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房產.-永城房產網房產信息全
僅剩下拼音的“德佑房產”招牌。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圖)
2020年5月16日下午,河南永城市文化路旁,“房多多”的招牌在“盲人按摩”的對比下失去了光澤,緊隨其后的“房產”二字也只剩殘存的痕跡。
幾公里外,芒碭路邊一塊巨大紅色招牌上用拼音寫著令人摸不著頭腦的“de you”。如果不是高德地圖將此處標為“德佑房產”,普通人很難從外觀看出,這里原本也是鏈家旗下品牌“德佑”的一家門店。
經紀人陳寶生剛剛結束今天最后一筆業務,他回到車里,把手機音量調到最大,打開微信“附近的人”,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他的微信“AA房產銷售”可直接添加好友。從現在直到凌晨,他要為明天的工作積累新客戶。
眼下,這幾乎是河南永城市大部分房產中介的工作常態。
在這個地處豫魯蘇皖四省交界的縣城里,目力所及確實已經很難找到一家掛有“中介”“房產”招牌的門店。包括全國連鎖的鏈家品牌“德佑”在內,高德地圖原本標注的幾乎所有中介門店,都已不見蹤影,極少數還能保留招牌,但“房產”和“中介”的字樣已被拆除,而大多數干脆已經改名換姓,完全看不出存在的痕跡。
一座縣級市“消滅”了房產中介,并由政府接管,這在全國范圍內都實屬罕見。當地不少房產經紀人對此怨聲載道,陳寶生此前在一家本地中介工作了六年,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不清楚政府對中介的管控標準,現在,他們只能潛入“地下”。
但在永城,不少當地人卻對此歡欣鼓舞。永城此前確實存在不少黑中介,因為近年來房地產快速發展,一些中介就聯合起來,在樓盤開售之前就以押金形式接下整個項目,再加價售賣。當地一些購房者曾因此多次去政府部門維權。
這座城市的房產中介業務并未停止。政府嚴打中介的舉動,讓想要在永城買房的人們必須做一個選擇:一邊是政府開辦的“房產信息中心”,另一邊則是無數潛入地下,靠朋友圈和“附近的人”繼續存活的小中介們。
5月一個周末的下午,永城房產信息中心前臺無人值班。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圖)
從永城北站出來,車行不遠,就能看到芒碭山上巨大的漢高祖劉邦雕像,由此向南還要走30公里,才能到達市區。該地早至隋代就已設縣,其名因屢遭水患而不破,取“永固之城”意。新中國成立后,永城最早屬安徽管轄,后劃至河南,1996年撤縣設縣級市。該地素以“劉邦斬蛇”的芒碭山和煤炭資源豐富而知名。在2019年度全國經濟百強縣榜單上,永城排名69位。
自撤縣設市以來,永城曾向東搬遷8公里。故當地人習慣將永城稱作新城,甚至路標廣告上最常見的也是“新城”二字。對大多數沒到過此地的人來說,永城新城并非外界印象中的“縣城”,該地曾連續11年躋身中國經濟百強縣,全市常住人口163.8萬,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15.79億。
在這座城市,隨處可見寬闊的八車道馬路,以及動輒二十多層的高層住宅。大型商場、超市各類商業設施一應俱全。但唯獨找不到一家房產中介。南方周末記者根據高德地圖搜索,走訪了市區內顯示為“某某房產”“某某中介”的二十多個地點發現,其中大多數門店大門緊鎖,招牌上有關“房產”“中介”的字樣也被撤換。
另外一些,則已經更換了經營主業。以鐵北路上一家原名為眾邦房產中介的門店為例,該店鋪目前已改為經營裝飾建材。該店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們目前已不再從事房產中介業務。
按照工商資料和高德地圖對比顯示,本地此前至少存在近百家中介公司,其中就包括鏈家自2018年啟動的加盟品牌“德佑”,以及美股上市公司房多多在當地的門店。雖然無法核實是否“掛名”,但據周邊店鋪的經營者講,這些門店此前確實都是中介公司,直到2019年開始才陸續消失。
在當地人的印象里,房地產中介消失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聞。在當地一家中介旁邊開面館的老板李自勇還記得隔壁關門的情形,據他回憶,以前那家店里一天到晚都有人,進進出出,電話打個不停。2019年城管來過幾次后,就漸漸沒人了,原本貼在門上的“房產銷售”字樣也被撕掉,到后來招牌上的字也不知什么時候悄悄換掉了。
據當地一位開發商人士回憶,2018年,永城當地曾對所有涉及房產交易的店鋪進行過一次清查,一些門店當時就被勒令停業,并由執法隊拆除招牌。此后,針對房產中介的突擊檢查逐漸成為常態,一些店鋪剛開了沒幾天就被關閉。據他講,甚至開發商的售樓處,也曾多次遭到檢查。
被摳掉“房產”兩字的房多多招牌。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圖)
在多數受訪者的敘述里,2018年是永城房產中介生意變天的起點。多位當地中介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年5月,永城先是一次性取締了67家“黑中介”,隨后又暫停了《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證》的年審,且一直沒有恢復。后來剩下大概十幾家中介,也經常遭遇突擊檢查,直到不斷關張。
因為無法通過年審,殘存的中介也陸續成為“黑中介”。根據永城市政府網發布的消息,2019年8月以來,永城市又開展了整頓房地產中介機構專項行動,先后整改“黑中介門店93處,受理涉及中介的投訴11起,其中移交公安機關2起”。
對于為何從2018年開始管控中介,永城市住房保障局副局長蔡亞飛曾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是根據住建部及河南省住建廳聯合四部門的文件,住房保障局牽頭公安局、發改委、市場監督局、網信辦等單位對市場中介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打擊清理。
永城房產信息中心,這里不僅是永城住房保障局的辦公地點,早年間成立的“房產超市”也在此樓內。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圖)
盡管永城中介們的遭遇聽起來很委屈,但整個行業被清查,在當地事出有因。
自21世紀初永城政府機構陸續遷入新城以來,房地產業逐漸成為近20年永城的一個重要產業。新的小區和項目鱗次櫛比,城市范圍不斷擴大,每年都有不少新樓盤開工。
李自勇經歷了從老城搬遷至新城的過程,據他回憶,最開始,政府都有搬遷補償,很多家庭也不差房子,后來經濟越來越好,新房多了,人們就想換得更好一點。2014年前后,永城新建了一大批住宅小區,房價就是在那時候開始水漲船高。
“我們永城以前房價就兩三千元,這幾年已經到六七千元的地步,但本地月工資直到現在還是兩三千?!崩钭杂路Q,隨著近年來房價越漲越快,從2016年開始,當地就曾爆發過多起針對樓盤、中介以及房價的維權行動,一些樓盤不僅在五證不全的情況下就開盤銷售,有的還必須捆綁車位銷售。
房價的猛漲幾乎是永城人近年來的共同印象。一位在當地政府工作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2014年買房時,120平米的三居只花了40萬元,而2019年一個同小區的朋友賣房,一下就賣了七十多萬元。在他看來,此前永城靠煤炭經濟發展得很好,但近年來煤市下滑,城市轉型升級有點慢,這導致生活各方面相比以前都存在下滑。
在南方周末記者走訪的過程中,不少永城人對此都持相同觀點。而在當地政府平臺的留言板上,也能看到不少關于“房價太高”的留言。在2019年2月一則反映房價的留言下,當地政府回復稱:“經住房保障局調查,我市成立了房價核算工作組,對商品住房建設成本進行核算,確定銷售均價和最高限制單價?!?/p>
然而商品房限價,在本地似乎未起到有效作用。上述開發商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永城本地近年來并沒有全國性房企入駐,許多小公司為了盡快回籠資金,干脆就選擇和當地中介合作。永城的中介不僅賣二手房,也賣新房。很多樓盤還未開盤,就會把項目直接打包給好幾家中介公司,銷售完全由中介負責,自己只收取一筆高額押金,中介如果賣不掉也不退。
中介捂盤,在永城不是秘密,這也致使永城官方最終將矛頭指向了中介公司。
據永城本地媒體報道,永城住房保障局副局長蔡亞飛曾公開給永城中介下定義:“永城房價太高,就是這些中介囤房子、虛抬價格所致,房價被抬得虛高,使群眾沒有了購買欲。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疫情期間網絡上永城房價居然比商丘還要高出一千多元,這是危害社會穩定大局的一種很大隱患,對永城的社會發展是一種擾亂?!?/p>
對于這些指責,已經在本地干了六年的經紀人陳寶生承認確實有一些中介存在聯合開發商捂盤的情況,但對中介抬高房價卻并不認同。“交押金、賺差價是有的,但中介公司也是看市場行情,你不可能加到市場承受不了,那還是賣不出去,押金最后也丟了?!?/p>
盡管政府將矛頭指向中介,并進行了嚴厲打擊,但永城的經紀人從未真正消失。自2019年8月被永城房管局取消備案資質后,陳的老板就將門店搬到了距離市區15公里左右的鎮上。白天,像陳寶生這樣的中介,經常在市區各處游蕩,帶人看房。晚上就開微信,找新客戶。據他說,現在當地也在嚴查網上賣房,如果發現是他們這樣的中介,抓住就要罰好幾萬。
在潛入“地下”之后,中介的“黑與白”更加難辨。南方周末記者以購房者身份,通過微信“附近的人”添加另一位中介,并聯系看了當地一個名為翰豪國際的小區。該中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個小區雖然已經建成并入住,但必須兩年后才能辦房產證,理由是開發商現在的證件還不全,沒法走程序。他還表示,自己在該小區房源很多,可以任意挑選。
與陳寶生一樣,該名中介也稱自己的店在十幾公里外的鎮上。在前往該小區看房時,其帶看的房源全部為毛坯新房,中介連鑰匙都不用拿,因為幾乎所有房子都敞開著大門。
翰豪國際曾因延期交房而遭到當地業主投訴。陳寶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類似這種情況,一般就是中介公司簽了包銷協議。
除了微信找人,約定時間地點,開車載著客戶到處看房之外,如果有意向簽訂合同,中介們就帶著人去餐館、酒店大堂,和業主見面,簽訂合同。
永城市內隨處可見嶄新的高層商品房。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圖)
事實上,在中國樓市高速生長的近十年里,類似捂盤惜售、五證不全這樣的情況,在全國各地的小城市都時有發生,永城今天發生的一幕,正是樓市畸形生長所衍生的問題。
但從樓市瘋漲失序到打擊開發商、中介,再到政府部門出面接管,永城卻可能自有一套另外的邏輯可循。
永城住房保障局開設官方平臺,并非在“消滅”中介之后才有。南方周末記者查閱公開報道發現,早在2015年,當地房管局就成立了“永城房產超市”,由政府提供免費的資金安全監管,到2017年,當地住房保障部門又設立了“永房寶”微信小程序,宣稱為購房者提供“便民的一站式購房置業服務平臺”。
2020年5月新成立的永城房產信息中心,就在永城住房保障局樓內。最近的一個周末下午,該中心前臺咨詢處空無一人,墻上可以看到住房保障局的導覽圖。走到三樓,可以看到住房保障局的各個科室以及此前上線的“永房寶”宣傳廣告。
該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明確表示,該平臺是非營利平臺,不會要求買賣雙方一定要在該平臺成交。賣家也可以把房源發到社交媒體或其他渠道自行成交。
與此前回應媒體不同的是,該工作人員承認,該信息平臺就是永城住房保障局的下屬單位,員工均為保障局成員。該工作人員還表示,房產信息中心目前還處在前期搭建過程中,并沒有開始業務。
河南永城城區。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圖)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永房寶的宣傳廣告就擺在永城房產信息中心的樓內,但上述工作人員卻不承認該平臺由政府主導,只表示是一個“網絡平臺”。據李自勇和陳寶生描述,當地人都清楚這些是政府平臺。只不過在打擊中介之前,這些平臺應者寥寥,其一是因為房源不夠多,其二是人員不足,效率不及中介公司每天打電話推銷。
此外,南方周末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永城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還是當地一家名為金誠信中介公司的唯一股東。該公司成立于2004年,此前股東為蔣鵬和邢春華,到2017年6月,這二人退出,永城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以30萬出資,成為唯一股東。到2019年8月,該公司股東又換成了永城市住房保障局。
對于當地房管部門是否計劃參與房產交易,住房保障局為何要投資一家中介公司等問題,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了永城住房保障局副局長蔡亞飛求證,但他的電話在掛斷一次后,就一直無人接聽。
對于永城的做法,不少房地產行業人士認為此舉有損市場公平,且官方取代不見得就能抑制房價。鏈家董事長左暉就曾在其朋友圈表示,“服務如何?房價會不會降?我們兩年后再看”。上述當地開發商人士就認為,關閉了門店,中介還是會打游擊,而且即便政府要做這個生意,也不應該把其他人擋在外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永城當地,南方周末記者走訪遇到的幾乎每一個人,都對政府此舉表示支持。李自勇就是其中之一,他對政府接管中介的做法表示支持?!熬退闶鞘召M的,效率低點,我也愿意,起碼不會上當受騙吧?”
(文中李自勇、陳寶生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