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健康管理_設備健康管理軟件
(1)設備健康概念
設備健康由三個方面的要素構成:自身素質強健、防御自愈機能完善、運用和管理科學。
(2)設備健康分類
“設備健康管理”把設備分為三類狀態:健康、亞健康、故障。設備使用壽命是從健康一亞健康一故障一報廢,即設備形態與性能由量變到質變的動態過程。
(3)設備管理定位
設備健康管理和維修的理論、模式、制度是人-機(主動與被動)結合的前瞻性管理。它以設備的健康管理為核心,重點鎖定設備的“健康和亞健康”階段,以保持健康狀態的持久性和穩定性為評價標準。以企業價值為目標,發揮設備的最大效益,研究設備動態損傷規律,設計和實施預防保健、健康監測、平衡調整、動態養護維修對策和健康保健制度。
(4)設備健康監測的特點
①設備健康保障是監測目標。健康管理監測對檢測的內容、頻次、參數分析診斷等進行了科學設計,選定動力性、經濟性、凈化性、安全性四大類健康指標,為維修保養方案提供準確選擇和有效指導。
②設備狀態跟蹤是監測重點。健康監測追蹤動態參數的變化,特別是“亞健康狀態”的變化,增加監測的頻率和內容,在每次保養中都進行全面系統檢測,有效監控設備工況的變異、防御自愈能力的衰減、損傷量變的程度,適時進行調整,恢復健康,防止故障生成。
③儀器設備是必備手段。把設備狀態信息的采集、分析、診斷和調整、保養、維修決策延伸到設備應用第一線,改變企業缺乏監測設備,依賴經驗和“不病不看”的現狀。提高設備健康監控水平和維修保養的效率及質量。
④絡化是發展方向。絡化是設備管理的發展趨勢。通過開展設備健康管理培訓、全員生產維護(TPM)健康管理體系認證,全面促進設備管理的現代化。
設備預測性維護
設備健康管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就是設備故障預測。所謂故障預測,其預測基礎是設備運行歷史數據或運行時設備狀態參數,其預測目的是預知設備未來的運行狀態,以便于維保人員有準備性的進行設備維護,盡可能地保障生產的持續性,杜絕非計劃性的停機、重大故障等事件的發生。
健康狀態預測更加偏重設備整體未來的健康狀況,盡量不陷入具體某種故障的分析中。在綜合考慮設備維護方案經濟性、時效性、可行性、高精度、低復雜度等現實要求基礎之上,定位在整體設備、子系統級別的健康狀態預測是復雜裝備開啟預測性維護的最佳切入方式。
為了實現不間斷安全運營,保證機器的正常安全高效運轉,這就需要超前性的實時在線監測,可以在機器還沒有發生故障之前就通過機器的各種運行參數預測故障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出現的時間,通過預測設備的時間依存性故障來改變設備的維護方式。
(1)設備預測性維護動態管理
通過設備FMEA分析確定基本維修方式有三種:預防性維修(包括定期維修和狀態維修),改進維修和事后維修。
對設備的每一種故障模式,考察其發生頻率(Occurrence,O)、嚴重性(Seriousness,S),和可檢測性(detectability,D),然后綜合這三項指標得到危險優先數(Risk Priority Number,RPN),根據故障的頻率、嚴重性、可檢測性和危險優先數來決定設備采用何種維修方式。
(2)選擇設備的維修方式
①根據故障頻率、嚴重性、可檢測性和危險優先數RPN來決定采用何種維修方式。
②制定對每一種故障所采取的糾正措施、措施執行頻率及維修主要執行者。
③根據設備數據庫數據資料,通過對關鍵設備潛在故障模式及后續分析的結果來調整設備維護方式。
(3)可持續性
①根據目標值衡量修改后的預防性維護的方法,包括設備重要、維護內容、故障原因、影響度、改進前故障率、原來預防性維護計劃、現在預測性維護措施、完成時間、采取措施、改進后故障率、修改預防性維護的方法以及考核計算關鍵設備備件的壽命周期與關鍵設備備件有效庫存量。
②不能達到目標值時提出改進措施,包括設備FMEA模式及后果分析失效確定新的設備FMEA模式。
③能達到目標值時根據評審報告提出新的目標值,包括設備狀況評估和改進報告,當預防性維護在日常維護中成為延長元件生命周期的常用方式時,預測性維護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監控重要元件狀況的功能,從而能預測和避免不必要的停機。
④設備管理部門還需進行管理預防/狀態性維護、準確的數據存儲與計算工作,根據數據資料持續改進設備各項指標。重要的是從技術角度將這些數據互相有效集成到設備維護管理系統中去。
⑤在建立設備維護機制的基礎上,把維護保養的內容和標準溶解到設備管理活動當中去,使維護和保養工作做到有質、有量、有形、有效的開展,做到設備維護保養工作經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