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保險1.6元是真的嗎—眾安保險600萬真假揭秘
眾安保險真的每月1元6角嗎???
眾安保險。
標題:眾安保險每月1元6角?你可能被誤導了。近日有一則保險廣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著名演員張國立代言的眾安保險聲稱每月只需1元6角就可以享受高額保障,然而這是真的嗎?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在廣告中張國立以誠懇的形象向觀眾介紹眾安保險,強調其價格低廉,每月僅需1元6角即可獲得全面保障。很多人被這一價格吸引紛紛購買,但在深入了解后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
·首先每月1元6角可能只是首月的價格,后續的費用會大幅增加,這是保險公司常見的營銷手段,吸引消費者購買后再提高價格。這種做法容易誤導消費者,讓他們以為保險費用始終如此之低。
·其次保險條款復雜,很多人在理賠時才發現有諸多限制和免賠額,你以為的保障可能不如想象中那么全面。在購買保險時務必認真閱讀條款了解保險范圍,因此在選擇保險產品時不要被低價迷惑,要仔細比較不同公司的政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
總之保險選擇要謹慎,不要輕信廣告宣傳。提醒大家保險是重要的金融決策,需謹慎選擇,了解產品細節,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煩。希望大家都能選擇到信譽好、價格合理的保險。
助力警方抓獲詐騙團伙的眾安保險卻被質疑套路太深
“醫療險首月僅需0.6元”“重疾險首月10元!”網上沖浪的時候,總能刷到這樣的保險產品廣告。然而這種保險的套路頗深,一旦你以極低的價格支付第一個月保費,第二個月起價格馬上“翻倍”,達到數十元甚至上百元,更讓人感到氣憤的是,被套路的消費者竟然以老年群體居多。
最近就有一位60多歲的大伯上電視控訴眾安保險的套路太深。據《南京零距離》節目報道,今年6月,馮先生在看小說的時候看到了一款眾安保險廣告,宣稱“每月1.6元,賠付總限額600萬”,而且還有明星代言。心動之下,立即點擊了投保鏈接,并按照提示一步步輸入了自己的相關信息,最終支付1.6元購買了這份眾安百萬醫療險。然而,等到了7月份,他突然發現自己的銀行賬戶被眾安保險扣了365元的保費,8月份也同樣被扣了365元保費。
當他詢問客服的時候卻被告知當初投的是基礎版,但投完保沒有多久就進行了保障計劃變更,所以保費上漲。
事實上,這種讓保險公司“高興”,讓消費者“傷心”的業務被叫做“魔方業務”,即保險公司通過免費贈險或以低保費、低保額、高免賠的保險來吸引客源,進而引導其“升級”成常規投保。自帶互聯網基因的眾安保險更是將這一“潛規則”運用的爐火純青,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以“眾安保險”為關鍵詞的相關投訴達到11250條,其中多條投訴涉及宣傳“首月×元”但次月保費激增。
值得注意的是,眾安此舉既是損害消費者權益,也是在違規的邊緣試探。2023年11月6日,監管部門發布了《關于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有關風險的提示》,在銷售短期健康保險時應對產品的免賠額、免賠責任、賠付比例、退保約定、保費繳納方式等重要內容,向消費者進行清晰告知和提示。不應使用“保費低至(最低)X元”“每月X元起”“保障高至(最高)X萬”等詞匯進行不當宣傳。
諷刺的是,10月10日,紫牛新聞報道稱,近期眾安保險配合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上海反詐中心破獲短信詐騙案件。那么眾安保險的“魔方業務”算不算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詐騙”呢?
而這種灰色模式下,眾安保險已經嘗到了不少甜頭,保費規模不斷擴張。2021年至2023年,眾安在線保費收入從203.7億元增長至295.01億元。今年前9個月,眾安在線所獲得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總額約為人民幣254.96億元,同比增長10.93%。
雖然保費大漲,但近幾年,眾安保險的盈利能力并不穩定。
2017年至2019年,眾安在線連續三年虧損。2020年和2021年,眾安在線成功“翻身”,連續兩年盈利。不過2022年,眾安在線再次虧損13.56億元。2023年,眾安在線實現歸母凈利潤大增40.78億元,但其中的37.84億元為一次性投資收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再度“增收不增利”,實現保險服務收入150.88億元,同比增長19%;歸母凈利潤0.55億元,同比下降75.11%,凈利潤下降主要是因為保險分部的凈利潤下降。(內容來源|知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