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房產咨詢有限公司;經緯咨詢有限公司
一季度全省商品房賣了5317.61億元,企業對銷售回籠依賴度提高
2021年第一季度廣東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出爐!
概述
市場概況
?市場總體復蘇延續,結構分化趨勢加劇
?到位資金平穩增長,銷售回籠占比過半
?投資建設總體平穩,后市企業態度審慎
后市展望
?房企去杠桿、降負債勢在必行
?資源向中心城市、城市群集聚,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面臨更大壓力
?行業資源將進一步向注重運營、財務穩健的頭部房企集中
機構觀點
【世聯研究】深莞去化不愁,廣州上行趨勢動力強勁
【克爾瑞】二季度灣區內部的市場輪動效應將增強
【合富研究院】集中供地模式將對穩定市場情緒產生積極效果
【廣州中原戰略研究中心】房企間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廣東經緯房產咨詢有限公司】二季度廣州樓市有望降溫
概述
2021年第一季度,廣東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總體延續去年的復蘇態勢,但相比1-2月勢頭有所減弱,需求端市場過熱苗頭得到初步遏制。
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其中銷售回籠資金占到位資金的50.4%,高于過往多數年份水平,意味著企業對銷售回籠的依賴度提高。
房地產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5.9%,增速比1-2月回落11.3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5.5%,兩年平均增長7.5%。
房屋施工建設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但3月單月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0.6%,比2019年同期則下降31.5%,某種意義上反映出企業對后市持審慎態度。
居住用地成交面積、成交金額同比增長44.3%和54.2%;平均成交樓面地價4782元/平方米,同比下降6.9%;平均溢價率15.7%,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數據分析撰文:廣東省房協市場分析課題組
本文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廣州分行、廣東省房協土地與產業研究中心
市場概況
1.市場總體復蘇延續,結構分化趨勢加劇
2021年第一季度,廣東商品房市場總體延續去年的復蘇態勢,銷售面積、銷售金額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但市場熱度相比1-2月有所減弱。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3251.66萬平方米,銷售金額5317.61億元,同比增長80.4%和107.9%;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8.0%和55.1%,兩年平均增長13.1%和24.6%。
與今年1-2月相比,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的同比增速分別回落57.7個百分點和67.0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分別回落9.1個百分點和13.3個百分點,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均價同比漲幅分別回落0.2個百分點和3.8個百分點,市場過熱的苗頭得到初步遏制。
圖1:2015-2021年各年第一季度廣東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比較
按用途分,商品住宅與非住宅商品房市場分化明顯,住宅市場需求強勁,非住宅商品房市場則相對疲弱。
一季度商品住宅銷售面積2880.91萬平方米,金額4824.35億元,同比增長81.9%和119.0%,比2019年同期增長32.2%和66.4%,兩年平均增長15.0%和29.0%。
非住宅銷售面積370.7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493.26億元,同比增長69.4%和39.0%,比2019年同期增長2.5%和下降6.7%。
圖2:2016年以來廣東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金額占比走勢
從地區結構看,2021年第一季度珠三角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占全省比重分別為66.1%和85.4%,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和3.6個百分點,地區分化加劇。
從各地區商品住宅銷售情況看,一季度珠三角地區銷售量同比增速雖然比1-2月明顯回落,但增速仍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數據顯示,一季度珠三角地區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874.99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及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95.3%和37.1%;銷售金額4109.43億元,比去年同期及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32.3%和76.4%;
粵東西北合計銷售面積1005.92萬平方米、銷售金額714.92億元,同比增長61.4%和64.8%,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24.0%和25.5%,增速明顯低于珠三角地區。
與1-2月相比,各地區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其中珠三角地區分別大幅回落93.4個百分點和98.3個百分點,粵東西北合計分別回落24.8個百分點和31.6個百分點。
圖3:2016-2021年各年第一季度廣東各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左)/金額(右)占比結構
圖4:2021年第一季度廣東各地區商品住宅銷售量同比增速變動比較
2.到位資金平穩增長,銷售回籠占比過半
一季度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7225.14億元,同比增長51.0%,比2019年同期增長26.9%,兩年平均增長12.7%,總體保持平穩增長。
其中,國內貸款1506.00億元,自籌資金1821.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3%和42.4%,比1-2月回落3.4個和2.8個百分點,增速較為穩定。得益于商品房市場復蘇態勢的延續,定金及預收款2460.72億元,個人按揭貸款1181.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5.9%和57.5%,增速為各類資金最高和次高;兩者合計占到位資金的50.4%,高于過往多數年份水平,意味著企業對銷售回籠的依賴度進一步提高。
利用外資3.27億元,其他到位資金252.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和50.6%;合計占到位資金的3.5%。
圖5:2020年以來廣東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及主要來源資金同比增速走勢
圖6:2013年以來廣東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結構
2021年第一季度,廣東中外資銀行業機構新增房地產貸款余額2528.33億元,其中新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498.26億元,同比下降12.6%和15.0%;分別占總新增貸款余額的22.7%和13.4%,所占比重同比下降4.9個百分點和3.3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廣東新增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新增貸款余額的比重持續下降,當前占比已處于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反映當前房地產信貸環境趨于嚴厲。
圖7:廣東中外資銀行業機構新增房地產貸款余額占總貸款余額比重走勢
3.投資建設總體平穩,后市企業態度審慎
第一季度全省房地產完成投資3208.66億元,同比增長25.9%,增速比1-2月回落11.3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5.5%,兩年平均增長7.5%。
按投資構成,建安工程和設備工器具購置分別為1930.72億元和31.93億元,同比增長27.5%和11.8%,合計拉動投資增長16.5個百分點;
土地購置費1015.63億元,同比增長24.4%,拉動投資增長7.8個百分點。與1-2月相比,一季度建安工程投資同比增速下降15.7個百分點,占比下降10.8個百分點;
土地購置費同比增速提高2.8個百分點,占比則提高10.2個百分點。
圖8:2011年以來廣東房地產完成投資走勢
從施工建設情況看,截至3月末全省商品房施工8.0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8.1%,同比增速較1-2月略降0.7個百分點。
其中,一季度新開工面積2878.3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3%,增速比1-2月下降19.3個百分點;竣工面積1636.5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0%,降幅比1-2月擴大5.0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房屋施工建設市場總體上運行平穩,但3月單月新開工面積約120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6%,比2019年同期則下降31.5%,某種意義上反映出企業對后市持審慎態度。
圖9:2020年以來廣東商品房施工、新開工、竣工面積同比走勢
圖10:2016-2021年各年第一季度廣東商品房新開工面積比較
從土地購置情況看,據監測,一季度全省經營性用地成交地塊688宗,同比增長36.5%;成交面積2556.86公頃,同比增長31.1%;成交金額1095.02億元,同比增長49.7%。
其中,居住用地成交面積562.66公頃,成交金額758.42億元,同比增長44.3%和54.2%;成交樓面地價4782元/平方米,同比下降6.9%;平均溢價率15.7%,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從居住用地平均樓面地價走勢看,2019年至2020年第二季度總體上呈現逐季上漲態勢,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有所下降并趨于穩定。
圖11:2019年以來各季度廣東居住用地平均成交樓面地價及溢價率走勢
按最高容積率計算,一季度全省成交的居住用地可建建筑面積合計1586.0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5.7%,比2019年同期增長7.6%,兩年平均增長3.7%。與同期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相比,僅相當于55.1%,為2019年以來各季度最低。
圖12:2019年以來各季度廣東成交居住用地可建面積與同期商品住宅銷售面積比較
后市展望
房地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無庸置疑,房地產市場必須與宏觀經濟保持協調發展。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從總體供給不足轉為結構失衡,從滿足基本居住需求轉為滿足高品質生活需要。相應的,其產業定位也已由單純經濟屬性為主向社會民生屬性轉變,住房的投資屬性也應向消費屬性回歸。
去年下半年以來,為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監管部門不斷加強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包括針對開發企業的“三道紅線”,針對銀行業的“信貸集中度管理”,并強化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從開發端到消費端,房地產金融政策全面收緊,其政策成效也已開始顯現。而房地產業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金融政策的變化勢必深刻影響房地產市場走勢。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住建部對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無錫、成都、西安、南昌、廣州、合肥、寧波、東莞、南通等13個房價漲幅居全國前列的城市進行了約談、督導或調研,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扛起城市主體責任,確保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顯然,維持市場穩定,尤其是維持房價、地價平穩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務,容不得變通。
展望今后一段時期,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將持續發力,成為融資的重要參考標準。受此影響,房企去杠桿、降負債勢在必行。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嚴格落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兩道紅線”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嚴控個人住房貸款投放節奏,并強化信貸資金用途管理,嚴防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居民信貸政策也將轉向去杠桿。
從對商品房銷售市場的影響看,銀行壓減房地產貸款額度,必然傾向于將資源配置于高能級城市、高評級房企及高凈值人群,市場分化將進一步加劇,資源向中心城市、城市群集聚,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面臨更大壓力。
從對行業發展的影響看,在新的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之下,房地產企業有息負債規模直接受到限制,企業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行業資源將進一步向注重運營、財務穩健的頭部房企集中。
綜上分析,房地產業要在更高層面上服務于發展大局,過去以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擴張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增強與國民經濟其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與均衡性,由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轉為穩定器。房地產企業在把握市場機遇的同時,也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共同維護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合理控制負債水平,確保企業財務安全;要誠信經營,主動承擔更高的社會責任;要圍繞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要加大房地產科技創新投入,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助力產城融合發展。
機構觀點
【世聯研究】深莞去化不愁,廣州上行趨勢動力強勁
廣東市場一季度整體成交向好,與2019年同期對比,成交量有較大增長,但不同城市之間,城市不同板塊之間的分化仍然劇烈。市場熱度擴散路徑為深莞—廣/惠—佛/珠/中,繼去年7月深莞調控之后,需求外溢疊加比價效應,廣州開始加速補漲;年底佛山臨廣、珠海唐家與金灣、中山的中心與東部組團也開始跟隨上漲,一季度延續勢頭,若調控不加碼,預計價格上行動力仍將十足,土地市場熱度亦將維持。
展望二季度住宅市場,深莞在調控加碼后價格已被有效抑制,預計已取證的項目總體繼續維持橫盤,向上調價阻力極大,但去化不愁,成交取決于推盤量;廣州在調控不再加碼的情況下仍將量價齊升,上行趨勢動力強勁;佛山、中山、珠海與惠州仍然是分化,臨廣、臨深、臨莞以及主城市核心板塊仍有較強上行動力,城市內其余板塊緩慢跟隨回溫概率較大;江門、肇慶及省內其他城市,仍將是內生型主導,主城區穩,其余板塊以價換量仍難以避免。
對于商辦與公寓而言,高庫存、去化困難是常態,也是全國所有城市都面臨的通病,短期難以緩解。
【克爾瑞】二季度灣區內部的市場輪動效應將增強
受去年同期基數偏低因素影響,疊加市場整體回暖,今年一季度大灣區9城商品住宅市場成交面積同比均大幅增長。其中深莞在調控政策不斷加碼的情況下,新房得益于“一二手倒掛”的價差銷售火熱,但二手房市場已現疲態。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廣佛取代深莞成為一季度灣區市場的明星,一二手量價均有亮眼的表現。
土地市場方面,一季度房企在灣區的拿地熱情有增無減。在雙集中供地模式影響下,廣深3月雙雙進入拍地真空期,而廣深之外的幾個重點城市如東莞、佛山、惠州、珠海等成為房企拿地的熱門城市,土拍溢價率明顯回升,高價屢有出現。隨著廣深首批集中供地出爐,預計4月底到5月中灣區土拍市場的焦點將重回廣深,其中廣州更是釋放出近千萬方的宅地供應。本次土地集中出讓的結果,將對灣區后市預期產生莫大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場火熱勢頭未改,住建部已經于4月初約談廣州、東莞,并將東莞納入重點監控城市名單,要求兩地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扛起城市主體責任,確保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而深圳、東莞以及廣州在此前后也是政策補丁不斷,市場過熱的勢頭已經得到初步遏制。二季度,預測灣區內部的市場輪動效應將會增強,包括佛山、珠海、惠州等廣深周邊政策相對溫和的城市有望迎來機遇窗口期,成交或持續放量。
【合富研究院】集中供地模式將對穩定市場情緒產生積極效果
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自春節后快速復蘇,一季度9城網簽面積同比倍升,較2020年二季度升1成;廣、佛、深、莞局部板塊一手市場供應偏緊的現象凸顯,部分區域二手市場價格上漲速度加快。廣佛片區成交恢復較快,貨量充足且配套成熟的板塊支撐成交回升;深莞片區政策調控壓力加大,成交走冷;其余區域成交穩中向好。
展望二季度,宏觀環境通脹壓力加大,管理層“房住不炒”的政策目標堅決明確,流動性邊際收緊的趨勢仍將持續,部分市場過熱區域的調控壓力將進一步增加。政策將更多圍繞“供給側改革”“市場價格監管”及“人才購房政策修正”三方面開展。另外,房貸額度偏緊亦對購買力形成一定壓制。預計二季度總體市場將較一季度降溫,但庫存稀缺區域的市場需求仍然相對穩健,市場下行壓力更集中于缺乏城建配套及地緣購買力支撐的部分外圍區域。
聚焦頭部城市,當前政府正持續加大土地端調控對穩定市場預期的指引作用,預判集中供地模式將對穩定市場情緒產生積極效果,對于庫存緊張、配套成熟區域的優質土地,房企的補庫存需求仍然充足,相應的土地仍會有一定競爭,但高溢價的現象將減少。
【廣州中原戰略研究中心】房企間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一季度廣州推出商住用地總建筑面積達928萬㎡,其中增城供地量位居全市之首;全年供地計劃顯示,擬供應宅地100幅、總建面1748萬㎡,總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住宅成交方面,一季度廣州迎來4年最強“小陽春”,成交面積達327萬㎡,主城、黃埔及南沙表現佳,北部項目去化壓力較大,開盤平均去化率約44%。東部及南部流量項目備受青睞,受外溢置業需求影響,黃埔、番禺加快補漲;白云北、花都、從化等價值提升速度較慢的片區樓價漲速仍相對緩慢。至3月末,廣州一手住宅可售存量837萬㎡,同比增長9.7%;近半年庫存去化期降至9.3個月。廣州自進入樓市上行期已約10個月,自2020年末已超出平穩區間,2021年初以來調控措施頻繁,結合土地集中供應、居民資金杠桿受擠壓等情況,預計二季度末市場將進入上行期末端。
在樓市調控基調從嚴趨勢下,預計下階段廣州主體政策仍將維持穩定,但“偏緊縮型”調控持續貫穿以壓制過熱區域,未來市場成交速度或有所放緩。土地供應兩集中新模式下,房企間分化將進一步加劇;融資成本低、區域集中度高及產品溢價能力強、產品標準化的品牌房企將有更多拿地機遇。
【廣東經緯房產咨詢有限公司】二季度廣州樓市有望降溫
廣州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在促經濟復蘇措施、人才購房政策等利好下,樓市恢復較快,2021年一季度樓市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熱度,一手住宅網簽面積約349萬㎡,雖然環比下降15.3%,但主要受供應大幅減少的影響,供應約189.2萬㎡,環降61.5%,供少于求。而對比去年一季度疫情影響的樓市,成交量則大幅增長227.3%。
廣州樓市升溫較快,在一季度開始有調控收緊的跡象,至4月初發布新一輪樓市加碼政策。各樓盤或謀定而思動,加上目前供應量放緩,二季度成交量或有波幅變化,樓市有望降溫,但不意味著樓市變冷,廣州的住房需求仍大,且調控措施意在求穩、促市場健康發展,從增加宅地供應、加大租賃住房用地供應、打擊投機行為等措施可見。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央始終強調“房住不炒”,在住建部約談之后,上海、深圳、東莞、西安、合肥等熱點城市也加碼調控,熱點城市調控從嚴已是大趨勢,其他非熱點城市則未出現調控加碼,充分體現了分區精準調控的指導思想。
END
前三季度廣東房地產市場總體趨于平穩 調控力度不松勁
金羊網訊 記者趙燕華、通訊員羽鍵報道:31日,廣東省房協發布的前三季度廣東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在房地產調控政策疊加效應不斷強化下,市場多項指標增速平穩回落。前三季度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增長8.5%和13.7%,增速連續三個月小幅回落;市場供不應求情況加劇,住宅庫存再創2013年以來新低,當前庫存壓力集中在非住宅商品房;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8.1%,增速一路走低,資金壓力逐步上升;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8.9%,增速略有反彈,但新開工、竣工面積同比增速趨于回落。
省房協分析,迫于資金壓力,預計四季度企業可能調整銷售策略,加快回籠資金;投資、建設指標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
銷量增速持續回落,樓市總體趨于平穩
今年前三季度,廣東房地產市場總體表現平穩,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分別為11198.10萬平方米和13106.21億元,同比增長8.5%和13.7%。從走勢看,在日益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環境之下,受貨幣信貸政策持續收緊、按揭利率不斷上調等因素影響,自下半年以來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增速持續小幅回落,至9月分別累計回落2.6個和3.1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分別為3731.94萬平方米和4651.04億元,環比下降16.2%和6.4%。
按用途分,前三季度商品住宅銷售面積9613.51萬平方米,銷售金額10898.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和6.6%;占商品房總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85.8%和83.2%。非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1584.59萬平方米、金額2208.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4%和69.7%。商品住宅均價11336元/平方米,非住宅商品房均價13934元/平方米,同比分別上漲3.0%和9.9%。數據顯示,受調控政策影響,商品住宅銷售量、價的增速均明顯低于非住宅商品房增速。
分區域看,珠三角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7421.9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9%;銷售金額10745.53億元,同比增長5.5%;分別占全省總量的66.3%和82.0%,其中銷售面積排名前三的佛山、廣州、惠州3市合計占全省的38.5%,銷售額排名前三的佛山、廣州、深圳3市合計占全省的49.5%;銷售均價14478元/平方米,同比上漲9.8%。粵東西北合計銷售面積3776.17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360.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8%和76.7%,增速較1-8月回落5個和3.5個百分點;銷售均價625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21.3%。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各地區的商品房銷售量增速均有所回落,呈現趨同走勢。
市場持續供不應求,住宅庫存屢創新低
從供求關系看,今年以來商品房新增供應面積持續小于銷售面積,前三季度全省商品房和商品住宅新增批準預售面積分別為4622.74萬和3980.9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1%和10.5%。新增批準預售面積與銷售面積相比,1-9月商品房供銷比跌至0.41的新低,這與主管部門對于超過政府指導價項目不發預售證有關。
從庫存情況看,截至今年9月期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5083.3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9%。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2519.5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5%;非住宅商品房待售面積2563.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2%。數據顯示,商品住宅待售面積創2013年以來最低水平,已低于非住宅商品房的待售面積,現階段庫存壓力主要集中在非住宅商品房。
資金增速一路走低,投資面臨下行壓力
前三季度,全省房地產到位資金13675.39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1-8月下降2.4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3056.41億元,增長55.5%,占比22.3%;利用外資35.53億元,增長31.5%;自籌資金3704.30億元,增長12.2%;以銷售回籠資金為主的其他資金6879.15億元,同比下降6.5%,占比為50.3%。其他資金鐘,在信貸政策持續收緊之下,定金及預收款同比增長5.5%,個人按揭貸款同比下降15.3%,比1-8月分別下降了2.1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隨著調控政策疊加效應持續顯現,企業銷售回籠資金難度加大,資金趨于緊張,將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
從房地產投資情況看,前三季度完成投資8586.35億元,同比增長18.9%,較1-8月略高0.7個百分點。但從建設指標看,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積67951.5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1%;本年新開工面積11978.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6%;竣工面積4492.1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2%。與上半年相比,前三季度商品房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同比增速分別回落0.4個、5.6個和16.0個百分點,增速均呈下行趨勢。
土地市場方面,9月末待開發土地面積3246.1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5%。其中,本年土地購置面積1149.1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3%,同比增速較上半年提高2.9個百分點;成交價款1076.44億元,同比增長48.1%,較上半年回落41.5個百分點;成交均價93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長39.2%。從單季度數據看,第三季度土地購置面積、成交價款分別為482.04萬平方米和510.17億元,環比分別增長22.6%和65.1%;購置均價10584元/平方米,環比增長34.7%。數據反映,在政府加大土地供應力度的同時,地價也上漲明顯,這將進一步提高房地產開發市場的門檻。
市場展望:四季度市場銷售量或有所回升
從政策環境看,近年來國家致力于加快推進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健全。按照中央部署,各級政府部門一方面從需求端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另一方面從供給端增加土地供給、探索“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新體系,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成為建立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省房協分析,就目前而言,重點城市“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簽”等行政手段仍將嚴格執行,一定時期內商品房交易市場仍將受到抑制,住房租賃市場則將加速得到培育和發展。金融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有序推進去杠桿,個人住房信貸仍將維持收緊,住房按揭貸款利率仍有上浮空間,將進一步影響購房決策,從而影響市場交易和企業資金回籠,企業的資金壓力也將進一步凸顯。
預計四季度企業將調整銷售策略,加大銷售力度,市場銷售量或有所回升。但受資金壓力上升和限售、限簽等影響,企業的投資建設進度也可能放緩,完成投資、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等指標的同比增速可能進一步回落。
省房協建議,企業認真領會貫徹中央精神,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嚴格規范市場行為,共同營造誠信自律的市場經營環境;密切關注并適時介入房地產租賃市場和特色小鎮建設等新型地產形態,由傳統單一的“開發-銷售”模式向“持有-經營”模式轉型;更加注重對綠色環保、低碳節能、智能簡約、人文關懷的產品的打造,更好滿足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機構觀點
省房協報告同時收錄了地產研究機構的觀點:
【世聯行】2017年的主基調是穩,竣工、銷售增速下行,庫存、融資回落,呈現全局平穩投資退潮的穩態;在限售再起、信貸收緊、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前三季度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速降至7.6%,與2015年底相當,預計全年住房銷售面積絕對值與去年基本持平。在可見的將來,購買不再是唯一解決住房需求的方式,多渠道、多種類的租、售供應將先后登場;租賃既是解決基本居住需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提供個性化服務、高附加值服務的重要方式,還是新時代住宅多樣化服務和消費的重要載體。
【合富研究院】本輪房地產調控兼具系統性與持續性。政策針對重點城市一二三級市場全面收緊,抑制與改革并舉,體現系統性;各城調控范圍擴大、調控方式深化,體現持續性。近期看,各種政策壓力疊加伴隨金融去杠桿過程,致使全國二級市場周轉被明顯抑制,直接表現為黃金月市場“旺季不旺”;規模房企資金回籠壓力上升已促使更多企業在三季度后“促銷走量”,各城高性價比項目陸續增多。長遠看,土地要素“供給下降”趨勢下,政府將加快形成“長效機制”保障“住有所居”。一級土地市場供應方式與供應結構改變將傳導至二級市場產品結構,“土地獲取成本”仍然是決定未來市場價格的關鍵因素。
【廣東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四季度政策層面將維持穩中偏緊的主基調,一方面,已經出臺緊縮調控政策的城市仍將維持較長的時間周期以鞏固現有調控成果;另一方面,部分房價繼續上漲的三四線城市將加碼調控。隨著金融去杠桿持續,全方位監管措施的落實,以其他渠道的信貸資金將難進入房地產。與此同時,四季度銀行信貸額度收緊,房貸利率上浮態勢將難以緩解,預計成交將受到較大沖擊。土地市場方面,土地供應端對租賃住房用地予以重點支持,一方面加大執行“限地價、競自持”規定,增加租賃住房所占比重;另一方面,試水純租賃用地,鼓勵企業發展租賃市場。
【廣東經緯房產咨詢有限公司】“房住不炒”成為未來調控的主導思想,促進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格局打開,并往縱深滲透,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延續,住房銷售市場趨于理性發展。就廣佛地區而言,調控基調從嚴,現行政策有望延續,不排除階段性的政策組合拳以維穩樓市。預計至年末,廣佛樓市對比第三季度有所升溫。一方面,房企年終考核將至,部分房企或以頗具吸引力的價格沖刺目標;另一方面,廣佛樓市將迎來年末推貨小高潮,中心區域及外圍板塊均有新房源補給,一些品牌房企的全新項目也將相繼亮相,帶動購房者看房及交易熱情回升。年末房價預計總體維穩、增速放緩,交易熱點將集中在房源充足區域。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提速,及其作為“一帶一路”戰略門戶樞紐的價值逐步顯現,廣佛地區在產業升級、人才引進、資金及資源傾斜、城市及交通建設等方面均獲利好,城市躍升的空間較大,房地產行業亦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格局中構建風險預警機制、提高行業風險管控能力亦成為行業良性發展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