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記者隨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實地走訪新疆,其間來到頭屯河人民法庭。圖為法官古麗米然·熱杰甫在“古麗調解室”講解。中新社記者 張素 攝
“調解的案件主要涉及鄰里糾紛、婚姻家庭、機動車交通事故、買賣合同等,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把調解室布置得比較溫馨?!惫披惷兹弧峤芨φf。
古麗米然是頭屯河人民法庭的第二代古麗法官。在“古麗調解室”的開拓者古麗米熱·庫爾班退休后,她主動扛起擔子,傳承前輩經驗并積極探索創新調解方式。
頭屯河區屬于多民族聚居區,不同民族間的語言、文化差異給調解工作帶來挑戰。在古麗米然看來,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及傳統家風文化融入其中,可以取得積極成效。
古麗米然回憶說,有一對少數民族小夫妻因家庭經濟支配和子女教育理念不同產生嚴重分歧,來法院“鬧離婚”。她和夫婦兩人分別長談后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再組織雙方開家庭會議,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家庭和睦、夫婦相處的經驗智慧,引導他們相互理解包容。經過調解,夫婦二人重歸于好,此后特地送來錦旗。
調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紛爭、促進和諧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被國際社會譽為“東方經驗”“東方之花”。因地制宜的特色調解遍地開花,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頭屯河區人民法院毗鄰寶鋼集團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周圍多為老舊廠房小區,房屋漏水、贍養老人、子女繼承、農民工欠薪等矛盾糾紛亟待解決。為此,當地法院依托“古麗調解室”,指導社區組成“石榴籽調解隊”,推動矛盾前端化解率提升至92%,平均解紛周期由15天縮短至3天。
“近年來,涉及八鋼公司案件逐年下降,轄區案件和解、調解成功率持續提升,轄區居民法律素養明顯提升。”頭屯河人民法庭庭長柯媛媛說。
新疆法院共有275個人民法庭,培育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楓橋經驗”工作樣板。從讓轉場的牧民享有“氈房旁”解紛服務的阿勒泰阿拉哈克牧道法庭,到以守邊60余載的“人民楷?!辈既悻敽埂っ斩涫论E打造“愛國戍邊調解室”,再到“冰山調解室”“蓋碗茶調解”“冬不拉調解法”……調解這一“東方之花”綻放天山南北,結出豐碩成果。
“新疆法院在案件登記立案后,轉入審判庭啟動審理程序前,主動引導、詢問當事人調解意愿,在征得同意后開展精準分流和委托調解?!毙陆S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郝珊說,今年1月至8月共先行調解案件6.66萬件,先行調解成功率達20.67%。
化解矛盾糾紛,守護萬家燈火,根植中國大地且具有深厚文化傳統的調解制度與時俱進,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今年發布的法治藍皮書顯示,人民法院信息化按照推動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的要求,堅持科技賦能提升糾紛就地預防化解能力。
在頭屯河人民法庭二樓,記者見到第三代古麗法官——梳著高馬尾辮的古麗斯坦·斯迪克,她正在熟練使用多語種智能互譯系統。有了這套系統,語音實時轉寫翻譯,有效緩解了少數民族語言案件辦理中的翻譯工作壓力,極大方便民眾。
身處信息化時代,古麗斯坦利用互聯網平臺調解、辦案頗為得心應手。在受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時,當事人雙方身處異地,一度陷入僵局,古麗斯坦通過線上視頻連線組織調解,耐心釋法說理,最終促使雙方足不出戶即達成和解協議。
“希望我們的‘古麗調解室’繼續發揮作用,也希望有更多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想到我們。”古麗斯坦對中新社記者說。
“我們將一以貫之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如我在訴’,既定分、更止爭”,郝珊說,新疆法院將努力為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社會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