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縣房產(陽城縣個人急售二手房)
晉城陽城縣:專項整治見實效 房證同交暖民心
“‘帶押過戶’辦理快捷、程序簡單,買方可以快速買房,我們也能快速賣房,真是省時省事的大好事啊!”陽城縣金山鳳凰苑小區賣家李先生高興地說。7月30日,陽城縣首例二手房“帶押過戶”辦理完成,順利發放不動產權證書。
今年以來,按照市紀委監委統一部署,陽城縣紀委監委深入推進“整治不動產‘登記難’問題”專項整治,鞏固房屋產權登記確權頒證清零行動成果。針對群眾辦理“二手房”買賣資金壓力大的問題,今年5月,陽城縣紀委監委壓緊壓實相關職能部門主體責任,全程監督指導涉及不動產登記領域的職能部門出臺了《關于切實開展不動產“帶押過戶”工作的通知》,優化“帶押過戶”登記業務,有效破解了傳統二手房“先還后賣”模式帶來的交易成本高、群眾來回跑、流程環節多等問題,既降低了房屋交易成本,激發了市場交易活力,又深化了不動產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充分保障了抵押不動產的合法轉讓、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交易登記的安全性。金山鳳凰苑小區二手房交易的“無縫銜接”便是整治成效之一。
專項整治中,陽城縣紀委監委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向社會征集國有建設用地上涉及歷史遺留問題處置辦理線索,在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大廳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并推動縣政府推行“房證同交”“地證同交”改革,從根本上鏟除以往房地產企業因違法違規操作無法辦理驗收、流程冗長而導致的不動產“登記難”頑疾,在便民服務上按下“加速鍵”。
8月24日,陽城縣政府在和諧家園小區舉行了1號樓“房證同交”儀式,107戶住戶興奮不已。為進一步提升工作成效,由陽城縣自然資源局牽頭,縣住建、行政審批和稅務等部門緊密協作,通過信息共享、提前介入、一并申請、并聯審批以及壓縮時限等多種方式,讓項目在竣工驗收備案完成時,一并完成不動產登記頒證流程,使得該縣和諧家園、玉瓏灣、御景江山及龍鳳苑等4個小區共計619戶家庭順利領取了不動產權證書。
據悉,集中整治以來,陽城縣共辦理2個住宅小區的不動產登記248套,各類市場主體1宗,黨政機關10宗,學校自建自用不動產1宗。“下一步,我們將及時總結經驗,緊扣工作主線,認真履職盡責,充分發揮專責監督作用,加強權力運行監督,當好監督‘專業隊’‘主力軍’,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陽城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陳同志變賣縣城房產回村建紅色歷史陳列館
接上期,老趙與李學委歷時四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陽城縣蟒河鎮孔池村地界。
孔池村位置
孔池村位于縣城南13公里,蟒河鎮政府西北3公里處。東與本鎮盤龍村西石臼莊、聯莊、西峪村為鄰,西與本鎮杏林村交界,南與本鎮曹山村毗鄰,北與本鎮西莊、河北鎮槐莊村、白桑鄉通義村接壤,境內總面積6.2平方公里。
寧靜的村莊
孔池村四周環山,村形如水池,故名孔池村。村前一道小河,上游龍江水庫,下游西峪水庫,全村均為山嶺溝叉,地勢北高南低,概括為8嶺7溝5叉。
車進村口,可能是因為下著小雨,我們沒有看到什么村民,正打算問路,此時接到陳吉鎖同志電話,讓我們沿路前進,他在屋前道旁等著我們。
寧靜的村莊
車子拐了一個彎,就見到不遠處路旁有人撐著雨傘。我看了一下表,十一點剛過,出發時六點多,預計十點多到,結果因為雨天遲到了一個小時。
一邊寒暄一邊來到陳吉鎖同志家里,老嫂子給我們泡好了熱茶,我連著喝了兩杯,路途中的寒氣隨著熱茶消散得無影無蹤。
隨即我們在陳、喬兩位同志的引導下,來到了毛主席像章陳列館(第一館)。
合影
進館左手墻上,貼著一幅巨型合影(放大版),內容是領袖接見部隊代表,據陳同志介紹,照片右下角一位蹲坐者就是他本人,我們報以羨慕的眼光!我注意看了日期,推算當時陳同志只有21歲。
館內
這個館保存有不同版別的毛主席像章數以千計,大大小小,各種材質,各種造型,陳同志為我們講解一家三代人收藏的樂趣,我們聽得嘖嘖稱奇。
據喬同志介紹,陽城縣的中小學生,常常來此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那時,陳同志容光煥發,戴著紅領巾,儼然是個少先隊輔導員了。
少先隊員在陳列館
從第一個館出來,陳同志帶我們一行,到他的工作室參觀,這是距離第一個館不遠處的一幢房子,上了二樓是一間寬敞的大屋子,一面墻全是書柜,我大概估算,有數百冊,多與領袖有關。
工作室
與書柜相連的墻壁下放著置物架,一箱箱檔案盒整齊有序地排列著,我不禁暗自贊嘆陳同志,是一個做事井井有條的人。
屋中間窗下有一個辦公桌,桌上整齊地擺著幾冊稅收史料和幾冊太岳革命根據地相關的書籍,還有一些文件夾。
工作室
陳同志打開文件夾,開始給我們展示他收集的有關稅收方面的歷史資料,這是我最關注的環節,也是我來這里的初衷。不過陳同志展示的歷史資料不多,資料上沒有“陽城縣政府印”,也沒有“太岳行政公署之印”的官方印鑒。
《紅色稅收在陽城》
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看那《紅色稅收在陽城》上的圖片,多有檔案館的編號,可能是陳、喬二同志從檔案館復制的。如果他們后續再深入研究,只要有資料可以查看就行。
從工作室出來,已經十二點多了,陳、喬二同志與我們一起上車,前往另外兩個館參觀。
休閑采摘農場
出了村,車子一路是在爬坡,十余分鐘后,我們來到一處休閑采摘農場,由于是雨天,沒有游客,四周果園環抱中有一座二層建筑。原來這兩個館就在這棟建筑中,展館門外墻上掛著“陽城縣中小學生教育基地”的銅牌。
“陽城縣中小學生教育基地”
一個館是毛主席像章陳列館
毛主席像章陳列館
另一個是陽城縣三區抗戰紀念館
陽城縣三區抗戰紀念館
我和李學委一邊瀏覽,一邊聽陳、喬兩位同志詳細敘述家鄉抗戰時期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我們深受感動。
參觀后,大約一點多鐘,老嫂子帶領我們一行,繞過展館,來到農場寬大的食堂,沒有看到其他游客,只有兩三個職工正在吃飯。
我們進了包間,落座以后,出于禮貌,我把隨身攜帶的電腦從背包里拿出來,插上優盤,隨便選了一個課件,主動給陳、喬二位同志簡單地介紹了紅稅工稅史學習小組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成果。
紅稅工老趙與陳喬二位同志
正在介紹中,一個服務員端上來一盤饅頭,緊接著又端上來一個銅火鍋,大家把火鍋里的驢肉燴菜盛到碗里,就著饅頭,開始了午餐。
我和老嫂子都不吃肉,我先拿起一個饅頭,老嫂子說去廚房看看還有什么素菜。
我問,陳喬兩位同志,你們在書中的配圖,選用的資料是從哪里來的?
他們說,是縣里檔案館保存的。
我問,數量有多少?
他們說,大概有二十余冊。
我們建議陳、喬二位同志依托這批資料,把戰爭時期縣級紅色財經工作深入系統地做個研究,為紅色稅史做個大貢獻。陳同志爽快地答應了。
談了一會兒,老嫂子從廚房回來了,她說讓服務員刷了鍋,做了酸菜饸饹面。于是我又吃了一小碗,老嫂子吃了兩小碗。
返回
飯后,我們乘坐喬同志的汽車下山,先把陳同志老兩口順道送回孔池村,握手時,我跟陳同志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陳老師,五年時間啊,把研究成果做出來!”。陳同志笑著大聲說:”好!“
離開孔池村去陽城縣的路上,我問喬同志:“他們老兩口退休多年了,搞收藏,建陳列館,這得需要多少錢啊?!”喬同志說:“前幾年,老兩口為了建陳列館,把縣城的房子都賣了。”
陳同志與老伴兒
我知道,在抗戰時期,有山西的官員、富戶、百姓,變賣家產捐獻報國,可那畢竟是國難當頭。沒想到,在和平年代,還有陳吉鎖同志與老伴兒這樣的夫妻,為了建設紅色陳列館,教育下一代,把自己的房子都賣了。
聊著聊著,我們到了陽城縣長途汽車站,我和李學委與喬同志握手而別。在返回的車程中,我的目光不時停留在車窗外起伏的山巒上,那綿延延的山巔,像老人的背,又像駱駝的峰........
回到太原,我給《金秋稅月》編輯部的雷副主編打電話,報告了此行的收獲,感謝他為我們推薦了這么好的交流機會!
雷副主編高興地說,我們編輯部非常愿意為山西紅色稅史研究領域的同志們牽線搭橋,希望你們能夠相互認識,拓寬視野,取長補短,形成合力,為山西紅色稅史研究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