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視角下甘肅臨夏州境內一家種植產業園。(資料圖)李亞龍 攝
臨夏縣自古就是牧區與農區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的“黃金通道”,連接著蘭州與甘南、青海、四川等地。這一優越區位優勢,使其在農產品流通中占據關鍵地位。
“過去,因交通不暢,優質農產品難以外運。如今,隨著交通條件改善,本地農產品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臨夏縣招商局局長徐華波認為,如今農產品得以走出,同時也能吸引外部資源和技術,這對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通過精準招商,臨夏縣已形成覆蓋種植、養殖、加工、物流的全產業生態鏈。
此外,臨夏縣還緊抓東西協作機遇,主動對接外界。惠發(臨夏州)食品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的入駐頗具代表性。
從2023年6月簽訂合作協議開始,臨夏州縣兩級政府就組建工作專班,精準對接企業需求,2024年5月,上述企業建成投產。在企業建設與運營過程中,不同民族的技術人員、工作人員協同工作,相互學習。
目前,企業已建成牛羊精深加工等生產線,配套大數據分析、食品研發、檢驗檢測、電商交易、冷鏈物流和大宗商品倉儲等配套設施。
據悉,上述企業已經發展成為臨夏州產業發展中鏈條最長、帶動效應最強、覆蓋領域最廣的項目。截至2024年末,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6億元,實現“入規”目標。并與當地32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建立了利益連接機制,形成產業鏈閉環,直接提供就業崗位360多個,帶動166戶農戶增收。
為吸引更多企業,臨夏縣借助臨夏經濟開發區、黃泥灣綜合物流園、農特產品加工產業園三大平臺,強化要素保障和專業化服務,深化重點企業“服務包”機制,著力提升招商服務一體化水平。
臨夏縣副縣長何有全在接受專訪時認為,持續擴大種植養殖規模,攻克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將農業優勢轉化為招商優勢,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農業現代化及產業結構優化的關鍵。
在招商等各項工作中,民族團結成為吸引投資、促進發展的名片之一,臨夏縣聘任31名招商專員和16名招商大使,搭建招商橋梁,舉辦招商推介活動,動員在外臨夏籍企業家返鄉創業,主要做法也被甘肅省官方采用和點贊。2024年,臨夏縣完成現代農業方面對接項目55個,總投資達15.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