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住房有房產證嗎—農村的房子有房本嗎
眾所周知,城里的居民在買了房子之后,就能獲得房產證,房產證上面不僅寫著房子的居住面積大小,也寫著戶主的名字,以證明這套房子歸誰所有。而農村房屋由于都是當地居民在自家宅基地上建造,是自建房屋,所以很多農村房屋就沒有房產證。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國家也開始給農村房屋辦房產證了,村干部會挨家挨戶進行通知,未來農村房屋也要發“證書”了。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農村自建房屋都可以辦理房產證,也有5類農村房屋不能辦理房產證,那些在農村有房子的人先要了解一下:
第一類,在耕地上建造的房屋。我們國家本來人均耕地就很少,對于耕地資源的保護是十分重視的。而這類房子在未經過村委會的批準,私自建造在耕地上面,明顯是違規建筑。所以,在耕地上的房屋是拿不到房產證的。建議擁有這類房子的村民,應該主動搬到自己的宅基地上的房子里去居住。
第二類,舊房子是沒有被拆除的。在廣大農村地區,之前就有規定在宅基地上是一戶一宅,這主要是農村的宅基地面積也有限,不可能讓一個家庭建有多套住宅。而有些農村家庭,在沒有拆除自己老房子的情況下,又在另一塊地上又建造起了新的住宅,而建造的這套新住宅,就很可能會拿不到房屋產權證了。
我們建議,如果農村居民已經在另外一處地塊上建好了新房子,不會再去舊房子居住,就應該盡快拆除,以免新房子的產權證辦不下來。
第三類,擁有多套住房的家庭。有些農村居民以子女將來長大要有房子住為由,就在另外一塊地上建起了新房子,而這類新建房子也是拿不到房產證的,主要是將來子女長大之后,很可能會搬到城里去居住。另外,子女就算將來要有房子住,也可以向村里申請自己的宅基地建房,而不需要替子女提前造房子。
第四類,空置時間超過兩年以上的老房子。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農村居民都跑到城里去買房子,早已經定居下來,成為了市民,也不會再回自己的老房子居住了。此外,還有一些農村居民長期在城里打工,也不愿意再回農村生活了,而老房子也是被長期空置著。
現在的問題是,這類房屋由于長期沒人居住,不僅會因年久失修成為危房,隨時會出現倒塌風險,而且也不利于農村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所以,我們國家對于空置時間超過兩年的老房子也是不會發放房產證的。
第五類,城鎮居民在農村建造的房屋,這類房屋也是辦不了房產證的。有些城里老人想到農村養老,所以在農村建了房子,還有一些城里居民在城里買不起房,想在農村建造房屋,圓上住房夢。
不過,農村的宅基地主要是提供給當地村民建房居住,而并不是給其他城鎮居民建房的,所以城鎮居民即使是在農村建造了房屋,房產證也是辦不下來的。所以,那些想要在農村地區買房的城鎮居民還是早點收手,因為房屋的產權是沒辦法辦下來的。
如今我們國家開始在農村地區辦理房產證,除了是要整頓農村宅基地的亂象,更有效地利用宅基地,也是為了整合農村的土地資源,避免土地資源過多的浪費,未來農村地區以上5類違規建房的情況會越來越少,大家要提前打算,以免耽誤拿產證,影響到了自己的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