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阿伊納鄉阿克塔木村牧區內,10歲的薩勒穆劍在最后的假期里幫助家人進行“接羔育幼”工作。李亞龍 攝
查看新生的小羊羔是否健康,抽取井水至十余個大盆里飲羊,細心觀察羊群中即將下羔的母羊,蹲守旁邊悉心照料產羔后“母子平安”……盡管年紀尚小,薩勒穆劍已從父親那里學習到了一整套“接羔育幼”的經驗,并得到了父親送他的一匹棕紅色的駿馬作為“獎賞”。
“如果有哪只羊走兩步就蹲下休息片刻,再起來接著走,那就說明它最多一個小時內就會生產,這需要我們守護照顧。”薩勒穆劍告訴中新網記者,在待產的羊群里,通過觀察每只羊的不同反應,基本都能判斷出其大致的生產時間,因此也并非漫無目的的盲目守候。
走進薩勒穆劍一家在牧場的固定板房里,置放于屋子中央的烤箱暖意融融,屋外的太陽能光伏板保障了一家人日常的照明、充電等需求,茶幾上擺放著從城里帶來的干果點心,以及自己制作的油炸果子和酥油茶。
在等待“接羔”的忙碌之余,薩勒穆劍會懷里抱著自家的貍花貓,或在烤箱旁用手機玩幾把游戲,或與遠在哈薩克斯坦生活的哥哥姐姐們聊聊今年的“暑期之約”。
“家里有不少親戚生活在哈薩克斯坦,他們今年夏天要回來參加姑姑的婚禮,我答應帶哥哥姐姐們一起到牧場玩耍。”即將要回到縣城去上學的薩勒穆劍,對寒假期間的草原生活仍顯得意猶未盡,但想到暑假帶遠方的哥哥姐姐們一起回到牧場,他清澈的眼睛里流露出無限憧憬。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即使是遠離城市的牧場,手機信號也是暢通的,不再是以前與世隔絕的狀態。”今年近40歲的哈吉別克告訴記者,現在常年是他一個人在照料牧場,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多在縣城里生活,每逢寒暑假便會過來團聚,盡管是聚少離多的狀態,但每天通過手機聯系是少不了的。
“對于牧民來說,接羔意味著收獲新一年的希望。”阿伊納鄉副鄉長吐爾松別克介紹說,該鄉近期安排畜牧技術人員,深入牧業一線“傳經送寶”,指導牧民做好科學育幼、圈舍消毒、疫病防治等工作,并配發接羔必備和治療羊羔常見疾病的藥品,指導其規范用藥,有效提高了牲畜抗病能力和羊羔成活率。
據阿克塞縣官方介紹, 2025年,該縣預計接羊羔逾10萬只。
阿克塞系哈薩克語“純潔”或“純白”的意思,位于甘肅河西走廊西陲,青藏高原北緣,其境內草原廣闊,可利用草場面積約2390萬畝,為甘肅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