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帶著孩子進行“國潮舞龍”手工制作。 王婷 攝
呼瑪縣位于大興安嶺東麓,東部與俄羅斯施馬諾夫斯克市、斯沃博德內市和馬格達加奇區隔江相望,是黑龍江省對俄邊境線最長的縣份。
活動開始后,首先由志愿者家長為與會人員講述關于“二月二”歷史和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在搶答環節積極答題,現場熱鬧非凡。接著,數十組家庭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共同參與“國潮舞龍”手工制作。孩子們用竹篾扎骨架、彩紙繪龍鱗,由家長協助拼接組裝,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國潮風”舞龍在巧手中誕生。
“國潮舞龍”制作完成后,孩子們一起唱響新編《春龍謠》,稚嫩的歌聲搭配朗朗上口的韻律,讓古老歌謠煥發出新活力。隨著鼓樂聲起,由學生和當地居民組成的舞龍隊手持自制彩龍騰躍入場,金色與紅色綢帶交織翻飛,時而“蛟龍出海”,時而“盤龍昂首”,國潮風舞龍設計與非遺技藝相融合,贏得現場掌聲不斷。
學生家長徐曉霞表示,“孩子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活動,沒想到傳統舞龍還能這么‘潮’!孩子不僅學會了手藝,更懂得了背后的文化意義。”
呼瑪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幗介紹說,“我們以‘二月二’為契機,將民俗符號與國潮美學結合,既留住文化根脈,又貼近當代審美。未來將持續推出非遺研學、民俗節慶等活動,讓傳統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