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房產網;開化房產網二手房
加拿大溫哥華華埠地皮改建商業樓盤 華裔集會抗議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加拿大《明報》報道,當地時間2月26日,反對加拿大溫哥華華埠奇化街105號開發計劃的華人團體與多名華裔,到發展商位于溫哥華市中心的寫字樓外集會,要求與發展商對話,爭取在該地皮興建百分之百的社區房屋。
當天,約20名華裔聚集在發展商位于喬治亞西街(West Georgia Street)1111號的寫字樓外示威,要求發展商主席與他們對話。
行動發起人之一陳女士表示,該發展商先后5次提出的發展計劃都被推翻,可見社區反對興建商業樓盤的態度之強硬。她再次要求發展商,在該地皮上興建百分百的社區房屋,讓低收入人士入住,如果不愿意就應該離開華埠,把地皮轉賣給市政府。
參與集會的華裔老人鄺女士激動地表示,當日參與者中有很多人已經上了年紀,仍然堅持冒著寒風參加集會,但發展商卻不愿意會面,她斥責對方沒有禮貌。她表示,華埠近年來物價高漲,一碗面也要10多加元,老人與低收入人士難以負擔,擔心興建昂貴樓盤,會令當地物價繼續攀升。
集會結束后,發起團體與物業管理人員發生爭執,保安人員隨后報警。警方到場后向示威者提議,由警員負責將文件送上開發商辦公室,示威者同意,事件才得以平息。
「開化土拍」升龍房開競得華埠鎮住宅用地,溢價率108%
8月20日,開化縣華埠鎮華民村2020-1號地塊成功出讓。經過77輪加價,由開化縣升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7910萬元競得,樓面價約2710元/㎡,溢價率108.2%。
成交情況
該地塊出讓面積13268㎡,1.0<容積率≤2.2,建筑面積:≤29189.6平方米(不含地下建筑面積),其中旅館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且≤22189.6平方米(含物業管理用房),建筑高度≤50米。土地性質:二類居住用地(城鎮住宅用地)、旅館用地。
根據屬地鄉鎮華埠鎮人民政府申請,開化縣華埠鎮華民村2020-1號地塊,旅館需自持。
區位圖
現場圖
事隔36年紐約華埠或將再建監獄 曾引萬人抗議反對
中新網8月6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1982年11月18日,美國紐約華埠連同小意大利區為反對在巴士打街哥倫布公園附近興建監獄,發動了逾萬人向時任市長郭德華的市府示威抗議。結果還是監獄照建,監犯照囚。36年后的今天,噩夢勢將重演。因為市長白思豪有意將中央街80號大樓改建為一幢40層高的監獄。消息傳來,華埠震驚。
圖為中央街80號大樓,紐約市府有意改建40層高監獄。 (美國《僑報》/葉永康 攝)
為什么一定要在華埠選址?
當年曾代表華埠社區向市府交涉的現任華僑學校校長王張令瑜說,這是不可理喻的事,為什么兩次都在華埠選址,難道華埠是“沉默的羔羊”,好欺負?
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說,當地時間8月2日,市府的代表在華埠舉行閉門會議,他和寧陽會館、聯成公所及多個社區的代表應邀參加,聽取有關報告。
他認為,這是對華埠的第二次傷害。20世紀80年代,郭德華市政府妄顧民意,在巴士打街興建監獄,不但令華人擔驚受怕,也加重了華埠交通的壓力。
如果華埠再有一座可容納上千人的監獄,社區的安全當然是一個顧慮,而獄警必大量增加,停車又是另外一個大問題。現在特權停車已經讓華埠吃不消,再增加獄警及安全人員,交通必然出現更大困難。
伍銳賢又說,中央街80號假如建成監獄,華埠房產價值必大跌,市府不停漲華埠地稅,到時會為華埠減稅嗎?他說,建監獄是關乎華埠的生存空間,我們是堅決反對的,社區將因應市府的行動,進行抗爭。如市府一意孤行,或會再次發動大型示威抗議。
美東體育會董事長冼重慶說,該會每個周六、日都會帶小朋友在哥倫布公園打球、鍛煉,如果在公園旁興建一座大牢,將影響周邊的環境,萬一囚犯出逃,怎么辦?市府應該考慮社區安全問題,為什么一定要在市區建監牢呢?又為什么一定要在華埠呢?
據了解,白思豪有意興建監獄的地點位于中央街80號,乃前紐約州總檢察長來命名的“諾夫霍維茲辦公樓”(Louis J. Lefkowitz Office Building),現時乃曼哈頓地區檢察官及其他幾個政府機構的辦公室,共有70萬平方英尺空間。
穿越回到1982年年中,時任紐約市長的郭德華考慮到紐約市監倉有人滿之患,需覓地再建,他看準了華埠巴士打街60余號一大塊停車空地,有意將監獄建在這里。消息傳來,華埠及小意區大為震驚,紛紛表達不滿,特別是華埠,監獄開到自家門口,那是很危險的事。
當時的中華公所主席梅伯群召開常務會議討論,并與人力中心董事長李文彬研究,最后決定邀人力中心行政總監王張令瑜代表華埠跟市府交涉。
王張令瑜今年8月4日受訪時表示,當年的情況,歷歷在目。郭德華被《紐約時報》問及華埠的憤怒時說“唐人街的選票不到2000張,不足為慮。”華人看到報道后,均感不滿,議決在市府投票表決當天發動擔牌游行,抗議不公。
有份投票的除了市長、市議長外,還有五區的區長。華埠決定向其他6人進行游說,又聯絡了小意區、蘇豪區的民眾于當年11月18日前往市府示威。她又建議由醒獅隊前導,意喻睡獅醒覺奮進。
圖為建于1983年的巴士打街監獄。(美國《僑報》/葉永康 攝)
翻閱資料,當年,以中華公所為首的下東城反建監獄同盟的示威隊伍,在中華公所門前集合,在葉氏龍形醒獅隊的前導下,一條長達20丈,警方估計逾萬人的人龍,在鑼鼓聲中,向市府進發。
游行的隊伍手持反對在華埠興建監獄的標語,在市府門前繞行一個多小時,至下午1時30分才解散。警方則由4個警察分局調派250名警察,并加派騎警在場監視,以防。
市預算局在郭德華市長授意下,將原本編列第三號公聽在巴士打街與獲加街交匯處地盤建監獄案,排到最后公聽,以圖瓦解社區反建監的意志。可惜到投票時,以一票之差被通過。
昔日主流媒體紛紛報道繼姚揚勛事件后,華埠再次發動的萬人示威。《紐約每日新聞》更以一張游行人群在醒獅領頭下的照片作為頭版頭條。
輸掉“比賽”乃意料中事,華埠事后要求市府給予好處,以補回一點損失。最后市府同意在監獄旁邊興建老人公寓,就是現在的松柏老人大廈。將來40層監獄如果拔地而建,華埠會否提出同樣的要求呢?
伍銳賢說,那是以后的事。現在要做的就是全力反對,呼吁民眾參加公聽會,表達自己不滿及反對的心聲。
陳倩雯:華埠居民應發聲 承諾為選區爭取利益
市長白思豪計劃在曼哈頓華埠擴建拘留中心的計劃,在華埠社區引發熱議,市議員陳倩雯表示,該計劃目前尚在討論中,并非最終定案。她鼓勵華埠居民積極建言,并承諾為選區爭取權益。
陳倩雯表示,上世紀80年代市府在華埠設立曼哈頓拘留中心(Manhattan Detention Center)時,華埠社區通過多方努力,得以通過該項目為華埠居民增加了可負擔住房。此次市府計劃將中央街80號大樓重建成拘留中心,對于華埠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華埠是我所在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該區議員,我將爭取確保市府聆聽社區的意見。”陳倩雯說,通過中央街80號大樓重建項目向市府爭取更多的可負擔房屋、文化活動中心和停車位等資源,以滿足社區居民和未來發展的需求,不失為化弊為利的明智之舉。
她表示,該項目目前尚處于討論階段,預計未來將舉辦公聽會等社區會議征詢居民的建議,希望華埠居民積極建言、廣發聲音,共同為華埠的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