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義房產-德義苑小區
不時遇到一些客戶,要買產權老公寓的小戶型,有說預算有限,只有300-400萬的,有說600-700萬的,有說1000萬以內的。
很多客戶以為中介以預算多少,其實不然,中介在意的是預算和現實有沒有匹配的可能性!現在很多解放后的老公房總價都不止300-400萬了,300-400萬買20-40平的使用權老房子有可能,買產權的老公寓,基本上不現實;2年前,19年的時候600-700萬真的可以買到還不錯的產權1房,那一年成交的幾套57平的集雅公寓都在631-710萬左右,那一年的55平的衛樂公寓產權一房也差不多600多萬。
但是經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一輪暴漲,現在想買一個50-70平的老公寓,基本上要800萬以上,甚至要800萬-1000萬之間了。
今年先后掛牌的小戶型產權老公寓,常德路常德公寓(有電梯)46.72平750萬到(朝東),興國路老公寓51.92平820萬到手(一樓,朝北),重慶南路重慶公寓62.27平850萬到手(一樓,朝東),陜西南路立地公寓55平750萬到手,2周前剛剛賣掉的淮海中路飛龍大樓72.31平報價1130萬。
老公寓尤其是產權老公寓里面有幾個問題:
首先很多客戶有個誤區,都覺得老房子的實際使用面積比房卡或者房產證登記的面積大,的確,大多數的使用權房子,往往因為有壁櫥、過道、廚房、衛生間還有一些公用面積不計卡,或者開發了一些空間,使用面積是會比卡上(使用權)或產證上記載面積大的,產權的整棟新里或花園洋房也是往往使用面積比建筑面積大;但是產權的老公寓,和現在的新公寓一樣,也是有得房率的問題,甚至有些得房率比較低,一分價錢一分貨,使用面積大于登記面積的,房東一般也在報價上有體現,又便宜又好實際面積又大,這種事基本上是很少有的。
其次,不管是面積大的老公寓,還是面積小的老公寓,原始整套的才更有價值。很多老公寓其實是使用權,產權混雜的,很多不是整套,一般不是原始整套的,絕大多數遇到的情況是公共空間部分歸屬不明確不清晰,公共空間的環境因此相對較差。現在淮海大樓里有一套產權小戶型在售,建筑面積38平,售價550萬到手!這樣的房源就不是整套的,去年還有一套淮海大樓87.64平,750萬到手,實際上戶型中間有個長長的公共過道,這幾年出售的枕流公寓產權房也大多有這樣的問題,很多把這樣的問題稱之為硬傷,一般有硬傷的房子,價格要比市場上便宜很多,所以看到總價單價和面積之間的關系,明顯低于市場價很多很多的,需要問清楚。
去年的淮海大樓750萬到手戶型
另外,經常遇到很多客戶,要求一定要帶電梯的老公寓,事實上,很多老公寓,大量興建于1930年代,那個時候有電梯的老公寓,一般來說都是頂級的,帶電梯的老公寓,差不多只占了老公寓市場的10%-20%;有電梯的老公寓說明品質高,但也正如此,不管是從名氣還是實用角度,這一類的老公寓,普遍比一般的老公寓,單價要高一些。
最后,很多客戶畢竟是剛剛開始接觸老公寓的客戶,對很多情況不了解,往往只是從自己的預算和需求出發,但實際上,以前的老公寓,老公寓的戶型設計,居住人群,體現的生活方式,是超前的,以前的老公寓其實,從當時整個情況來看,都是高級的,摩登的,奢華的;現在很多客戶看老公寓,經常看到,90-110往往是一房,150平上下自由衛樂枕流等等是兩房,甚至常德公寓169平、武康大樓176平、平安大樓190平、花園公寓214平、泰興大樓206平、麥琪公寓245平等等等等都只是兩房,以前的老公寓真正詮釋了摩登奢華的概念;這些老公寓很多是歷史保護建筑帶電梯的基本上都是,原始戶型不能擅自改動;另外即使不是歷保建筑,很多的戶型設計本身大氣非常,硬要一房改兩房,兩房改三房四房,功能上實用性是增加了,但是往往在一個平面上改完的老公寓,改完之后原來老上海公寓的氣質就蕩然無存了,顯得小家子了。其實這些帶有超前生活方式的老公寓,和現在的豪宅理念不謀而合,同樣是90和100平,市中心絕版豪宅可能是輕奢一房,但是同樣這個面積,中外環尤其是外環外,基本上是兩房或者小三房,其實,選擇老公寓,最終選擇的是一種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說了那么多,哪些老公寓里有小戶型呢,其實小戶型常出的就主要幾個老公寓,河濱大樓、太陽公寓、卜鄰公寓、派司公寓等,這些老公寓的小戶型,往往都是解放后加蓋的,這些加蓋的老公寓,產證上往往也是登記的解放前的竣工年限,但是原則上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老公寓了,熟悉的客戶都知道,首先外觀上就能看出那些樓層是加建的,層高,外立面顏色,裝飾細節都有明顯的差異;其次,進入樓道內部更明顯,老公寓絕大多數都是水磨石或馬賽克鋪地,加蓋的直接水泥,老公寓的樓梯絕大多數是精美的鐵藝或者實木樓梯,加蓋的都是相對簡化的樓梯。
客戶要買,肯定想買真正意義上的老公寓,如果是買小戶型的話,真正意義上有電梯的豪華單身老公寓,在我心里只有兩個,一個是衡山路集雅公寓,現代主義風格;還有一個是南京西路石門路的德義大樓,局部帶有古典主義的特征和細節。
德義大樓剛剛大修完畢,修繕的時候通過燈光效果讓四座立雕人像重現,這就是有溫度的上海,建筑的保護和可閱讀不僅僅是一句話,更用心地落實在每一個細節里,老房子在上海是幸運的,從政府到民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閱讀去保護,老房子,是上海寶貴的財富和文化的名片。
之前也說過,上海老公寓很多,其中最密集分布的有兩條馬路,一個是曾經的霞飛路現在的淮海中路(之前寫過一條淮海中路的老公寓合集),還有一個是曾經的靜安寺路現在的南京西路。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這兩條路都是上海的繁華所在,今天我想重點介紹的,就是南京西路上頂級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筑,電梯經典老公寓-德義大樓。
秋日的光影悄然爬上來德義大樓的建筑立面,樓下有一家我很喜歡的冰淇淋店
德義大樓曾經為程氏家族所有,最早的程謹軒號稱是沙遜、哈同之下的華人房地產大王,南京西樓1522弄我最喜歡的花園里弄弄堂和德義大樓,都曾經為程氏家族所有。
德義大樓,在曾經的高級警官公寓卡德大樓斜對面,其美麗的倩影經常見諸于各種歷史老照片和明信片中,是個地標性建筑;現在德義大樓位于新興地標太古匯隔壁,未來張園起來,這里更是未來可期。有意思的是,去年賣德義大樓不遠處的東萊大樓,附近的卡德公寓、同孚大樓,很多意向客戶和最終成交的客戶都是在太古匯里辦公;今天我主推的這套,房東在新天地上班,房東說平時都是低碳出行,非常方便。
晾衣服就可以看見卡德公寓
房東提供的老照片和明信片影像
70年代的德義大樓 鶴立雞群 房東用??標注了出來
今天主推的這套德義大樓,產權,建筑面積67平,一室戶,目前售價1000萬到手,也可以出租。
房子朝東,高區,保留了很多原始的細節,一個人自住,這套是非常棒的選擇!
德義大樓的立面非常漂亮
以前的電梯廳很精致、很上海
室內層高3.12米,頂部細節、老地板、門、鋼窗、都保留了原始的細節。
墻上的畫是房東臨摹的
墻上掛著《韓熙載夜宴圖》房東特地選了一扇屏風做呼應
秋日陽光的下午,看我喜歡的老公寓,拍著照片,聽著音樂,喝著房東泡的土耳其紅茶,享受著陽光,美好極了。陽光一直持續到4點多,陽光一直從窗戶延展到進門處,房東說:最值錢的東西卻是免費的:無限的陽光。有陽光的地方就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