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健康 > 名醫在線 > 正文

    食品安全對健康的影響-食品安全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有

    阿斯巴甜真的致癌嗎,是否被妖魔化了?羊肉摻假事件又出現,如何保障食品真實性?醬香拿鐵爆火,“美酒加咖啡”的組合是否安全?反式脂肪酸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說徹底拉黑它有些冤枉?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認知它?預制菜是否可以與高油高鹽不健康飲食畫等號?防猝死套餐在年輕人中走紅,吃它是否能拯救“當代脆皮年輕人”?

    關于這些公眾對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疑慮,如何用科學知識來真實地化解?新年伊始,2024年1月5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3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辦,會上發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反映了2023年食品安全領域輿情的主要關注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十大熱點揭曉的同時,陳君石、孫寶國、單楊、謝明勇、馬冠生、李寧等數名來自食品界的院士及專家學者對包括阿斯巴甜、預制菜、醬香拿鐵、防猝死套餐、保健食品等在內的每一個熱點話題進行了權威科學解讀。

    熱點一

    阿斯巴甜——安全性引發熱議

    出場專家:陳君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專家解讀:第一,阿斯巴甜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以及很多國家和地區政府批準使用的甜味劑;第二,來自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和糧食及農業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的兩個報告對阿斯巴甜致癌性證據的評價是一致的,都認為阿斯巴甜的致癌證據有限或不足;第三,我國居民阿斯巴甜攝入量遠低于目前國際普遍采用的每日允許攝入量,健康風險很低。

    專家建議:在WHO的聲明中,假設沒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攝入,以一罐含有200-300毫克阿斯巴甜的飲料為例,一名體重7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要飲用9-14罐以上才會超過每日容許攝入量。因此,消費者在正常飲用的情況下,不會有健康風險,不必過于恐慌。

    熱點二

    預制菜——預制容易預知難,溝通不暢容易導致誤解

    出場專家:單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預制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胡小松,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預制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專家解讀:第一,預制菜是社會快節奏發展、多樣化消費需求下的必然產物,它是多種類別食品的商業性統稱,并非是一種全新的食品品類,而是工業化程度較高、可“即食、即熱、即烹和即配”的菜肴;第二,現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已基本覆蓋;第三,符合相關標準的預制菜產品,其質量安全即有保障;第四,預制菜的消費者溝通滯后于行業的發展,行業與消費者沒有形成有效的信息互通,導致許多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質量安全存在認知偏差,對整個預制菜行業產生誤解,進而引起不理性的抵制。

    專家建議:當務之急是明確預制菜的邊界,梳理不同類別預制菜產品的管理原則;需加大科技投入和創新力度,增強預制菜的科技含量,增強預制菜行業發展動能;另外,還應該挖掘地方特色菜肴并形成品牌,打造差異化競爭的各具優勢的發展格局;并加強消費者溝通,助力消費信心重建。

    熱點三

    母乳低聚糖(HMOs)獲批——法規激活嬰配新賽道

    出場專家:孫寶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

    專家解讀:母乳低聚糖(HMOs)是母乳中含量第三的固體成分,安全性有充分保障,在嬰幼兒配方食品等食品中添加HMOs有利于改善嬰幼兒等人群的營養狀況,HMOs在我國的批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支持嬰幼兒等人群的特征腸道菌群建立和免疫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嬰幼兒配方等食品中添加HMOs有利于改善嬰幼兒等人群的營養健康狀況。

    專家建議: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種類和可供消費者選擇的產品均偏少,需要加快推動更多種類HMOs的審批。此外,目前尚無添加HMOs的嬰幼兒配方粉上市,迫切需要加快HMOs在嬰配粉等中的應用,同時要加強HMOs的科研支撐,并推動更多種類的HMOs在我國落地。

    熱點四

    醬香拿鐵——跨界聯名火爆出圈,“美酒+咖啡”組合是否安全?

    出場專家:盛軍,云南農業大學原校長

    專家解讀:醬香拿鐵是一次品牌、文化與行業的跨界融合,既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又創新“食尚”和潮流。第一,醬香拿鐵酒精度在0.02%vol左右,咖啡中加入少量白酒并無風險,安全與品質可控;第二,醬香拿鐵是使用白酒風味厚乳和咖啡制作的創意產品;第三,跨界創新,是東西方飲食文化的交融,更是人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

    專家建議:由技術源頭導向向消費終端導向轉變,才能把不知道、不習慣、不可能變成習以為常、令人驚喜、眼前一亮的“黑科技”,但創新跨界要堅持守正創新不能“越界”,一定要遵循相關標準和規定,確保產品質量與安全,維護好消費者權益。

    熱點五

    羊肉摻假事件再現——食品真實性咋保障?

    出場專家:陳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專家解讀:食品摻假使假宛如不斷膨脹的“毒瘤”,是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雖然消費者不會因為吃了冒充的鴨肉而發生食品安全風險,但卻實實在在地欺騙了消費者,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食品真實性已成為新征程上食品安全的焦點問題和重要內容,是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重頭戲,食品來源多樣、基質復雜和環節鏈條多等使得食品摻假和食品欺詐事件更加復雜隱蔽。

    專家建議:對發現的摻假使假問題應當予以“最嚴厲的處罰”,形成高壓震懾;食品真實性需要全球“共建共治共享”,亟待不斷增強保障食品真實性和打擊食品摻假使假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食品真實性監管治理的水平。

    熱點六

    保健食品新功能——制度“破冰”賦能產業創新

    出場專家:謝明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專家解讀:發布實施的24項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與《保健食品新功能技術評價實施細則(試行)》構成了我國現有保健食品功能聲稱管理制度24+的有機整體。它是基于保健食品行業20余年的應用實踐,對保健功能聲稱管理模式的創新,即允許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在開展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單獨或聯合提出24項保健食品功能聲稱以外的新功能建議,可推動保健食品新功能及產品研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專家建議:保健食品新功能申報對企業來說具有較大挑戰,需強化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積累保健食品功效作用的科學證據,并構建數據庫。同時,企業還應積極在設備更新換代、應用高新技術、優化改進工藝等方面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開發出符合消費者不同需求的多樣化新產品;對消費者也要加強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對保健食品功能聲稱的認知水平。

    熱點七

    反式脂肪酸被“拉黑”?走出消費誤區要先學會科學認知

    出場專家:王興國,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專家解讀:第一,反式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一種,具有天然和加工兩種來源,天然來源的反式脂肪酸常存在于反芻動物(如牛、羊和駱駝)的肉和乳制品中;第二,盡管長期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有害,但我國居民膳食中攝入量水平較低,風險可控,消費者無需過度擔憂;第三,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中反式脂肪酸標示具有嚴格的規定;第四,從全球范圍來看,消除加工來源的反式脂肪酸是必然趨勢。

    專家建議:通過科技創新從源頭降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消費者也可通過合理用油和查看食品標簽,避免攝入過量反式脂肪酸,提升消費認知。

    熱點八

    “防猝死套餐”走紅——別讓智商稅收割“脆皮年輕人”

    出場專家:馬冠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教授

    專家解讀:第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過度運動是導致猝死的重要誘因;第二,防猝死套餐中輔酶Q10、魚油、葉黃素、維生素D3的營養物質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和健康效應,但是,并沒有證據表明具有預防猝死的作用;第三,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宣稱具有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專家建議:營養是維持生命和健康的物質基礎,應注意合理膳食、食物多樣,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如今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尤其是健康養生方面的內容,有的信息會存在帶貨或虛假宣傳的可能性,在瀏覽自媒體發布的科普內容時,要重點注意其是否真名實姓,并擁有醫學、營養健康相關的研究背景;同時建議相關部門繼續加強開展廣泛、深入的科普宣傳。

    熱點九

    數字標簽試點——讓食品標簽看著更方便

    出場專家:李寧,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專家解讀:數字標簽是一種通過二維碼等形式,展示食品標簽信息的新方式。沒有了標示版面的限制,更全面的電子“身份證”,清晰、便捷地獲取食品信息。消費者可以以數字化方式了解食品信息,滿足不同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簽的需求。

    專家建議:數字標簽很方便,標準規范是關鍵,同時也要加大科普宣傳,讓更多消費者在數字標簽中受益。行業應合力加速標簽數字化的進程,迎著數字化創新發展的浪潮,讓消費者接收到更清晰、全面的食品標簽信息,最終將數字標簽作為一種常態化的標簽載體,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

    熱點十

    沙門氏菌——致病微生物需重點防范

    出場專家:劉秀梅,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專家

    專家解讀:第一,沙門氏菌是全球普遍關注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寄生在動物和人體腸內,對外界具有一定抵抗力,在水、奶、肉和蛋類制品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一定加熱條件下可滅活,失去致病性。攝入沙門氏菌可引發急性胃腸炎,12-72小時內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癥狀,嚴重腹瀉可導致脫水,甚至死亡。特別強調在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甚至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相對易感,癥狀嚴重。

    第二,沙門氏菌主要來源于人和動物的腸道、水源和生產加工環境以及儲運和加工過程的交叉污染,食品生產加工過程是導致沙門氏菌污染的主要環節,加工過程包括食品原輔料、加工用水、生產環境衛生狀況,設備工具消毒不到位,加熱環節未達到滅活/殺菌工藝要求,包裝儲運造成二次污染等都是過程污染的主要環節。在即食食品加工過程中儲藏設備、加工用具、餐飲具,交叉污染,從業人員個人衛生、操作不規范等也可能導致沙門氏菌污染。

    專家建議: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執行良好的衛生操作規范,加強過程控制。餐飲從業人員和消費者更要認真執行“食品安全五要點”,把好食品入口的最后一關。

    1.采購:購買冷凍、完整包裝畜禽肉;不要在水池沖洗生肉;

    2.廚房:要保持衛生,冰箱、案板、刀具以及各類容器都要做到生熟分開;

    3.洗手:保持清潔衛生,處理食材后、進餐前,都要正確洗手;

    4.加工:要合理加工肉類,煮熟蒸透;

    5.溫度:加工后的食物要在安全溫度存放,二次食用前徹底加熱。

    文/本報記者雷若彤

    (北京青年報)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b3q24.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综合视频网站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 欧美特级 | 欧洲大片精品免费永久看nba | 国产成人黄色 | 久久久久久久久艹 | 一区二区www | 曰韩三级| 日美韩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岛国国产 | 国产综合福利 | 日日摸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 | 中文久久久 | 22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在线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韩欧美一二三区 | 伊人91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91精品在线观 | 久久久黄色大片 | 中文字幕亚洲区 | 男人天堂导航 | 日韩欧美精品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久青草免费视频 | 欧美v视频 | 美女网站色黄 | 国产美女在线看 | 色一本| 久草在线免费福利资源 | 欧美在线视频网 |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 | 先锋久久 | 天堂电影在线免费观看完整新版 | 亚洲a网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