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房產(18年房產政策)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美國是51%的私人住房率,其中用于租賃市場的是63.7%;德國私人住房在租賃住房中的比例70%多。
在美國的超級大都市紐約,整體住房擁有率更是不到50%,超過一半的人口是租房住的。在日本的超級大首都東京,租房比例也已經接近50%,超半數人口是租房住的!
再看看中國,2018年,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各種公租房/共有產權房相繼誕生,與此同時,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都在布局租賃市場,還有傳統的房產巨頭都在往租賃/服務型去轉變。
租房已成為大勢所趨,房產從“購房“時代跨越到“租房”時代,從2018年開始,北上深等將正式迎來租賃房大時代,超過50%的人將租房生活是社會常態!
未來租賃住房的一定是由國家、機構和個人提供的,而個人一定是最重要供給方。
在古代,主要有兩種人,一個是地主,一個是農民;地主有地,只需安心守業;農民無地,豐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繳租。
在現代,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占有了多套房子。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奮斗在城市的年輕人,他們沒有房子;有房的人不用在勤奮努力,依靠收租就可以生活;無房的人,要定期繳納房租,尤其在一線城市,很多人甚至要用工資的三分之一去繳納房租;
還有很多大量商人/個體戶,要去租用價格不菲的商鋪,每年也要上繳大量的租金。
所以,中國財富的根本形式從古至今就沒有變,那就是——土地。只不過古代的財富在地主手里,現在的財富在房東手里。
當政府放棄壟斷住宅用地之后,會建設大量安居房、人才房、共有產權住房,以收租的形式繼續滿足財政的需要。
也就是說,未來社會的房產,不再會輕易的讓私人占有,政府會成為大量房產的所有者,而未來社會大量的工薪階層/個體戶,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會上繳給房東(個人),或者政府。
有人說,等老一輩去世以后,房子會越來越多的空出來,但是要知道大量社會資源都在大城市盤踞著,教育、醫療、工作機會、人脈等等,這就是社會上最有創造力的那幫年輕人,永遠都會流行大城市。
除此之外,就是個體崛起的時代,獨居人口越來越多,未來很多人不結婚、不要孩子,他們喜歡獨居,人的獨立性越來越強,這是大勢所趨!中國現在的獨居人口比例在11%,而歐洲獨居人口占總人口41%到47%,中國還只是一個開始!
中國正在新興的一代人:90、95后乃至00后,是這樣一群人:只戀愛不結婚、居無定所、不要孩子、只在乎內心、不被傳統束縛,所以接下來公寓、短租才是真正的住房需求。
城市化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農村人口大量轉移向城鎮。
第二個階段就是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第三個階段是從市中心向郊區轉移。
第四個階段是郊區城鎮化形成大都市圈。
我們現在大約處在城市化第三或第四階段(城市級別不一樣,所處階段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現在很多城市的“單中心”化正在被“多中心”取代,以前一個城市的人都覺得逛街就要去XX路,所以那里寸土寸金,未來城市將出現多個區域的中心,多個中心交相輝映才是最好的發展勢態,這也勢必將改變傳統的房價格局。
按照這種規律,一些偏郊區的房子的價值會大大提升,因為未來的城市是多極化、多中心的,而不再只是一個中心的。
與此同時,中國的一線或新一線城市正在分層:老城區、新城區、城鄉結合區。老城區居民主要是本地土著,正在逐漸衰老;新城區居民是城市新貴,是新興力量的代表者;城鄉結合區則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與此同時,城市的富人區、租賃區也將越來越明朗!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動蕩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恒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
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么
水木然寫了這三本書:
《跨界戰爭》討論的是秩序重組;
《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
《個體崛起》討論的是商業模式
這三本書的關系層層遞進
它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趨勢
請點擊下面”了解更多“四個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