣“稻-油、稻-再-油”種植模式,利用冬季閑置的稻田種植油菜花,油菜花成熟后種植再生稻,實現“一田三熟”,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能改善土壤肥力。
“過去種單季稻,每畝收入不到2000元人民幣。現在再生稻頭季畝產1200斤,再生季畝產也有600斤,油菜籽還可以榨油,收入比以前增加不少。”麻沙鎮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斌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
建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稻-再-油”種植模式每畝綜合收益可提升40%以上,油菜秸稈還田還能減少20%的化肥使用量,土地越種越肥,實現了農業的綠色循環發展。
據了解,今年建陽區在莒口、崇雒、麻沙、黃坑等“251環線”鄉鎮,建設30畝以上油菜示范片21片2900畝,同時計劃在全區種植再生稻3.3萬畝,預計4月中旬前完成再生稻秧苗的移栽。農業部門表示,下一步,建陽區將繼續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推動農旅深度融合,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