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一位合肥市民在菜市場挑選春菜。張強 攝
初春時節,記者走訪了合肥多家農貿市場及超市后發現,蠶豆、蘆蒿、香椿、薺菜、蕨菜、春筍等時令春菜占據“C位”,為民眾帶來一股“舌尖春意”。許多年輕人紛紛加入“嘗鮮隊伍”。
孟婉婉認為,菜市場里不僅有新鮮的食材,還有一種獨特的煙火氣。享用時令春菜,也是一種對春天的熱愛。
春日清晨,翠庭園農貿市場內人氣較旺。菜商李芳說:“現在年輕顧客越來越多,我在攤位上擺放了野菜的烹飪小貼士,甚至開通線上預訂服務。年輕人喜歡拍照、分享,我就把攤位收拾得干干凈凈,讓他們拍得好看。”
在合肥一家超市的“春菜專區”,一塊“春菜正當‘食’”的招牌格外醒目,各種春菜被分門別類地擺放著。超市管理員張勇告訴記者,現在來吃“春”的年輕人很多,相比于價格,他們更關心菜的新鮮度。“早上剛進的幾十斤空心菜和薺菜幾乎快賣完了。”
春日里的田間地頭也成了年輕人的熱門去處。
“正是挖野菜的好時節!”“90后”寶媽田慧說:“吃春菜是我向春天致敬的方式。小時候家里經常吃蒿子粑粑,長大后時常會想念。空閑時,我會去采些蒿子回來復刻小時候的味道,同孩子分享春天的味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榮爽指出,野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但需注重安全性與科學食用,不確定品種時,切勿隨意采食。“食用時結合個人體質控制攝入量,必要時咨詢營養師或醫生。”
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上搜索了解到,“挖野菜”“菜市場打卡”等相關話題的瀏覽量已突破千萬。
“貴也要吃!”名為“大紅燈籠”的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拍照分享自己親手做的馬蘭頭拌口蘑,并配文稱:“馬蘭頭,帶著田野的芬芳,遇上鮮美的口蘑,碰撞出別樣的火花。馬蘭頭的清爽、口蘑的醇厚,二者相得益彰,一口下去,滿滿的春日清新感,仿佛把整個春天的田野都搬上了餐桌。”
清炒板藍根青菜、野菜盲盒火鍋、河蚌燒草頭……餐飲行業也積極搶抓“春機”,紛紛推出特色菜品。合肥一家酒店推出的香椿莜面,因選用頭茬香椿,成為熱門食品。
成都青石橋菜市場的“春筍盛宴”、杭州鳳起農貿市場的“馬蘭頭情結”、昆明篆新農貿市場的“百花宴”……野菜的“限量供應”特性激發了年輕人的消費熱情。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云飛認為,從《詩經》的“薄采其芹”到《本草綱目》記載蕨菜入藥,野菜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延續千年。如今,年輕人通過挖野菜、烹飪分享,將傳統與潮流結合,讓“舌尖春意”成為連接自然、健康與文化的紐帶。“野菜熱”不僅是消費趨勢,更是年輕人對傳統與自然的詩意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