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信息—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么樣
潮新聞 記者 祝梅
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4財年Q4及全年業績。對于這份成績單,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說:阿里正在重回增長軌道。
過去一年,阿里主動變革,面向未來聚焦三個重點: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以及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從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阿里正在自己規劃的航線上穩步前行:本季度,淘寶天貓商品交易額實現雙位數增長,阿里云的AI相關收入實現三位數增長,海外電商板塊同比增長45%。
在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大背景下,阿里的快速增長無疑釋放出了積極的發展信號。信號,也是信心。
阿里巴巴杭州全球總部。受訪者供圖
01 不約而同
單從數據看,2023財年阿里巴巴集團的收入同比2022財年增長了2%,新一輪財年周期下,收入同比增長達到8%。
6個百分點的“進位”背后,是接近725億元的數據增量。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長勢頭,阿里巴巴集團下一個財年的收入有望沖破萬億元大關。
加速增長的秘訣在哪?
先看國內電商板塊,有兩個季度數據值得細品:
其一,訂單量的雙位數增長。也就是說,消費者更愿意下單了。
其二,客戶管理費(CMR)收入同比增長5%。這是商家支付給平臺的錢,換句話說,商家在淘寶天貓平臺加大了投入。
兩個數據分別代表供需兩端,都在講同一件事:平臺吸引力和活躍度的提高。
在財報電話會上,吳泳銘提到,當前阿里最核心的任務是提升用戶的電商購物體驗。
去年12月底開始,淘寶先后推出僅退款政策、新疆地區包郵服務、先用后付等一系列措施,最近的兩個大動作,一個是重新優化了網頁版淘寶的頁面,另一個是取消了618預售。
這些調整的共同點是消費者可感知。
阿里巴巴杭州全球總部。受訪者供圖
比如,預售模式誕生之初,是要解決大促一天之內訂單太多、物流鏈路擁堵的難題,現在,消費者如何選擇還需要市場驗證,但平臺下決心取消,意味著要犧牲一部分預售的短期收入;
PC版優化升級,受益的是1000多萬在電腦端購物的消費者。有消費者感嘆,“從石器時代一下進化到了蒸汽時代”。
從用戶視角出發,阿里對平臺的核心消費群體也更花心思了。也就是這次財報中提到的,超3500萬的88VIP會員。
享受折扣權益的88VIP合作品牌數量,今年從4000個擴至10000個。
4月,平臺還升級了無限次退貨包運費服務,會員每單退貨最高補貼25元,不限次數,以前則是每個月有6張5元退貨券,服務升級背后新增的成本,全部是平臺承擔。
另一手,阿里也在商品性價比上下功夫。曾經作為低價“營”的淘特,正擺脫原有的獨立客戶端形態,重新融入淘寶APP。
其中,主打源頭工廠直供的“淘工廠”在激勵產業帶工廠拿出新商品上,做了很大的優惠。
還有一個點,記者特別想提一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淘寶丑東西頒獎盛典?可以去B站搜搜看,是的,它已經辦到第四屆了……
猛一看,淘寶可真是“不務正業”,但如果留意淘寶在各大平臺上制作的節目、與網友的互動,你會發現它始終在潮頭“沖浪”,市場的豐富性是它獨有的特色和優勢。
坦白說,單卷價格,阿里未必卷得過其他平臺,但供給的豐富度、推薦的精準度和服務的優化提升三張牌一起出,淘寶天貓的疊加優勢就能更好釋放。
再看相對藍海的海外電商板塊。
海外本地電商方面,阿里收購的土耳其電商平臺Trendyol正加速征戰東歐市場,將業務從土耳其擴展至海灣地區,成為該區域本季度下載量最高的電商APP。
根據Trendyol公布的電商出口數據,今年第一季度,近5萬名平臺賣家售出了1600萬件產品,覆蓋約450萬客戶。
出海“四小龍”之一的速賣通,之前面向海外重點市場推出Choice服務,把3至5日配送、包郵、免運費退貨等國內物流經驗復制出海。
財報顯示,2024年4月,Choice占速賣通整體訂單的約70%。撤回IPO的菜鳥則在跨境物流方面與其協同發力,較上季度新增12個Choice優選倉,進一步提升跨境物流時效,季度內,菜鳥收入同比增長30%至245.57億元。
可以看出,深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阿里都不吝投入,也注重發揮不同業務板塊的協同優勢。兩大電商業務板塊,不約而同打出了組合拳。
能不能打好組合拳,再造競爭新優勢,對內部資源的梳理、重組和再規劃能力是核心。也正因此,本季度的業績增長,印證了企業前期的戰略布局調整和判斷,也為下一步發展注入了信心。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蔣凡透露,速賣通Choice會跟東南亞的Lazada以及中東和土耳其的Trendyol等本地平臺打通,快速向這些市場補充當前缺少的商品類型。
02 增長是一種水到渠成
財報電話會上,吳泳銘提到了今年淘寶的首要任務:投資商品競爭力、商品效率和用戶消費體驗,從而帶來GMV與用戶消費頻次的增長。
吳泳銘認為,在這項首要任務實現更好增長的前提下,商家為平臺服務產品、流量買單,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變化時刻在發生,持續創新,才能持續迎接挑戰,迎接新的紅利。
比如消費領域,2024年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12萬億元,其中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比23.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3.2個百分點。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此前曾在采訪中提及,中國GDP約占全球GDP的31%,但消費只占全球的14%,這種不平衡意味著內需市場的巨大潛力。
中國消費者是有能力消費的,關鍵在于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是什么水平。對擁有國內最大電商平臺的阿里來說,找到影響消費者信心和意愿的因素,做投入和建設是重要的落腳點。
在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的新動向下,阿里生態里的閑魚也可以找到新的增長點。
再比如今年以來各地著力研究的新質生產力,尤為強調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AI驅動的科技業務,也是阿里的潛力增長點。
不久前,一個會唱秦腔的兵馬俑在朋友圈刷屏。這是阿里通義實驗室推出的產品——EMO,放入一段音頻、一張照片,就能讓圖中人物開口唱歌說話。
在這項技術發布前,要讓“圖中人”開口,需要針對人臉、人頭或身體部分做3D建模,而阿里巴巴通義實驗室XR團隊在業界率先提出弱控制設計,能用更少的物料、更低的成本生成更高質量的視頻,學習并編碼人類表達情緒的能力,呈現與之匹配的語氣特征和微表情。
從大模型的更迭到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深化,去年以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幾乎天天都有新消息出現。
阿里云目前已與大部分頭部中國大模型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全面推進相關AI大模型產業的應用。去年推出的阿里自研大模型通義千問,也在5月初發布了2.5版本。
阿里巴巴杭州全球總部。受訪者供圖
經濟復蘇脈動中,增長的方式和邏輯都在變化。
就在上周,阿里巴巴杭州全球總部正式啟用。這是成立第25年的阿里,在浙江打下的又一個“基樁”。
從1999年的湖畔花園小區,到文三路華星時代廣場,再到文一西路西溪園區,生在浙江、長在浙江,如今,阿里巴巴已在國內150多個城市和海外25個國家設有辦公園區或辦公地點。
藤蔓蓬勃生長,根也越扎越深——
因電商交易如何達成“信任”、為支付而生的螞蟻集團,現在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也是全球獨角獸榜單的佼佼者;
同樣因業務需求催生出的阿里云、菜鳥,也已經成熟到在杭州建立自己的園區乃至總部。
隔一條馬路對面的西溪A區,俗稱“淘寶城”,接下去將成為淘寶天貓等國內電商業務總部;
西溪B區叫阿里巴巴數字生態創新園,將開放給上下游生態企業;
在擴容的西溪C區,之前因為“地方不夠”,在外租借寫字樓的餓了么、飛豬、釘釘等業務部門都會陸續搬回來,它們之中,也許就有下一個“阿里云”或“菜鳥”。
當然,C區也為未來阿里進一步發展壯大預留了空間。
不過,逛了一大圈下來,記者印象最深的,是園區里鋪滿石子的“小道”。
它們叫“旱溪”,外號“會呼溪”。不下雨時,是水生植物錯落生長的生態樂園,下雨時擔起調蓄雨水排放的重任,據說是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汛標準來規劃建設的。
阿里巴巴西溪C區的“旱溪”。受訪者供圖
聽說,新園區在規劃之初,吸納了過往20多年阿里園區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員工的吐槽,從家里出發到單位,阿里巴巴行政部的同學們一次次體驗從生活到工作的全鏈路,細到一個停車場標識的角度、文字大小都做了微調。
對阿里來說,2024年也是一次重新出發,從商家到平臺再到消費者,整條鏈路上有哪些觸點、痛點,能做什么、要改什么、未來還需要添補些什么,關于水到渠成這件事,調整狀態的阿里,思考得比以往更為長遠。
這件事更難了,也更重要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