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房產、沁園房產證辦理招標
“群里有人去辦理了沁園的退款嗎?退款后,已經辦下來的貸款需要做變動嗎?”9月11日凌晨1點的杭州綠城建發沁園業主群里,52位業主還在線上活躍著。
9月6日,此前因高層洋房超過限價而被舉報的綠城沁園正式通知業主辦理退款。“這真的是長見識了,只見過開發商漲價,但沒見過主動退錢的,尤其是綠城的房子。當初買房時,房源很緊張,一出來就搶光了,價格其實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比較杭州本地人都認綠城,品質好多花點錢也無所謂。”綠城建發沁園業主群群主“羅羅”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確認退款事情真實性,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致電杭州綠城建發沁園售樓處,對方表示,目前已經正式開始給洋房業主辦理退款業務,但需要預約登記。按簽約價格來算,最少的也可以退35萬元,而簽約價最高的一套總價為2101萬元,降價后2022萬元,業主至少可以拿到79萬元的差價退款。對于記者問詢此次降價是否因為同行舉報時,對方表示不知情。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致電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個事情是存在的,但后續具體如何操作并不清楚。如果價格要調整,肯定會公示新的一房一價。”
對于被卷入此次事件中的首開杭州金茂府,記者致電其杭州項目售樓處,得到回復稱:目前該項目已處于售罄狀態,今年7月5日開盤的最后一期均價4.81萬元/平方米。對于綠城建發沁園降價退款事件,他表示不太清楚,但同時表示金茂一直是嚴格按照政府限價規定來定價,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來銷售的。
杭州金茂與綠城沁園之所以卷入糾紛,表面上看本土企業與外來企業在政策上或許受到不公待遇所致,但背后更多的是限價給企業、行業所帶來的兩敗俱傷。
矛盾再次爆發9月9日晚,金茂一位項目負責人在晚間發布了一條感慨:“杭州市場的一出鬧劇。”在消息發布不到十分鐘,這條朋友圈被刪除。這出鬧劇指向的正是兩個月前因銷售定價而起的糾紛。事件起因是今年2月底,綠城建發沁園二期開盤,銷售備案價均價為5.4萬元/平方米,與去年年底首次開盤4.9萬元/平方米(含6000元精裝)價格相比,每平方米漲價了4500元。如果單從綠城建發沁園4.08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來看,這個價格尚覺在合理范圍之內。但如果放在限價背景下的杭州市場中,與同類產品相比,可謂是打了一個擦邊球。今年5月,綠城建發沁園又拿到了5、6幢“洋房”預售證,共計46套房源,主力戶型160~180平方米,均價為6.36萬元/平方米,裝修標準6000元/平方米。
反觀同一板塊今年2月開盤的杭州首開金茂府,同類型產品價格形成明顯對比。今年5月,首開杭州金茂府最后一批疊排房源備案價格為單價區間6.2萬元~7.3萬元/平方米,裝修標準6000元/平方米,共69套,戶型建筑面積段約198~213平方米。項目于2017年6月28日首次開盤,價格4.8萬元~5萬元/平方米。今年7月4日,首開杭州金茂府最后一批房源面市,高層214套,戶型建筑面積約143~168平方米,均價4.81萬元/平方米,其中裝修標準6000元/平方米。這也意味著,綠城建發沁園的洋房價格不僅高于金茂府的洋房,甚至有些戶型的均價還高出金茂府疊排產品的最低價。
綠城打破限價一事,曾在杭州地產圈里引起不小的騷動,但也引來同行跟風試探。今年7月,有消息稱金茂曾向杭州相關政府部門舉報過此事,原因是沁園的“洋房產品”為偽洋房,但批出來的預售價卻是洋房的價格系數。這一消息很快得到了金茂方面的否認,7月8日,金茂發布澄清公告,稱:“中國金茂擁護并積極響應各級政府關于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一系列調控政策。首開杭州金茂府自2017年6月首次開盤以來,一向尊重相關政府部門關于銷售價格的批復,并嚴格尊照執行。”公告中對于媒體所稱“金茂府想漲價卻一直未得到政府批復,因此將該情況舉報給相關部門一事”明確否認。
舉報風波最終以綠城建發沁園讓步退款告終,但退款事宜一直懸而未決,記者曾在今年8月中旬聯系綠城相關項目負責人問詢此事,但當時得到的回復是尚未確定退款時間。時隔兩月后,在沉寂已久的綠城建發沁園業主群里,記者得知已有業主于8月底接到綠城方面通知辦理退款手續一事,最終在9月6日拿到第一筆退款,而此后業主群中其他業主也均陸續接到綠城方面通知,正在陸續辦理中。
限價之下誰是贏家“雖然降價退款對我們業主來說是好事,但我們更擔心的是,在這種薄利情況下,到時開發商會不會減配交房,現在各地樓盤出現質量問題的那么多,當初之所以選擇買綠城就是沖著質量去的,明面上的價格漲跌大家看得到,但看不到的是建筑質量,這個可能需要入住幾年以后才知道。”業主群里一位杭州本地購房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擔憂,她購買的是綠城建發沁園的洋房項目。
而綠城建發沁園事件也同樣引起了杭州市場其他房企的恐慌,一位杭州本土房企項目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初綠城建發沁園首次突破限價時,我們以為杭州市場或許出現了轉機,但這次事件讓人深感漲價無望,綠城那塊地拿地價就在每平方米4萬多元,從今年杭州土拍市場成交價雖有所下降,但大部分項目樓面價也都在每平方米3萬元以上,目前杭州樓盤備案均價為48394元/平方米,未來基本沒有什么上漲空間。”
限價之下,似乎沒有真正的贏家,對于這一政策,金僑控股董事、高級副總裁賈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做房地產一個要面對的是市場,一個面對的是政策,任何政策的導引我們都必須遵從。在現有的政策環境下,開發商要采取的經營行為依然要遵從現實,在目前階段下做好自己的性價比,做好投資、銷售的價格考量,不要盲目追高殺低,這不是做股市,這是在做幾十年的產品。”
東方今典房地產集團總裁胡長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限價政策是為了更好的引導房地產市場向健康方向穩步發展,避免房價過快過高上漲采取的階段性必要手段,在未來,當市場回歸理性時,限價政策應該會逐步退出,或者會有更好的長效機制來取代這一政策。”
某央企成都項目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限價政策的本意原是為了引導市場向健康方向發展,但限價之下,很多房企為了控制建筑成本,導致去年很多地方項目出現大量質量維權問題,這使得調控的方向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其實在地方政府內心深處,也在做一些思考,在紅線之內去做一些調整,通過一些附加條款或者別的方式,讓企業有一些利潤空間,以便使企業能夠投入精力去做好產品,而不是一味的去限制價格。”
(此文刊于中國房地產報9月16日08版 責任編輯 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