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馳房產中介;順馳房產中介二手房可靠嗎
進入2015年,搜房與房產中介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了!
去年,中介對搜房說:我們不和你做生意;今年,中介打上門來不讓搜房做生意。2月6日,搜房網武漢辦公室遭到21世紀、華明達等30多家中介公司的50多人圍攻而陷于癱瘓,這些人還反復開合電閘使機房服務器發生故障。圍攻持續到當天凌晨三點。2月9日,搜房網武漢辦公室再次受到沖擊,滋事人員與物業發生沖突,警察趕到現場才暫平息了事態。
搜房這次太狠了
新年伊始,搜房就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5城市推出“直客式”服務。業主通過搜房移動或PC平臺將房產委托給搜房;搜房通過交易平臺匹配潛在購房者;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后,搜房提供過戶、金融等服務。全流程的服務只收成交價0.5%的中介費。
過去,房屋中介的“行規”是收取房價2.7%的費用,一般是買方掏錢。搜房發布的10萬套房市值超過1000億,按2.7%的費率中介能收27億,搜房只要5億。2014年北京二手房均價接近3萬元,平均面積90平米,單套價格270萬。這樣的一套房,通過搜房購買可以省下將近6萬元!購房人如何選擇還用說嗎?中介能不急嗎?
一間房、幾張桌、七八個白襯衣黑西裝的工作人員(底薪2000),天氣好時在門前支塊貼滿A4紙的板子,上面是周邊小區的房產出售、出租信息。
別看門檻低,賺錢可不少。2013年,北京成交二手房16.2萬套,按2.7%的費率,中介收入近120億。再加上近40億的租房中介收入,北京房屋中介年收入約160億!另據中原地產數據,2014年促成交易6500億,傭金收入116億,涌現出95位百萬年薪營業員和137位百萬年薪店長,最高業務員年薪達740萬元,這還是成交額同比下降35%并扣除經紀公司“抽水”之后的收入!
賺錢多、賺錢容易,可房產中介的脾氣卻是最暴躁的,沒有之一!因為門檻低的行業有一個共性,就是市場好時一哄而上、市場壞時死一大片。一哄而上時搶別人碗里的飯,死之前則要吃別人身上的肉!
把“中介”和“全武行”放在一起百度,發現房產中介是“文武雙全”:南京我愛我家與順馳房產上演全武行、沈陽21世紀不動產和瑞家房產因“地盤之爭”大打出手、上海房產中介爭搶房源上演全武行……搜房這次太狠了,喊出0.5%的費率,成為全行業的公敵,難怪被圍攻。
房產中介模式面臨變革
實際上,2.7%的中介費并不符合規定。早在2011年,北京市發改委下發了《關于降低本市住宅買賣經紀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北京市500萬元及以下的房屋收費標準為2%。
其實,2%的費率已經很高了。購房者對過高的中介費早已怨聲載道。前年北京市住建委公開征求意見,市民反應最多的就是中介費過高,有代表性的意見是:現在一套房屋動輒三四百萬元,中介服務費一次就收幾萬、十幾萬,它們的工作付出遠遠不值這個價。
社會進步的方向是方便人與人溝通和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汽車替代馬車是必然的,一百年前倫敦馬車夫抗議汽車搶他們飯碗是徒勞的。
房產中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匯聚賣方、買方的信息;二是撮合交易并協助辦理相關手續(過戶、貸款等)。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匯聚、存儲信息這項工作本身的成本非常低廉,問題是如何讓買方、賣方愿意把他們的信息提交給你。
撮合交易協助辦理手續這項工作,在今天看來還是非常必要的;將來則未必,買賣雙方看過房、談好價,過戶手續說不定可以用手機“面對面辦理”!
無論如何,從技術含量和付出的勞動量看,中介服務絕對不值5、6萬,重資產(門店費用占營收的三分之一)、高傭金不是常態!
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基于供不應求和信息不對稱獲取暴利的模式將一去不復返。回過頭來看,去年房產中介的抵制客觀上加速了搜房向交易平臺的進化,令“降維打擊”提前到來。
其實,搜房與房產中介本身并無仇怨,只不過恰巧一個是“的哥”另一個是“馬車夫”。愛屋吉屋喊出“傭金減半哦”,思源地產將中介費降至1.5%,搜房只不過比他們更激進些?!俺m三戶,亡秦必楚”,何況不止搜房網、愛屋吉屋、思源地產這三戶。
對當事各方的點評
搜房有備而來。內部組織變革,打造媒體、交易、金融三大平臺不談,僅看外部:一是參股世聯行、合富輝煌及同策,搭建一手房營銷生態圈,確保了自已的主營業務收入;二是“拉攏”經紀人,不然的話今天誰為客戶提供服務;三是積累大量二手房源。假如這次搜房公布的10萬房源是平均分布的,則有2萬套在北京。2014年,北京排名第一、第二的鏈家和我愛我家分別公布了3.2萬套和1萬套,不論搜房的2萬套與它們兩家的房源是否有重合,都足以撼動舊的格局。待買房人和業主用腳投票時,搜房網不愁房源不自動上門。
政府態度至關重要。中介公司上演全武行的同時會到政府部門狀告搜房擾亂市場。但政府對中介收費過高早有不滿,怎么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叫停搜房這項惠及房奴的舉措?
最后,事態的發展要考驗中介的“底線思維”了。據華聲在線報道,搜房一線員工在周未受到來自中介公司的人身威脅。在一份《致搜房的一封信》的“檄文”中,中介公司舉了兩個水果商販的例子,并威脅“低價叫賣”可能被“砍死”。假如馬車夫砍死的哥,馬車消亡地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